《风》

作者:叶圣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1987年7月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叶圣陶集》(叶至善叶至美叶至诚编)第四卷421页,刊登了这首《风》(注明1934年6月发表)

扩展资料: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叶圣陶曾数次改名,他原名叶绍钧,他12岁入苏州长元吴公立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次日,叶绍钧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这样叶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叶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叶圣陶教育思想对中国特色现代教育理论作出了具有独创性、系统性的重要贡献。

这一教育思想,以中国教育改革实践为逻辑起点,形成了唯物辩证的中国教育改革之学;在探索和回答中国教育改革实际问题中,精辟、独到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教育基本原理;在总结和提炼中国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中,发展、创新了中国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圣陶

叶圣陶写的古诗两首有哪些

叶圣陶词两首:

《蝶恋花 云锦杜鹃》

五月庐山春未尽,浓绿丛中,时见红成阵。

耀眼好花初识认,杜鹃佳品云锦。

攒叶圆端苍玉润,托出繁英,色胜棠樱嫩。

避暑人来应怅恨,芳时未及观娇韵。

《水龙吟 庐山雾》

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

叶圣陶的诗歌

《水龙吟.庐山雾》

诗人 叶圣陶朝代 现代体裁

《水龙吟.庐山雾》

庐山雾景难描,影机画笔都无济。

晴峦叠翠,倏萦一缕,缟裾轻曳,顿失前峰,旋迷旁壑,混茫而已。

又批封却障,忽开半面,分明见、青螺髻。

楼外丛杉挺峙,似迷藏、与人游戏。

近株已隐,远株尤显,霎时更检替。

变复多端,无分远近,影形俱翳。

但排窗雾人,沾衣润席,够清凉意。

现代诗叶圣陶的《风》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梢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叶圣陶先生的诗

浣溪沙

作者:叶圣陶 [现]

尽日无人叩竹扉,家鸡邻犬偶穿篱。

罗阶小雀亦忘机。

观钓颇逾垂钓趣,种花何问看花谁。

细推物理一凝思。

儿童诗《几种树》叶圣陶

《几种树》

杨树直挺几丈高,

柳树倒挂细枝条。

银杏叶子像扇子,

香椿叶子像羽毛。

桃树杏树开花早,

马缨开花春夏交。

松树柏树常年绿,

枫树秋来红叶飘。

叶圣陶的诗歌 400字左右

扬州慢的诗词

作者:叶圣陶 [现]

略叙偕墨同游踪迹,伤怀何已。

山翠联肩,湖光并影,游踪初印杭州。

怅江声岸火,记惜别通州。

惯来去、淞波卅六,篷窗双倚,甫里苏州。

蓦胡尘纷扑,西趋廛寄渝州。

丹崖碧巘,共登临、差喜嘉州。

又买棹还乡,歇风宿雨,东出夔州。

乐赞旧邦新命,图南复北道青州。

坐南山冬旭,终缘仍在杭州。

关于叶圣陶的资料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委员、民进中央主席。叶圣陶于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中文名: 叶圣陶

  别名: 原名 叶绍钧 字秉臣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苏州

  出生日期: 1894年10月28日

  逝世日期: 1988年2月16日

  职业: 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品: 《隔膜》《线下》《倪焕之》《脚步集》《西川集》《稻草人》

  叶圣陶的作品

  文学作品

  ▪ 隔膜 ▪ 稻草人 ▪ 雪朝 ▪ 火灾

  ▪ 线下 ▪ 倪焕之 ▪ 古代英雄的石像 ▪ 文心

  ▪ 未厌居习作 ▪ 圣陶短篇小说集 ▪ 叶绍钧选集 ▪ 略读指导举隅

  ▪ 儿童文学研究 ▪ 精读指导举隅 ▪ 写作杂谈 ▪ 叶圣陶童话选

  ▪ 叶圣陶出版文集 ▪ 抗争 ▪ 夜 ▪ 平常的故事

  ▪ 微波 ▪ 箧存集 ▪ 潘先生在难中 ▪ 叶圣陶散文

  ▪ 我与四川 ▪ 文章讲话 ▪ 文话七十二讲

  杂志作品

  ▪ 礼拜六 ▪ 上海时事新报 ▪ 上海民国日报 ▪ 文学周报

  ▪ 公理日报 ▪ 国文月刊 ▪ 苏州评论 ▪ 妇女杂志

  ▪ 开明少年国语读本 ▪ 中国作家 ▪ 人民教育 ▪ 中国语文

  ▪ 诗 ▪ 光明 ▪ 国文杂志 ▪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 小说月报 ▪ 中学生

  目录

  个人介绍

  人物概述

  经历生平

  家庭成员

  名人趣事

  文教理念

  文学贡献

  文学作品

  展开

  编辑本段

  个人介绍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民族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1]

  编辑本段

  人物概述

  叶圣陶,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最有成绩的作家,也是五四时期除鲁迅之外最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2]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详情请看http://baike.baidu.com/view/34089.html?wtp=tt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