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姓古代名人

安重荣:(生卒年待考),字铁胡,五代后晋朔州人。

后唐时任振武巡边指挥使。后归后晋石敬瑭,任成德军节度使。石敬塘投降契丹后,他起兵反石,次年战败被杀,但他这种民族气节得到了后世的景仰。

安 同:(生卒年待考),曹魏时辽东胡人。

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 清:(生卒年待考),字世高,原为安息国太子。汉朝佛教学者。

到中国传播说一切有部阿毗昙学说和禅法的第一位外籍僧人。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他精通梵语,念经修行,精研阿毗昙,修习禅定。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到达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不久即通晓汉语,翻译经典。据晋朝道安编纂的《众经目录》记载,安世高译经典《修行道地经》等共三十五种四十一卷,现存二十二种二十六卷,皆属小乘。

安 民:(生卒年待考),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宋朝石匠。

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 熙:(公元1269~1311年),字敬仲,号墨□,藁城人(今河北藁城),著名元朝学者。

性淡雅,喜垂钓,不屑仕进,家居教授数十年,教人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童:(公元?~1293年),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四世孙。元朝前期政治家。

忽必烈即帝位,召安童入宿卫,为四怯薛之长。元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安童尊礼汉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元至元十二年(公元1275年)忽必烈命安童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叛乱的西北诸王。元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等叛变,将那木罕送交术赤系后王忙哥帖木儿,将安童送交窝阔台系后王海都。元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被放还,仍为中书右丞相。元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忽必烈重立尚书省,中书省形同虚设,安童因失去忽必烈的宠信,被迫辞职。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逝世。

安 伸:(生卒年待考),淄川人。著名明朝大臣。

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盘:(生卒年待考),嘉定州人(今上海),著名明朝大臣。

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 传:(生卒年待考),淄川人(今山东淄博) 著名明朝大臣。

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有《蛩音集》。

安 昶:(生卒年待考),江苏金匮人。著名清朝书法家。

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金藏:(生卒年待考),长安人(今陕西西安),著名唐朝乐工。

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公元703~757年),本名轧荦山(一作阿荦山),母突厥人,营州柳城杂胡人(今辽宁朝阳)。唐安史之乱的祸首。

安禄山少孤,本姓康,后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初为边境互市牙郎。安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唐玄宗宠信。

唐玄宗在位时,为了加强边境的防御,在重要的边境地区设立了十个军镇(也叫做藩镇),军镇的长官叫节度使。节度使带领军队,还兼管行政和财政,权力很大,地位很重要。按照当时的惯例,节度使立了功,就可能被调到朝廷当宰相。李林甫掌权以后,不但排挤朝廷的文官,还猜忌边境的节度使。担任朔方等四个镇节度使的王忠嗣,立了很多战功。他手下的将领哥舒翰、李光弼,都是骁勇善战的名将,李林甫看王忠嗣的功劳大,威望高,怕他被唐玄宗调回京城当宰相,派人向唐玄宗诬告王忠嗣想拥戴太子谋反,害得王忠嗣险些丢掉了性命。后来还是哥舒翰在唐玄宗面前苦苦为王忠嗣申冤,唐玄宗才免了王忠嗣的死罪,改为降职处分。王忠嗣受不了这个冤枉,一气之下就病死了。

当时,边境将领中有一些胡族人。李林甫认为胡人文化低,不会被调到朝廷当宰相,就在唐玄宗面前竭力主张重用胡人,理由是胡人善战,而且跟朝官没联系,靠得住。唐玄宗本来最怕边境的将领谋反,就听李林甫的话,提拔了一些胡人当节度使。在这些胡族的节度使中,唐玄宗、李林甫特别看中一个平卢(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安禄山。

安禄山年轻时在平卢军里当过将官,因为不遵守军令,打了败仗。边境守将把他解送到长安,请朝廷处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为了严肃军纪,把安禄山判了死刑。唐玄宗听说安禄山挺能干,下令把安禄山释放。张九龄跟唐玄宗说:“安禄山违反军令,损兵折将,按军法不能不杀;而且据我观察,安禄山不是个善良人,不杀恐怕后患无穷。”唐玄宗不听张九龄劝谏,还是赦免了安禄山。后来,张九龄被撤了职。安禄山却靠他奉承拍马的手段,一步一步地升官,当上了平卢节度使。不出三年,又兼任范阳(治所在今北京市)节度使。

安禄山当了节度使以后,就尽量搜罗奇禽异兽,珍珠宝贝,经常送到宫廷讨好唐玄宗。他知道唐玄宗喜欢边境将领报战功,就采取阴谋手段,诱骗平卢附近的少数民族首领和将士,参加宴会。在酒席上,用药酒灌醉他们,把兵士杀了,又把他们的首领割了头,献给朝廷报功。唐玄宗常常召安禄山到长安朝见。安禄山抓住这个机会,使出他狡猾的手段,尽量讨唐玄宗的喜欢。

安禄山长得特别肥胖,凸肚子,矮个子,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唐玄宗一见到他就乐了。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开玩笑说:“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没有别的,只有一颗赤诚的心。”唐玄宗认为安禄山真对他一片忠心,心里更高兴了。以后又封安禄山为郡王,还替他在长安造了一座跟王公贵族住的一样华丽的府第。安禄山搬进王府后,唐玄宗每天派人陪他一起喝酒作乐;还让杨贵妃把安禄山收作干儿子,让安禄山在内宫随便进出,亲热得像一家人一样。

安禄山骗取了唐玄宗和李林甫的信任后,除了范阳、平卢两镇外,又兼了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控制了北方边境的大部地区。他秘密扩充兵力,提拔了史思明、蔡希德等一批猛将,任用汉族士人高尚、严庄帮他出谋划策;又从边境各族的降兵中挑选了八千名壮士,组成一支精兵,囤积粮草,磨砺武器。只等唐玄宗一死,他就准备叛乱。没多久,李林甫病死,杨贵妃的同族哥哥杨国忠凭着他的外戚地位,接任了宰相。杨国忠本来是个流氓,安禄山瞧不起他,他也看不惯安禄山,两个人就闹起矛盾来。杨国忠几次三番在唐玄宗面前说安禄山一定要谋反。但是唐玄宗正在宠信安禄山,哪里会相信。

日子一长,安禄山的谋反的迹象渐渐暴露出来了。他向朝廷要求把范阳的三十二名汉将都撤换了,由他自己另外委派;唐玄宗亲手写诏书要安禄山到长安,他也推托有病不去。唐玄宗开始对安禄山怀疑起来。但是无论唐玄宗或是杨国忠,都没有想到该怎样防备安禄山的叛乱。

公元755年农历10月,安禄山经过周密准备,决定发动叛乱。这时候,正好有个官员从长安到范阳来。安禄山假造了一份唐玄宗从长安发来的诏书,召集将士宣布说:“接到皇上密令,要我立即带兵进京讨伐杨国忠。”将士们都觉得很突然,面面相觑,但是有谁敢对圣旨表示怀疑呢。第二天一早,安禄山就带领叛军南下。十五万步兵、骑兵在河北平原上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鼓声震地。

中原一带已经有一百年左右没有发生战争,老百姓好几代没有看到过打仗。安世蕴败,结果沿路的官员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安禄山叛军一直向南进攻,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

范阳叛乱的消息传到长安,唐玄宗开始认为是有人造谣,还不相信,到后来警报一个个传来,他也慌了起来,立刻召集大臣商议。满朝官员没有经过这样的大变乱,个个吓得目瞪口呆,只有杨国忠反而得意洋洋地说:“我早说安禄山要反,还不是被我说准了吗。不过,陛下尽管放心。他的将士不会跟他一起叛乱。不出十天,一定有人把安禄山的头送来。”唐玄宗听了这番话,也有些安心了。但是,哪儿知道,没有多久,叛军长驱直入,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

次年(公元756年)农历1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农历6月攻陷长安,从此唐半壁江山陷于战乱之中。至唐德二载(公元757年)农历1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经“安史之乱”后,大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败。

安重荣:(生卒年待考),五代时朔州人(今山西朔州)。

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大嵬:(生卒年待考),明朝云梦人(今湖北云梦),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维峻:(生卒年待考),甘肃秦安人。

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太后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鸿勋:(生卒年待考),清朝江苏金匮人(今江苏常熟),官至训导,善行草书。

安文钦:(生卒年待考),陕西绥德人,清末秀才。

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著有《满腹牢骚记》等。

安希范:(公元1564~?年)。字小范,号我素。著名明朝东林党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安国的孙子,安如山的次子,明嘉靖四十三年农历1月14日庶出。

尽管出生在以富有闻名全国,“钟鸣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时代却过的是“弱子委孤相依为命的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嫡庶的名份是很严格的,同时诸子析产制,也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纠纷。据安希范曾孙所撰《安我素先生年谱》所载,当希范的生母吴氏怀孕的时候,安如山的原配郭氏藉口避免“庶孽之争”,告诫不许生育男孩子。安希范出生以后,郭氏准备弃婴,吴氏死抢住婴儿不放。亏得安如山委曲求全,希范出生五十天,就出嗣于叔父安如陵。如陵早死,妻邹氏守寡。希范由邹氏扶养,长期居住在无锡南乡周泾巷。母子分离,童年就备尝人世辛酸。待郭氏死后次年,才在伯兄安少峰的关切下回归故居,依生母吴氏,但五年以后,又为兄子赶出故居,和生母回周泾巷,据载那时的情景是“败屋颓垣,母子相依,购闵受侮,不可禅述。”

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安希范的岳父谈修亲自教授他古文和诗词,以及名家的八股文。谈修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家的“延恩楼”以藏书闻名。安希范在这样的环境里,饱览经史,学问大有长进,自认为他岳父的藏书是他日后为人和治学的得力所在。他在十九岁那年考取了秀才。当时正值张居正当政,减少诸生名额,无锡只分配到十五名。安希范的试卷给澄江(今江苏江阴)令胡公葵看中,认为他的文章很有见解,不仅仅是一般的上好八股文。

安希范一生在为人和治学两方面最关键之处,便是在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问业于顾宪成。顾宪成是东林党的领袖,也是东林书院的主持人物,在学术思想史上又是东林学派创始者。他们在学术思想上坚持程朱理学的正统立场,提倡尊经重道,高扬“气节”“复兴正学”,“卫道救时”的主张。尔后成了顾炎武、黄宗羲、王船山等大思想家的启端。“明清之际学者流风余韵,犹往往沿东林。”安希范向顾宪成求教学问,也就是自程朱以来一脉相承的所谓性命之学。安希范从此以后,思想和行动恪守顾、高(攀龙)规范,成为地域性政治集团东林党在反对贵族大地主反动势力斗争中的一员。

顾宪成长安希范十四岁,无论是治学、为人、从政哪方面,阅历都比安希范丰富,是他的师辈。顾宪成看清安希范的志向,认为他是一个有所作为的人。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安希范以廷试三甲九名中进士。被授为行人司行人。这是一般中下级官职。两年以后,在他二十五岁那年,他和生母吴氏回到了西堠村故居,从他从兄那边置得旧宅故居,在故居的基址上建造了“天全堂”,取天命遂他之愿的意思。这一年正月,他奉诏去山西大同召还吏部左侍朗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王家屏。正月出发,四月回北京,记有《云中日记》。翌年,他又奉使册封楚藩。回京途中,曾登岳阳楼,鸟瞰古云梦。还曾上庐山畅游,作《庐山游记》。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应翰林院庶吉士的考试, 即“馆选”。考试成绩属优等。按照规定可以称庶吉士,学习了三年后补受重要官职,如给事中、御史等等。但御史有年资的限制,安希范还不够格。当时有人提议说,可以加报几年,但安希范不愿这样做。认为这是欺君的行为。后被授以札部精膳司主事,第二年分管会试事务。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补偏救弊,一时风气为之肃然。

后来他想念生母吴氏非常困难的生活境遇,于是便上《请致南曹迎养疏》,当年农历7月明万历皇帝朱棣准了他的请求,改授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农历8月离京南下,农历10月到任。

安希范从事实际政治活动的时间甚短。在他从政期间,有两件大事足以表明他的政治品格。其一:明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上书《黜奸阉防乱政疏》,对御史杨镐,刑部郎中王明时蒙冤降俸调用一事,认为处理不当。杨镐和王明时等被奸人乐新炉供词牵连,那是因为司礼监太监张诚发泄私愤。自王振擅权之后,凡是逢到审判官员的时候,例由司礼监太监奉皇帝命奉谕法司大臣共同审判,这时要有御史去请司礼监太监。审判时太监居中坐,而法司大臣反而在左右列坐。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规矩。杨镐自以为是朝廷风纪之官,不应屈迹于阉寺,不屑去请。王明时也曾上疏表示反对这种做法,认为居中只能奉坐圣旨,因此得罪了当时权势显赫的太监张诚。张为泄私愤,坐了杨、王的罪。安希范对此表示如果不将张诚“严加屏出,以杜乱源” 日后必酿成阉寺擅政之大祸。他在阉寺乱政已成为明朝政治一大疯疾的时候,敢于捅这个马蜂窝,这在当时是要有些勇气的。其二: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京察完毕(明朝制度:每隔六年考核一次在京的官员。考核外官名“大计”)。农历3月刑科给事中刘道隆劾吏部嵇勋司员外朗虞淳照,兵部职方郎中杨于庭。尚书孙拢说了些正直的话,被罚奉三个月。考功朗中赵南屋也降三级调外,虞和杨也罢官。孙辞职不准。又上奏,指出臣子结党专权固是国家大祸,要求留用两个为官清正的人,即被目为结党,那么事实的真相就不能大白干世,孙拢被谴责,同时有不少正直的官员都遭到不同的处分。安希范这时上了《借人才广言路》一疏,认为万历这样做法行将戆直之臣一举而宣之,后皆动色相戒,钳口结舌,……此非国之福,非皇上与辅臣之心也”。这个奏疏没有被采纳,但安希范的一身正气,跃然纸上。当年九月,吏部右侍郎赵用贤为内阁首辅王锡爵,上疏罢官。行人高攀龙申救未果,且遭到政敌的攻击,此事牵连赵南星、顾宪成。农历11月高又上奏,结果以“疏而易言”的罪名,贬谪为揭阳典史。安希范在这时又上了《纠辅臣明正邪》一疏,认为“古今治乱之关,进贤退不肖”,“今贤者以其异已而必斥之,不肖者以其媚已而必曲有之,塞众正之途,开群枉之路,误国不忠,无大于此者”。希望万历严谕阁臣“毋挟私心,毋植私、党,毋以直言而逆耳,毋以媚己而悦心,秉公效忠,斥邪扶正”,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明万历皇帝看了大怒,认为他“低诬阁臣,朋奸党恶”,要逮捕法办。王锡爵出于师生情面,加上给事中叶继美等相救,遂改逮问为削籍。这是安希范最后的一次政治活动。从此以后他就退出了政治舞台。

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农历1月14月,安希范闻削籍之—报,就留别秣陵(今江苏南京)诸友好,束装东归。在和相送的友好诗中有“自缘触罪辞南国,敢向明时赋北风。泉石尽湛娱嫩性,勋猷今已让诸公”之句,意兴萧然,似已不愿再从政了。高攀龙在镇江迎接他,两家结了亲家。这一年农历5月王锡爵谢政,举行廷推(推人参加内阁),颐宪成推王家屏,拂逆皇帝的意向,降为杂职,不久革职为民,时年四十五岁。顾宪成对于安希范的削籍,称赞于同辈人说:…“吾党中品格不同,如小范可谓不失赤子之心者。”安希范自罢官以后,一面与顾宪成等诸友好友林居谈道,探究身心之学。一面优游岁月,游览浙江、江苏各地名胜。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开始在东林书院讲学。东林书院年久失修,濒于颓圯,在顾宪成、高攀龙等人的倡议下,重加修葺,安希范佐工五十两,佐产二十一石七斗。同时参予讲学活动的规划。当时参予东林讲学活动的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其中钱是武进人,其余都是无锡人。他们都是在政治上被罢斥的中下级官吏,代表江南士大夫势力,以集团形式进行政治活动。他们以讲学为名谈论政治,裁量人物,抨击贵族大地主的黑暗统治。东林书院订《会约》,制《学规》,打出“尊经重道”的旗帜,意图以此争取一个政治清明,轻徭薄赋,人民得遂其生的环境。东林书院流风所致,倾动朝野。后宋东林党人和阉党的斗争,以至于一批有识之士惨遭杀戳,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东林精舍”落成,安希范另辟一室,在这里读书会友。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赴毗陵(今江苏常州)经正会堂讲学,明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偕同高攀龙去金沙(今江苏无锡金山)志矩堂讲学。安希范有乃祖遗风,参予讲学活动之外,常倘徉于山水之间,藉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尤其钟情于江浙的自然风物。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5年)农历9月偕东林同志畅游苏州洞庭,登漂渺,在山巅筑平台,题其名目“落帽”。因为所集合一起的人,都是因为反对贵族大地主的黑暗政治,正直敢言而被丢了乌纱帽的人。寓意深刻,既谑且雅。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8年)安有寄寓浙江吴兴之意,三年之后,索性在吴兴武康买地建屋,准备长期居住。

安希范平日所乘画舫,名曰“萍隐”,取萍踪归隐的意思。舫内张陶元亮、张季鹰、苏端朋、米南宫等历史名人画像,仰慕之外,颇思效法这些古人的生活情趣。当中四月建筑落成,题名为“菁山别业”。安希范每游一地,辄为文记述。如《浮生日记》、《游洞庭记》、《赴行续记》、《菁山隐居记》等等。不知为了什么缘故,这些游记都没有被辑入《天全堂集》中。

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农历4月8日安希范自吴兴返无锡,得病不起,农历4月13日逝世。安希范逝世后,邹元标和地方官员纷纷上疏,对当年“永锢没身”、的人,奏请“务录”。翌中农历5月29日给诰命邮赠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明祟祯七年(公元1634年)农历8月经本县诸生请,准照顾宪成例,奉批以安希范“学有本原,行堪模范”建祀。

安维峻:(生卒年待考),字晓峰,甘肃秦安人。著名清朝学者。

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禧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德海:(公元1837~1869年),祖籍河北南皮,其祖父时迁居河北青县汤庄子村。著名清朝大太监。

姓安的现在位的官员名人

安迪光:1929年生,江苏兴化人。笔名旭初、晓笛、若素、江海涛等。诗人,楹联家。1944年参加革命,从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建国后历任省商业厅、外贸局、农产品采购厅、服务厅、输油管道建设指挥部、基本建设委员会等部门科长、处长。1983年任省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江苏省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并担任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顾问》,自幼爱好诗词、楹联、书法,业余创作了大量诗词、楹 联、文章,以饱满的革命激情,反映伟大时代生活,讴歌雄伟壮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著有《建设诗草》、《怡神集》、《搏浪集》、《问渠集》、《春泥集》、《春晖集》、《寸草吟》、《楹苑小筑》等诗词、楹联集。作品清新流畅,富有时代气息,在海内外80余种报刊发表诗词、楹联、书法和随笔、游记、评论等达千首(副、篇),颇得诗词、楹联、文艺界好评。1994年离休后更着重于诗词、楹联创作研究和评论。现为中国诗词研究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理事,中国建设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水浒》学会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研究会、江苏省诗词协会、江苏省楹联研究会、江南诗词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南社暨柳亚子研究会顾问。安汝俭:1931年生,现为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当代硬笔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高级调究员兼高调员,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同会艺术委员,紫云名土碑林特聘顾问。作品在全国及国际大赛 中获奖50多次。1991年中国书画篆刻作品大展获二等奖,1992年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大展荣获二等奖。1995年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七十周年大展荣获特等奖。作品前往前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外及海外展出。作品入编〈国际硬笔书法家大辞典〉、〈世界华人书画作品选集〉、〈国际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世界美术家传(华人卷)〉等多部辞书。国际华人书画艺术家协会评为94年度百人国际华人艺术家,世界硬笔书法协会等16个协会联合颁发世界硬笔书法家名人证书,中日韩新书画家好联盟等21个协会颁发当代艺术家名人证书,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等4个会颁发“跨世纪97艺术人才”证书等。安欧:1932年4月生,辽宁辽阳人,满族。研究员,兼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研究员、美国传记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继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和地质所进修研究X射线物理学、晶体范性学和光性矿物学。历任地质部地质力学所物理室负责人、所务委员,国家地震局学术评议小组、技术职称评委会和学术委员会地震地质组成员,地壳应力所高级职称评委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导师、室主任,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地震学评审组成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三个科学刊物编委,香港专利交易所高级技术顾问,英国剑桥 国际传记中心副理事长、美国传记研究院顾问委员会委员和传记协会终身理事。主要研究地壳动力学,包括地应力测量、岩石力学、岩石热学、岩石磁学、岩石蠕变、构造力学、天文地质、成矿规律、光弹性、超声波、X射线等实验和构造应力场理论及其在矿产勘查、岩体工程和地震预测中的应用。主持完成了5项国家级和11项部级课题。1959年发现了地壳残余应力和岩石及其烧结面受残余和现今应力共同作用的综合强度,并在华北和西南50万平方公里深达7千余米范围内做了测量,结果已用于地震预测、岩体工程和油气勘探。出版系统专著《构造应力场》(地震出版社,1992)、《潜山油藏》(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编译《复杂构造带和多期变形区油气勘探》(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发表论文105篇。组织指导构造应力场、岩石力学、岩石热学、P波辐射、地应力测量和地震预测方面的论文79篇。部分成果已被几个国家转译,获国家、部委、所科技进步奖多项,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传略被美国传记研究院选入《世界500名人录》(1997)、《国际杰出领导人名录》(1996)、《世界世纪知识名人收藏馆》(1998),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选入《优等50名人—新一代》、《20世纪世界2000名杰出学者》(1999)。安廷山:男,1938年3月出生于河北大名,字国峻。现任国家文物局泰安培训中心研究员(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博物馆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泰山诗书画研究会会长。1984年以来组织培训各类人才3600余人,其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被中南海、孔子碑林、布达拉宫多处博物馆、纪念馆、风景名胜收藏、刻碑。安冠英:男,1941年1月生,北京人。民建会员,1967年至1970年在中华书局任编辑,1970年至1976年在北京房山县陈家台小学、班各庄中学任教,1976年至1982年在房山县师范学校任教,1982年调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工作,曾任组织部副处长、文史办公室处长、宣传部副部长、民建北京市委代理秘书长、民建中央培训中心客座教授。对中国统一战线理论、中国民主党派史颇有研究,有较深造诣,曾参加中共中央统战部组织编写的《当代中国民主党派》、《中国民主党派史》、《话说民主党派》的编委、编写工作,有的论文被该部组织编写的《统一战线工作一百例》、《第二条战线》收录。还组织编写出版了《中国民主建国会五十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五十年(画册)》、《中国民主建国会历史文献选编(一)、(二)》。参与《风雨同舟七十年(大型画册)》编写工作。在整理、研究、编辑中国民族工商业的产生、发展和中国民族工商业者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在新中国成立后其阶级的转化工作方面,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文史资料出版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树,任全国政协与民建中央联合组成的《近代中国工商经济丛书》常务编委,该《丛书》已出版十余种。任《瑰宝之光丛书》、《老一代民族企业家》等书的主编。编辑与出版了《中华百年老药铺》、《形形色色商海经》、《同仁堂传人乐松生传》、《工商楷模李烛尘传》、《人民公仆万国权传》等书。知识面较广,对中医中药,尤其在针灸方面有独到见解,对气功、武术流派也知之颇多,除参与编写《党政群众工作大辞典》外,在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其中有养生、保健、书评、编辑理论、史料辨伪、知识介绍等内容。安琪:女,1942年生,中国、艺术科学、研究员。曾任陕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理论研究部副主任,《文艺论坛》、《东方》刊物副主编。中国民艺学丛书编委、陕西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理论委员、陕西省艺术创作协调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剧协会员、陕西剧协常务理事、陕西省艺术美术学学会会长等。1961年于西安学院油画系肄业,1966年毕业于四北大学中文系。研究方向为艺术美学与文化演进,专著《民间美术概论》(两人合著)被专家认为是“填补国内外空白的创举“、”达到理论上继承性与开拓性的统一“,受到文化部表彰,被中央美术学院选定为教材。在《人民日报》、《文汇报》、《中国文化报》、《文艺研究》、《美术》等报刊发表论文200多篇,主要有《艺术传统与现代化》、《审美活动的自动力与他动力——马克思艺术美学初探》、《戏曲做为传统文化的价值与传承》等,论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辩证统一,审美能力是与人类同步生成发展的人的本质力量,提出“稚拙”审美范畴,并对“荒诞”进行了理论规范。有的论文为《新华文摘》摘转,获国家级奖励4项、省级奖励10项,1993年被评为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终生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事迹被收入《世界名人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化卷》等安启杰:1944年5月生,江苏徐州人。大专文化。徐州市文联副主席、副研究馆员。主要学术成果:致力于文学及电视艺术创作和民间艺术研究。编著有:短篇小说合集《引航》、《进军》;主编报告文学集《泰山赋》、《当代风流》;编纂画册《徐州狮子山汉兵马俑》、《徐州六千年文化集萃》,获全国优秀对外出版物编辑奖;电视艺术创作有:民俗艺术片《喜迎春》获全国城市电视台金牛奖;电视剧编剧有:《泥恋》(合作),《沛县硬气神功》(合作),电视连续剧《天山公主》;还是10集电视连续剧《华西村的故事》的责任编辑。为《当代中国的江苏》等多种志书撰文。在国内外发表文艺、新闻作品、专稿等数百篇。安多民:1949年生,山西平遥人。字长乐,号真玉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山西书协篆刻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藏书票艺委员会委员,山西师大客座教授,日本篆游会特别会员。诗、书、画、印皆擅,尤以肖形印见长。作品参加全国一、二、三届篆刻艺术展,四届书法篆刻展,五届中青展等。其肖形印艺术享誉海内外,成为继来楚生后当代成就卓著的肖形印名家,被《西泠艺丛》第36期专题介绍。书法入选海峡两岸甲骨文联展等, 获黄河杯“兰亭金奖”作品,文论刊于《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国画多次入选中国美协、山西省美协举办的大型展览,《当代实力派书画集》、《国画家》、《中国书画报》等对其作品均有刊登介绍。先生的重彩积墨山水画别开生面,独特的艺术表达语言,传统与现代,文人雅趣与民间拙朴相结合,具有强烈的个性,诚为当今画坛上具有巨深潜力的实力派画家。传略辑入《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鉴》、《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安在峰:常用笔名:居山、艾峰 、安康、安迪、慧根、戈盾、剑圣、居山剑圣、武林儒生等,1957年11月生,江苏省丰县赵庄镇安庄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我国著名武术家、养生家、作家,中国体育史学会会员、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徐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徐州市武协委员、丰县体育总会第一届副主席兼秘书长、原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丰县民间艺术家协会主席、丰县晨晚练协会主席,小学高级教师,丰县第四届、第五届拔尖人才。

姓安的名人(国内的)从古到今的有多少?

历代名人

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巡时,方士李少君曾对武帝说:仙人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寻找他而不得。

安 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安同:曹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金藏: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703—757),营州柳城(在今辽宁朝阳)人,原名轧荦山,本姓康。母为突厥人,后因其母嫁与胡人安延偃,改姓安,更名禄山。他懂蕃语,身体魁伟,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养以为子,后升任平卢兵马使、营州都督等职。742年升为平卢(治所在今辽宁朝阳)节度使,天宝三年兼范阳(治所在今北京)节度使、河北采访使,天宝十年又兼河东(治所在今山西太原)节度使。他身兼三镇节度使,私下培植胡将,蓄养战马,笼络汉族失意文人,最后拥有精兵15万,号称20万。他深知唐朝统治者的腐败,又为和杨国忠争权,于755年冬在范阳起兵反唐,举兵南下,攻下重镇洛阳。756年,于洛阳称大燕皇帝,国号燕,建元圣武。后举兵西进,破潼关下长安,大肆杀戮。757年,因欲立安庆思为太子,被其长子安庆绪杀死。

安重荣: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 民:宋代陕西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人称长髯太保。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安 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伸: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盘:明代嘉定州(今属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安传:明代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蛩音集》。安希范:江苏无锡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著《天全堂集》。

安维峻:甘肃省秦安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清光绪十九年(1893),一份满纸义愤、铁骨铮诤的奏疏,从东南沿海的福建直抵大清王朝的金銮大殿,如同万钧雷当空炸裂,顿时朝野震惊,因为这份奏疏的刀锋,直逼权倾一时的直隶总督大臣李鸿章和恩威并重实握皇家大权的慈禧太后。这份奏疏就是威震天下的《请诛李鸿章疏》,上疏者便是被誉为“陇上铁汉”的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甘肃秦安神明川(今西川乡农民村)人安维峻(字晓峰,号阿道人,生于1854年,卒于1925年)。

俗语道:“乱世出英雄”。但窃以为“乱世见英雄”这句话放在安维峻身上,方见其英雄真本色。

幼年时,安父因三次乡试不第,遂绝意不仕,一心在家耕作,兼授子侄功课。安维峻自小便受到其父的严格教育,同治十二年(1873),他十九岁时,应试考取第一名,得拔贡生,以七品小官在刑部供职。光绪元年(1875)8月,左宗棠以陕甘总督资格,监试陕甘分闱后的甘肃第一次乡试,应试者3000余人,安维峻考取第一解元,光绪六年(1880)朝考为进土,选翰林院庶吉生,三年后,授编修。光绪十九年(1893年),任都察院福建道监察御史。

此时的中国,当政者昏馈无能,软弱又自负。为臣者欺上瞒下,唯求一己之富贵和荣华阿谀奉承,买官鬻爵,偷机钻营,谁愿负国家之重轭?谁又愿承民众之艰?况且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是心向主战的光绪皇帝,还是主和的慈禧李鸿章之流,成为区分朝臣有无道义之心的风向标。福建道监察御史这一六品官职,是安维峻任翰林院编修十年后方才被授得,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以鲜有的勇气和刚直,在短短的十四个月的任期内,连续六十五道上疏,直言谏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请诛李鸿章疏》:“李鸿章平日挟外洋以自重,固不欲战,有言战者,动遭呵斥,闻败则喜,闻胜则怒。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欲食他鸿章之肉。而又谓和议出自皇太后,太监李莲英实左右之。臣未敢信。何者?皇太后既归政,若仍遇事牵制,将何以上对祖宗,下对天下臣民?”最后,义正严辞地提出要将“倒行逆施,接济倭贼”的李鸿章“明正典型,以尊主权而平众怒”。如此直呈国情、代言民意的奏疏一俟入宫,其结果可想而知。恼羞成怒的慈禧一道令下将安维峻交由刑都严惩,后经光绪皇帝曲意回护,方得幸免一死。安维峻因此遭革职,被发往张家口补过赎罪。但由此愤书一呼,安维峻“声震中外,人多荣之,访问者萃于门,饯送者塞于道,或赠以言,或咨以赆,车马饮食,众皆为供应。抵太所,都统以下皆敬以客礼,聘主讲托才书院”(《清史稿》)。

光绪二十二年(1896),李鸿章签订卖国的《中俄条约》,流放中的安维峻痛情难禁,连睡梦中都发出“此疏纵死必上”的呼喊,尔后又奋笔写下他刚直不阿的长吟:

国贼讨未成,遗恨长终石。

他生犹谏官,衮阙吾其补。

后来也有一身铁骨热血的鲁迅先生盛赞他是“中国的脊梁”。光绪二十五年(1899),也就是遭流放五年后,安维峻被释回乡,先在陇西南安书院主讲,后于家乡办学修道。光绪三十四年(1908),应聘总纂《甘肃新通志》共100卷81册。辛亥革命前夕,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撰写《四书讲义》四卷。宣统三年(1911),复归故里,在此期间,也就是他的余年里,整理刊印了《谏垣存稿》四卷、《望云山房诗集》三卷、《望云山房文集》三卷等诗文集。

民国十四年(1925),安维峻终老于家乡柏堂山庄,享年七十二岁。《清史稿》载:“维峻祟朴实,尚跤履,不喜为博辨,尤严义利之分。归后退隐柏堂,杜门著书,隐然以名教纲常为己任。每谈及世变,辄忧形于色,卒抑郁以终。”——个刚正耿直一生的人,抛却身家性命而不顾、勇赴于国难的人,一个热血的人,面对满目疮痍、战伐四起的山河城垣,怎会安然阖目?

安公卒难瞑目,也是他身上那铁骨鸣响下已、热血难以冷却的结果,这不免让人想起宋代陆放翁的警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安鸿勋:清江苏金匮(今常熟)人,官训导,善行草书。

安 昶:清江苏金匮人,喜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文钦:陕西绥德人,清末秀才,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著有《满腹牢骚记》。

安子介:浙江定海人,1912年6月出生,2000年6月去世。1 9 3 8 年赴港。1 9 4 2 年后曾在国民政府中央信托局工作。1 9 4 9 年在香港定居。1 9 5 0 年与人合办中南公司、华南漂染厂。1 9 6 9 年成立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1 9 7 0 年至1 9 7 4 年任港英立法局议员。1 9 7 4 年后任港英行政局非官守议员,并任大学及理工教育资助委员会副主席、贸易发展局主席、训练局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及棉纺业同业公会主席。1 9 7 6 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 9 8 6 年后任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名誉教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港事顾问。1 9 9 3 年3 月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主席、名誉主席。第六届、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安姓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1、安清

安清,字至善,即是僧人,也是有名的画家,清朝江苏常熟人。《虞山画志》说他“工写枯笔山水”。同时,还有另一位同名的人,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僧,信奉佛教。

2、安期生

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人称千岁翁,安丘先生。琅琊人阜乡人。师从河上公,黄老道家哲学传人,方仙道的创始人。道教视安期生为重视个人修炼的神仙,故上清派特盛称其事。

传说他得太丹之道、三元之法,羽化登仙,驾鹤仙游,或在玄洲三玄宫,被奉为上清八真之一,其仙位或与彭祖、四皓相等。在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列在第三左位,奉为“北极真人”。

3、安重荣

安重荣(?—942年),字铁胡,朔州(今山西朔州市)人,粟特族。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后晋时期将领。

颇有膂力,精于骑射。后唐长兴年间,拜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跟随石敬瑭起兵,授为成德军节度使。通晓文吏,勤于政事。天福七年(942年),反对后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妥协,遂起兵反晋,兵败被杀。

4、安俊

安俊,字智周,其先太原人。祖赟,高州团练使。仁宗为皇太子,俊以将家子谨厚,选为资善堂祗候。及即位,补右班殿直,累迁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为环州都监。

破赵元昊吃江、井那等诸砦,安抚使韩琦上其功,迁内殿崇班、环庆路都监,徙泾原。契丹欲渝盟,与狄青、范恪同召至京师,将使备北边,擢内园副使。翌日,改礼宾使。

5、安维峻

安维峻(公元1854年--公元1925年)字晓峰,号盘阿道人,甘肃秦安县人,清代著名的谏官。光绪年(公元1880年)中为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1893年任福建道监察御史。安维峻性情耿直,不阿权贵,中日甲午之战前夕,支持光绪皇帝为首的主战派,连续上疏六十五道。

最著名的是《请诛李鸿章疏》,1894年《请明诏讨诿法》。安维峻之上书声震京都,却因言获罪,被革职发派张家口军台。京城时人以“陇上铁汉”四字相赠,大刀王五及京城应考文人为之送行。

1899年后,安维峻主讲陇西南安书院,在家乡办学,辛亥革命中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总纂《甘肃新通志》(100卷),著《谏垣存稿》、《望云山房诗集》等5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安姓

姓安的历史上有没有出过名人哦

安期生: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

安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

安民:宋代陕西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熙: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昶:清江苏金匮人,喜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同:曹魏时辽东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金藏: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中国历史上姓安的名人有多少

这个名字不错。

网上答案很多,

基本上来自某公司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网站

你可在百度搜索“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库”,

输入这个名字,

1秒钟就会有结果。

==================================

如想找准确的答案,

可直接询问:

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

隶属于公安部.

可查以下内容:

某姓氏分民族、性别人口数

全国(某地区)姓氏(名字、姓名)排名人口数

全国(某地区)某姓氏(名字、姓名)分性别人口数

========================

祝你好运。

姓安的历史上有没有出过名人哦

安期生:秦代方士,琅琊人,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常在海上卖药,当时人称他为“千岁翁”。秦始皇东巡时,方士李少君曾对武帝说:仙人安期生吃巨枣,大如瓜。武帝曾派人到海上寻找他而不得。

安 同:曹魏时辽东胡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 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安 民:宋代陕西省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收百两酬金,为人称颂。

安 熙:字敬仲(1269-1311),号墨□,元代藁城(今属河北省)人,性淡雅,喜垂钓,不屑仕进,家居教授数十年,教人入学以居敬为本,读书以经术为先。四方来学者多有成就。著有《默庵集》五卷。

安 童:元代前期政治家。蒙古札剌儿氏。木华黎四世孙。忽必烈即帝位,召安童入宿卫,为四怯薛之长。至元二年(1265年)任中书右丞相。安童尊礼汉族士大夫,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积极协助忽必烈推行”汉法”。十二年,忽必烈命安童从皇子北平王那木罕出镇阿力麻里,防御叛乱的西北诸王。十三年,那木罕所部宗王昔里吉等叛变,将那木罕送交术赤系后王忙哥帖木儿,将安童送交窝阔台系后王海都。二十一年,被放还,仍为中书右丞相。二十四年,忽必烈重立尚书省,中书省形同虚设,安童因失去忽必烈的宠信,被迫辞职。至元三十年去世。

安 伸: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著有《柱史草》等。

安 盘:明代嘉定州(今属上海市)人,官至兵科给事中,嘉靖初,以争大礼廷杖除名。著有《颐山诗话》二卷。

安 传:明代淄川(今山东省淄博)人,万历年间中举,累迁刑部郎中,出知卫辉府。著有《蛩音集》。

安 昶:清代书法家,江苏省金匮人,喜临摹古帖,尤善草书。

安金藏:唐代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为太常寺乐工。时太子李旦被人诬告谋反,武后下令查处此事,金藏为洗脱太子罪名,当众引佩刀自剖其胸,肠出,并言“愿剖心以明皇嗣不反”。武后感动,不疑李旦。

安禄山:唐安史之乱的祸首。营州柳城(今辽宁省朝阳)杂胡。本名轧(一作阿)荦山(703-757)。母突厥人。安禄山少孤,后随继父改姓安,名禄山。 初为边境互市牙郎。安禄山骁勇机智,熟悉边地情况,又善逢迎,手段狡诈,初得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继得玄宗宠信,至天宝十载(751年),已身兼平卢(今河北省)、范阳(今北京市)、河东(今山西省)节度使等职,集三镇(今辽宁西部、河北、山西一带)军、政、民、财权于一身。后乘玄宗晚年政治腐败,禁军虚弱,全国军事布局内轻外重之机,以讨权臣杨国忠为名,与史思明于十四载十一月,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同年陷洛阳。次年正月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建元圣武。六月陷长安。从此唐半壁江山陷于战乱之中。至德二载(757年)正月,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安重荣:五代时朔州(今属山西省)人,初任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后石敬瑭降契丹,自称儿皇帝,重荣以此为辱,遂起兵声讨石敬瑭,次年因战败而身亡。其子安德裕从小被其部下秦习所收养,喜好读书,博贯文史,精《礼》、《传》,后于宋开宝初年中进士,官至睦州知州,有文集四十卷。

安大嵬:明代云梦(今属湖北省)人,性雅,不慕功名,博学好古,精纬候。

安希范:字小范,号我素,江苏省无锡人。安国的孙子,安如山的次子,庶出。尽管出生在以富有闻名全国,“钟鸣鼎食”的家庭里,但幼年时代却过的是“弱子委孤相依为命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饱览经史,学问大有长进,自认为他岳父的藏书是他日后为人和治学的得力所在。他在19岁那年就考取了秀才。万历年间进士,授礼部主事,著人《天全堂集》等。

安维峻:甘肃省秦安人,清光绪年间进士,授编修。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上疏痛斥李鸿章挟外洋以自重,投降卖国,中外臣民无不切齿痛恨。因言冒慈椿而被革职。后隐居柏崖,闭门著书。安维峻直言敢谏,曾被慈禧革职,后又启用,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著有《四书讲义》、《诗文集》。

安鸿勋:清代江苏省金匮(今常熟)人,官至训导,善行草书。

安文钦:陕西省绥德人,清末秀才,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建国后,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被称为“陕西四老”之一。著有《满腹牢骚记》等。

安 俊:宋代名将,字智周,太原人。官至陵川防御史。久在边地,羌人识之。知环州,种世衡得俘虏,问:“尔畏谁?”答:“畏安太保。”种指安,说:“此长髯将军正是。”

安得裕:北宋初朔州人安德裕,字益之,后晋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的儿子。安重荣因不满高祖石敬瑭向契丹自称“儿皇帝”而反晋,被杀,其属下秦习把安德裕藏匿养大。他幼年时就喜欢笔砚一类文具,读书后,博贯文史,尤其精于《礼》、《传》。北宋开宝初年进士,官至金部郎中,出任睦州知州。著文集四十卷。

安袍王:

李抱玉,本安兴贵曾孙,世居河西,始名重璋。乾元初,李光弼引为裨校。天宝末,元宗以战河西有功,改今名。至德二载,上言耻与逆臣共宗,诏赐姓李,徙居京兆。进右羽林大将军,摄御史中丞、陈郑颍亳节度使。佐李光弼破史思明,功第一,封栾城县公。代宗立,以功授兵部尚书、武威郡王。恳辞王爵,徙凉国公,进司徒。广德中以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西陇右副元帅,大历中加山南西道副元帅兼节度使。十二年卒,赠太保,谥昭武。

至于现代,安姓的世界名人、优秀专家、将军、知名艺人等更是多的数不胜数,恐怕这里要写不下,建议你在网上多看看。

姓安的有哪些名人?

安以轩——安以轩(Ann,1980年9月29日—),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毕业于台湾观光学院,签约华谊兄弟时代文化经纪有限公司。代表作品有:《斗鱼》《下一站幸福》《仙剑奇侠传》《锁清秋》《倚天屠龙记》《古今大战秦俑情》等。2007年演而优则唱,推出首张个人专辑《I’m天秤座》,入围音乐风云榜“港台年度最佳新人”。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