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宋 管鉴

楚山万叠,怅高情、不比当年嵩少。官况全如秋淡薄,枉却尘侵乌帽。菊蕊犹青,茱萸未紫,节意凭谁表。故园何处,暮云低尽残照。

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聚散悲欢回首异,今岁古台谁到。藉甚声名,难忘风味,何日重倾倒。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

江城子 宋 郭应祥

开尊拟对菊花黄。舞伊凉。掺渔阳。更有风流,妓女胜徐娘道难逢开口笑,争驰逐,利名场。

玉山蓝水两茫茫。采幽香。泛清觞。橙橘堆盘,犹恨未经霜。底事□□堪喜处,丰年最,冠江乡

七绝 梦扬州乐妓和诗

唐 刘禹锡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描写半老徐娘的诗句有哪些?

“半老徐娘”一词源于南北朝.徐娘名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的妃子.

她年过芳龄,却还着意打扮,风风骚骚,极不得体.于是,有人说:”徐娘

半老,犹尚多情.”有关”徐娘”的”风骚”之事,《南史 后妃传下 梁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汪洙《神童诗》 韶年淑质曾非固,花面玉颜还作土 -吕岩《赠刘方处士》

念奴娇 宋 管鉴

楚山万叠,怅高情、不比当年嵩少。官况全如秋淡薄,枉却尘侵乌帽。菊蕊犹青,茱萸未紫,节意凭谁表。故园何处,暮云低尽残照。

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聚散悲欢回首异,今岁古台谁到。藉甚声名,难忘风味,何日重倾倒。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

江城子 宋 郭应祥

开尊拟对菊花黄。舞伊凉。掺渔阳。更有风流,妓女胜徐娘道难逢开口笑,争驰逐,利名场。

玉山蓝水两茫茫。采幽香。泛清觞。橙橘堆盘,犹恨未经霜。底事□□堪喜处,丰年最,冠江乡

七绝 梦扬州乐妓和诗

唐 刘禹锡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徐娘半老

拼 音:xú niáng bàn lǎo

解 释: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出 处:《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反义词:风烛残年 人老珠黄

人们常用“半老徐娘”来形容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这位风情万种的“徐娘”姓徐吗?她到底是何方女子呢?“徐娘”名叫徐昭佩,是南北朝时前齐国太尉的孙女,也是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年轻的徐昭佩是一个风华绝代的“美眉”,嫁给了当时的湘东王萧绎。因夫妻关系不和,萧绎称帝(梁元帝)后,并未立徐氏为皇后。说起梁元帝,不得不提的是,他是历史上唯一的“独眼龙”皇帝。为此,才貌双全的徐把嫁给他多少有些不满。一次梁元帝临幸时,徐妃化了“半面妆”(半面梳妆,半面未妆),有意嘲笑梁元帝。梁元帝大怒,挥袖而去,一连几年不再理睬徐妃。徐妃不甘寂寞,已近中年却 还刻意打扮,风骚至极,并且不守妇道,先后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风流道士智远和朝中的美男子季江。虽然徐妃当时年岁已高,却仍招引季江与之通奸,季江叹道:“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南史.皇妃传》)这就是“半老徐娘”的来历。此后,人们便把年纪虽大,却尚存风韵的妇女称为“半老徐娘”。

赞美半老徐娘的诗句

1.《念奴娇》宋 管鉴

楚山万叠,怅高情、不比当年嵩少。

官况全如秋淡薄,枉却尘侵乌帽。

菊蕊犹青,茱萸未紫,节意凭谁表。

故园何处,暮云低尽残照。

追念往昔佳辰,尊前绝唱,未觉徐娘聚散悲欢回首异,今岁古台谁到。

藉甚声名,难忘风味,何日重倾倒。

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

2.《江城子》宋 郭应祥

开尊拟对菊花黄。舞伊凉。掺渔阳。

更有风流,妓女胜徐娘。

只道难逢开口笑,争驰逐,利名场。

玉山蓝水两茫茫。采幽香。泛清觞。

橙橘堆盘,犹恨未经霜。

底事□□堪喜处,丰年最,冠江乡。

3.《七绝 梦扬州乐妓和诗》唐 刘禹锡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流争似旧徐娘。

夜深曲曲湾湾月,万里随君一寸肠。

4.《荡妇秋思赋》南北朝 萧绎

荡子之别十年,倡妇之居自怜。

登楼一望,惟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

天与水兮相逼,山与云兮共色。

山则苍苍入汉,水则涓涓不测。

谁复堪见鸟飞,悲鸣只翼?

秋何月而不清,月何秋而不明。

况乃倡楼荡妇,对此伤情。

于时露萎庭蕙,霜封阶砌;坐视带长,转看腰细。

重以秋水文波,秋云似罗。

日黯黯而将暮,风骚骚而渡河。

妾怨回文之锦,君悲出塞之歌。

相思相望,路远如何?

鬓飘蓬而渐乱,心怀愁而转叹。

愁索翠眉敛,啼多红粉漫。

已矣哉!

秋风起兮秋叶飞,春花落兮春日晖。

春日迟迟犹可至,客子行行终不归。

供参考。

历史上有什么著名的淫诗词

先秦:

先秦最高的文学成就便是诗经。诗经作为古代文学的发源,不乏各种与性相关的描写,如诗经中《褰裳》:

子惠思我,褰裴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李敖在《中国性研究》一书中写道,其中“狂童之狂也且”的意思,应该是女子对男子说的一句粗话:“你不想我,我也不愁没人想,你这小子狂个屌!”。句中“且”字的本义就是指男子的性器官。

这句话本意是否如此,无人知道。但可以从中得知,性话题在古代诗词中并没有太多禁忌。有了诗经作为古代性文学的发源,涉及性爱的诗词在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中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也就不足为怪了。

汉朝:

汉朝时流行赋,在流传下来的《全汉赋》中能看到许多或直白或隐晦的对性爱的描写,其中最为出众的当属东汉蔡邕所作的《协和婚赋》。在描写新婚男女洞房时,赋中写道“粉黛弛落,发乱钗脱”,香艳之景立马就被勾勒出来,让人浮想联翩,甚至使“钗脱”景象成为后代绮艳诗词常套。

魏晋南北朝及隋:

这个时期中国社会陷入战乱纷争,政权几经更迭。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下,自然无法统一推行封建礼法,且受到相对落后的各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影响,使得这时候的人们对于性更加是持以开放的态度。朝野放纵奢靡,其中最风流的当属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王妃徐昭佩,“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就是她的情人对她的描写(但其实最后下场凄凉)。这样的社会风气使得当时出现了许多艳丽诗词,比如晋朝时孙绰所作乐府诗歌《情人碧玉歌》中写道:

碧玉破瓜时,郎为情颠倒。芙蓉陵霜荣,秋容故尚好。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破瓜”也即“破处”。诗中描写了少女第一次性生活,一番云雨后为情颠倒,且性爱后“就郎抱”抚摸爱郎以增进情感的情景(古人也懂得后戏很重要啊)

隋朝统一之后,封建礼法依然没有深入人心。甚至是当时的女性诗作《十索》中都明目张胆地写有性爱内容:

为性爱风光,偏憎良夜促。曼眼腕中娇,相看无足厌。欢情不耐眠,从郎索花烛。

唐朝及五代:

唐朝几乎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中最为强盛的时期,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开明带动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文学的发展具体表现在诗赋,而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少不了性爱,因此出现大量描写男欢女爱且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作的《天地阴阳大乐赋》因为描写细致、涉猎广泛成为了分析当时性文化的重要资料。描写新婚之夜的性生活:

乃出朱省,揽红褌,抬素足,抚玉臀。女握男茎,而女心忒忒;男含女舌,而男意昏昏。

纵嘤嘤之声,每闻气促;举摇摇之足,时觉香风。

高潮时反应:

女乃色变声颤,钗垂髻乱,漫眼而横波入鬓,梳低而半月临肩。男亦弥茫两自,摊垂四肢,精透子宫之内,津流丹穴之池。

甚至有性爱技巧:

然更纵枕上之淫,用房中之术,行九浅而一深,待十候而方毕,既恣情而乍疾乍徐,亦下顾而看出看入。

唐朝后期,部分爱情诗逐渐发展为香艳轻浮的艳情诗,因以韩偓的《香奁集》为代表作,故称为“香奁体”。

两宋及元朝:

宋朝实行了高度的中央集权,对社会实行严密控制,使得主流的诗文创作受到诸多限制,不可再露骨艳丽,因此文人大多转向对词的创作,加上风气依旧宽容,因此出现了不少艳情词。宋代皇帝宋微宗偷出宫嫖妓,甚至还为那位女子谱写了艳词:

浅酒人前共,软玉灯边拥,回眸入抱总含情。痛痛痛,轻把郎推,渐闻声颤,微惊红涌。试与更番纵,全没些儿缝,这回风味忒颠犯,动动动,臂儿相兜,唇儿相凑,舌儿相弄。

明清:

明清时封建理学发展到极致,对人们思想和生活缚束最为严厉。但性爱作为人性本质又如何能被抑制得住?不仅无法压抑,反而更加流行,表现在以《金瓶梅》、《肉蒲团》等为代表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红楼梦》里也有不少和性相关的描写,如用比兴手法写的性交的曲:

豆蔻花开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钻不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

《肉蒲团》中,未央生为了激起妻子性欲,给妻子看春宫画,并读出上面的题跋:(一共五幅,我节选第四幅)

第四幅乃饿马奔槽之势:跋云,女子正眠榻上,两手缠抱男子,有如束缚之形。男子以肩取她双足,玉麈尽入阴中,不得纤毫余地。此时男子妇人俱在将丢未丢之时,眼半闭而尚睁,舌将吞而复吐,两种面目,一样神情,真化工之笔也。

当然,除了书籍,明清时期在民间也有很多描写性爱内容的诗词作品,许多被明朝的冯梦龙收集编录至民间小曲集《桂枝儿》、《山歌》、《夹竹桃》等中。《夹竹桃》中摘抄一例:

为有源头

  郎多容貌中奴怀,抱住子中间脚便开,擘开花瓣,轻笼慢挨,酥胸汗经,春意满怀,(郎道:姐呀,)你好像石皮上青衣那介能样滑,为有源头活水来。

“徐娘”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指南朝梁元帝的后妃徐昭佩。《南史》:“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因用以称尚有风韵的中、老年妇女.

“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据《南史·元帝徐妃传》记载,徐妃虽然美丽,却一直没得到元帝的宠爱。步入中年后,她与皇帝身边的年轻臣子季江有染。有一次,有人开玩笑地问季江和年长的徐妃相恋是何滋味,他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如今,即语源于此。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

徐昭佩是南朝梁武帝第七个儿子萧绎的偏妃,萧绎当时为湘东王,手握重兵镇守江陵。徐昭佩在素蝶向林飞,红花逐风散,花蝶俱不息,红素还相乱的江陵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女人。“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湘东王萧绎自幼爱好文学,对政治了无兴趣,更受他父亲的影响,身着布衣,饮食惟豆羔粗粒而已。正当梁武帝在建康城西设立士林馆,延集学者讲学论文的时候,萧绎也在风光旖旎的江滨,天天与文人雅士谈玄说道。

徐昭佩美丽,聪明,长于诗词,正值花样年华,加上热情如火的禀性,正是需要爱怜的时候,虽然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然而却始终撩不起萧绎的情兴,为此她悒郁寡欢,不知如何自处?

最直接的办法莫过于接受丈夫的生活方式,试着打入丈夫的兴趣圈子,因此她一改常态,淡妆素抹地去参加丈夫的诗酒之会,经常与萧绎左右的文友酬对,从而使她的精神领域与情感生活,得到了相当程度开展与疏解。

尽管她的美艳,她的才情,已经得民了客观的肯定,然而萧绎仍然丝毫不为所动,于是徐昭佩更激越地在她的夫妻生活中投下一副猛药,故意在化装时只化半边脸庞,时人称之为“半面装”。

一个女人搽粉,抹胭脂,涂口红只及半边脸庞,想想看那是个什么样子,不但是糟踏了自己的美貌,更是有意虐待别人的视觉。而徐昭佩则是要借此宣泄她心头的愤怒与不平,甚至用以来羞辱萧绎。

侍女们生怕徐妃的这一狠招,会使王爷大起反感,甚至会在盛怒之下弄成可怕的后果。但徐昭佩却要侍女们放一千个心,她说:“王爷父子讲仁义,说道德,断乎不会因这样的小事焚琴煮鹤,顶多只不过是逐出宫会,眼不见心不烦。这样也好,与其维持有名无实的夫妻生活,倒不如另外择人而嫁。”谁知萧绎的修养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明明知道徐昭佩故意要意他生气,却视若无睹,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这样又过了若干年。

当年梁武帝以“天心不可违,人心不可失”为由而当上皇帝,灭了南齐,开始也注意励精图治,观政听谣,访贤举滞,悉罢女乐;尤其自奉俭约,衣食简朴,为听取民情,更设傍木肺石,使下情得以上达,于是到处出现一片升平气象。但他老人家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尊信佛教,相传现在和尚头上留戒疤,就渊源于梁武帝。梁武帝三次出家,三次被赎身再为皇帝,除了天天诵经念佛之外,更常往同泰寺讲经说法,常常夜以继日,一连讲上七、八天才告一段落。那时全国僧尼只几全国人口的一半,仅建康一地,便有佛寺五百余所。梁武帝再也没有统一中国,澄清天下之志。国事多流于形式,终于酿成侯景之乱。

侯景本是北朝东魏中原地区的太守,因与东魏宰相高澄有隙,以河南之地来降。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梁武帝三下五下,又使反复小人侯景转过来反梁,对侯景的叛乱,开始梁武帝还大言不惭地说:“是何能为?吾折鞭以答之。”但不久建康就被攻破,梁武帝在幽禁中死去。

侯景之乱平定后,萧绎在江陵即帝位,改元承圣,成了梁元帝,徐昭佩被册封为贵妃。然而萧绎仍旧习不改,依旧以读书属文为乐,动辄与文武百官讲授老庄的道经,久久不倦。徐昭佩仍然是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

萧绎对后宫佳丽均不屑一顾,于是宫人们纷纷找寻情感出路,徐昭佩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初时还自遮遮掩掩,后来居然公开来往,每当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老庄之道时,也正是徐贵妃与暨季江在深宫内苑中尽情欢乐的时候。

有人曾开玩笑地问暨季江:“滋味如何?”暨季江毫无隐讳地回答:“徐娘老矣,犹尚多情。”或者回答:‘’徐娘虽老,风韵犹存!”后世形容中年妇人的风情不减,常说:“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的轻薄话很快传到了梁元帝萧绎的耳朵里,奇怪的是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的都为之愤怒不已,但也无可奈何;

梁元帝久滞江陵而不还旌建康,使得与梁国接壤的西魏大起恐慌,因为江陵靠近西魏,以为萧绎是要进攻西魏,于是紧急整军经武,准备向江陵用兵。根据西魏的估计:梁元帝萧绎跃军沔南,还旌建康,乃是上策;退保子城,峻其陴谍,以待援军,乃是中策;若难以移动,据守江陵,乃是下策。经过周密部署,西魏大将于瑾领军五万直追江陵。

其实连老婆都不爱,老婆偷人连醋都不会吃的皇帝,哪里知道什么上策、中策、下策,他纯粹是沉浸在老庄之道中。等到西魏大军围困江陵,他尚且集合百官大谈老庄之道,及至敌兵攻城甚急,他登城近视敌情,还口占一诗,群臣中竟然也还有唱和的人,迂腐如此。不由人不浩叹。南城已陷,火光冲天,萧绎来到东阁竹殿,命左右尽烧古今图书十四万多卷,又用宝剑狂坎竹柱,仰天长叹:“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那徐昭佩呢?她在后宫之中紧紧拥抱着情郎暨季江,原以为海枯石烂,此情不移,不料暨季江听说都城已被攻破,在此紧要关头毫无留恋地挣脱了情人的拥抱,一溜烟逃得无影无踪。徐昭佩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恰好萧绎来到她的身边,徐昭佩发疯似地抱住她的皇帝丈夫;是悔恨,是求助,说不清的感情一齐涌上心头。拼命地摇晃着梁元帝萧绎。良久以后,梁元帝萧绎冷冷地问道:“那人呢?”’徐昭佩无言以对。萧绎无可奈何地说:“事已至此,尚有何待?”

徐昭佩心碎了,泪也干了,在晨鸡初唱,魏兵大举入城之际,自缢于宫苑中的葡萄架下。

梁朝自萧衍开国以来,崇尚佛学,推崇儒学。在历史最大的特点是以文学的兴盛,光耀文坛。像梁武帝的《河中之水歌》、《临高台》、《江南弄》、《子夜歌》等都为人津津乐道。他的长子萧统,也就是昭明太子常说:“山水有清音,何必丝竹。”如今我们时常阅读的《昭明文选》,就是他替我们留下的文章精华。其他如沈约的“回声八病之说”,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不朽的地位。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9697.htm

徐娘半老风韵犹存,这句活中的徐娘是谁?

徐娘半老

发 音 xú niáng bàn lǎo

释 义 指尚有风韵的中年妇女。

出 处 《南史·后妃传下》:“徐娘虽老,犹尚多情。”

风韵犹存

发 音 fēng yùn yóu cún

释 义 形容中年妇女仍然保留着优美的风姿。

出 处 清·王韬《淞隐漫录》:“其母虽属徐娘,丰韵犹饶,老蚌固宜出此明珠。”

成语“徐娘半老”中的“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据《南史·元帝徐妃传》记载,徐妃虽然美丽,却一直没得到元帝的宠爱。步入中年后,她与皇帝身边的年轻臣子季江有染。有一次,有人开玩笑地问季江和年长的徐妃相恋是何滋味,他答道:“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如今,即语源于此。成语“徐娘半老”是赞美年长女子风韵犹存,并非贬义词,但因隐含轻薄之意,故而不可用来形容亲人或尊称长辈。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