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梁四归东平》李白

玉壶挈美酒,送别强为欢。

大火南星月,长郊北路难。

殷王期负鼎,汶水起垂竿。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酬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李白

鲁酒若琥珀,汶鱼紫锦鳞。

山东豪吏有俊气,手携此物赠远人。

意气相倾两相顾,斗酒双鱼表情素。

双鳃呀呷鳍鬣张,蹳剌银盘欲飞去。

呼儿拂几霜刃挥,红肌花落白雪霏。

为君下箸一餐饱,醉著金鞍上马归。

《寒食汜上作》王维

广武城边逢暮春,汶阳归客泪沾巾。

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

《奉寄高常侍》杜甫

汶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总戎楚蜀应全未,方驾曹刘不啻过。

今日朝廷须汲黯,中原将帅忆廉颇。

天涯春色催迟暮,别泪遥添锦水波。

“岂蕲朽壤衣如{满氵换王}”出自哪一首诗词

出自《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苏颂的代表作品之一,全文如下:

忆昔初读南华篇,但爱闳辨如川源。

沉酣渐得见真理,驰骛造化游胚浑。

潜心四纪不知倦,间日讲解时寻温。

其言无端极放肆,大抵顺物尤连犿。

六经高深如韫椟,百氏蔽偏迷蹢阍。

伯阳语道最渊邃,中士尚或疑亡存。

竺乾权实信广大,妙用不出我藩垣。

伟兹三篇粹精奥,推本一化开幽{左亻右上民下日}。

反覆孝慈去愿誉,胎育仁义除诈谖。

情类相亲自才德,踶跂不立存朴惇。

寓言本为大方设,吊诡难与常人论。

祖尚玄虚灭理学,乖背宗旨由后昆。

遂矜放旷为任达,由此道真流亡反。

自非通识造闳远,安能超悟还淳元。

大钧斡旋本何有,相禅以种纷无垠。

载其形声直喑醷,感彼气类相嬗媛。

死生之辨在旦夜,梦觉之异分形魂。

神奇臭腐互美恶,蜩甲蛇蜕奚代迍。

卵胎无以易生种,风化自尔成虫蜫。

出入于机泯无际,始卒若环焉可扪。

芒乎万致始同体,明以一指弥滋繁。

异则肝胆为楚越,同则萧竹犹枅圈。

真宰难以眹迹见,灵台莫由形器援。

何者非彼何者是,孰为亲爱孰为怨。

六凿相攘有利害,两溢类妄成闹喧。

至细不必陋蛮触,倪大恶用惊鹏鲲。

天机所动体各适,足行岂异唾者喷。

外物既重内固拙,瓦注则巧金乃{左歹右上民下日}。

物之傥来莫御止,心所希跂俄屯{左上民右攵下月}。

有疾无用亢豚免,其迹已陈刍狗燔。

全生难恃社之栎,移是不定腊者{左月右昆}。

逢真令尹魄栩栩,恍丑全人脰肩肩。

因知祸福相倚伏,故于得失无螴蜳。

惟能胆阕以生白,是乃孰耰而厌飧。

道非处服无不在,人以德性为之原。

有情有信非可致,一满一虚常不腾。

九年大妙得之野,参寥疑始传诸孙。

豨韦以之挈天地,堪坯以之袭昆仑。

明此南乡唐尧帝,明此处下素王尊。

众人逐物但役役,一曲自守常暖暖。

修躬明污躬则殆,饰智矜愚智弥惛。

单豹治里外逢害,张毅修襮中成殟。

退不为宾颍阳乐,荡而伤性喣水踆。

二子高节去孤竹,三闾独清浮湘沅。

弃世终亦馁薇蕨,行吟徒自悲兰荪。

彼为礼义矫末俗,犹以佩玉趋櫜鞬。

将明是非崇世论,何异狐白资绁袢。

礼义治则忠信薄,是非著则名实翻。

尚贤贵德下滋伪,信赏明罚民尤冤。

宋荣犹然在讥世,其于毁誉方汶汶。

列子待风乃轻举,岂若御辩常掀掀。

至人达观齐物我,直往上古惟愚芚。

内通耳目外心智,旁挟日月超乾坤。

安时处顺任天倪,抱德炀和遗世喧。

悗乎忘言喙鸣合,窅尔自静鲵桓潘。

养生之主悟文惠,治气其勇过孟贲。

形形不形睨初始,物物不物邻羲轩。

得计弃智任鱼蚁,劳形怵心嗟虎猿。

呼我牛马谁毁誉,梦为鱼鸟还潜翻。

其穷不屑涸辙鲋,其高乃况南方鵷。

方其息死乐枯髑,亦既恬生慕孤豚。

尝闻藏言乃笑杖,既是偃室聊歌盆。

畏龙不羡宋人乘,睹鹊自感雕陵樊。

广莫将植拥肿木,江湖可浮瓠落樽。

不将不迎随物化,一龙一蛇更蛰蜿。

以道泛观未切著,得时而行或曲卷。

皇王上下惟变适,周鲁舟车殊运奔。

顾指不为天下化,排进靡使人心偾。

人于应问见影响,物被生杀通凄暖。

赏罚九变得其序,泽流万世非吾恩。

相{左上姊去女右上次下韭}乃合儒与墨,小辨岂数衍与髠。

河伯不逢海若语,岂知至道无穷门。

云将未得鸿蒙问,乌睹生物复其根。

神而化之不蘁立,未之尽者能诲啍。

长波所荡满今古,异代相应犹篪埙。

喟予所禀实樗散,作器自愧非玙璠。

逢辰偶得仕通籍,徼幸当与游西昆。

材力未足胜螽股,取舍徒思择熊蹯。

行年六十粗知化,藏经十二无能繙。

平时有志在寥廓,遇事无意从缗昏。

撄而后宁亘岁月,老之将至忘寒暄。

盱盱未免囿於物,扰扰不异风中幡。

昨从京辇絓丹笔,复得淮壤乘朱轓。

偶逢乐岁少休息,历览士俗因周爰。

提封乃是昔仁里,访古时复登平邍。

城中蝶巷接蓬头,郊外鱼台连漆园。

悠然清风隔千载,独有遗像当高墦。

山川世异改城郭,岁时人罕羞苹蘩。

先生县解出无有,后世景仰空擎拳。

大布{外广里契大换糸}履生弗饰,岂蕲朽壤衣如{满氵换王}。

乌鸢蝼蚁死不避,安用丘墟祀有膰。

虚堂虽异生存处,操趣犹令贪薄敦。

我怀方外想音采,坐视券内殴冥烦。

曳涂窃企濮水钓,投犗更思东海蹲。

子葵虽未得其道,意而固愿游其藩。

圣人之书议者扁,妙斲之质良在忧。

空遗糟魄宁咀味,纵有履迹焉投跟。

何当一发鸡瓮覆,因而更焚驹项辕。

天光内照宇自泰,人益不累中无闷。

云谁嗣响可晤语,至理竟亦归无言。

带米字的诗词

张祜 【相和歌辞·读曲歌五首】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张祜 【读曲歌五首】 碓上米不舂,窗中丝罢络。看渠驾去车,定是无四角。

李商隐 【自贶】 陶令弃官后,仰眠书屋中。谁将五斗米,拟换北窗风。

杜甫 【解闷十二首】 商胡离别下扬州,忆上西陵故驿楼。为问淮南米贵贱,老夫乘兴欲东流。

刘禹锡 【与歌者米嘉荣】 唱得凉州意外声,旧人唯数米嘉荣。近来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

白居易 【登灵应台北望】 临高始见人寰小,对远方知色界空。回首却归朝市去,一稊米落太仓中。

白居易 【寄两银榼与裴侍郎,因题两绝句】 惯和麹糵堪盛否,重用盐梅试洗看。小器不知容几许,襄阳米贱酒升宽。

施肩吾 【洗丹沙词】 千淘万洗紫光攒,夜火荧荧照玉盘。恐是麻姑残米粒,不曾将与世人看。

雍陶 【西归出斜谷】 行过险栈出褒斜,出尽平川似到家。万里客愁今日散,马前初见米囊花。

皮日休 【木兰后池三咏·重台莲花】 欹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可得教他水妃见,两重元是一重心。

成辅端 【戏语】 秦地城池二百年,何期如此贱田园。一顷麦苗硕伍米,三间堂屋二千钱。

陈陶 【竹十一首】 燕燕雏时紫米香,野溪羞色过东墙。诸儿莫拗成蹊笋,从结高笼养凤凰。

沈韬文 【游西湖】 □□□□□□□,菰米苹花似故乡。不是不归归未得,好风明月一思量。

郑愚 【醉题广州使院】 数年百姓受饥荒,太守贪残似虎狼。今日海隅鱼米贱,大须惭愧石榴黄。

蒋贻恭 【住名山日陈情上府主高太保】 名山主簿实堪愁,难咬他家大骨头。米纳功南钱纳府,只看江面水东流。

白居易 【南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 腊后冰生覆湓水,夜来云暗失庐山。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还。相看渐老无过醉,聚散穷通总是闲。

白居易 【即事寄微之】 畲田涩米不耕锄,旱地荒园少菜蔬。想念土风今若此,料看生计合何如。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饱暖饥寒何足道,此身长短是空虚。

张循之 【送王汶宰江阴】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让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王维 【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王维 【送友人南归】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郧国稻苗秀,楚人菰米肥。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韦应物 【酬豆卢仓曹题库壁见示】 掾局劳才子,新诗动洛川。运筹知决胜,聚米似论边。宴罢常分骑,晨趋又比肩。莫嗟年鬓改,郎署定推先。

岑参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峨眉烟翠新,昨夜秋雨洗。分明峰头树,倒插秋江底。久别二室间,图他五斗米。哀猿不可听,北客欲流涕。

岑参 【衙郡守还】 世事何反覆,一身难可料。头白翻折腰,还家私自笑。所嗟无产业,妻子嫌不调。五斗米留人,东溪忆垂钓。

岑参 【题新乡王釜厅壁】 怜君守一尉,家计复清贫。禄米尝不足,俸钱供与人。城头苏门树,陌上黎阳尘。不是旧相识,声同心自亲。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

包何 【送王汶宰江阴】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杜甫 【酬高使君相赠】 古寺僧牢落,空房客寓居。故人供禄米,邻舍与园蔬。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草玄吾岂敢,赋或似相如。

杜甫 【西山三首(即岷山,捍阻羌夷,全蜀巨障)】 子弟犹深入,关城未解围。蚕崖铁马瘦,灌口米船稀。辩士安边策,元戎决胜威。今朝乌鹊喜,欲报凯歌归。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 忠州三峡内,井邑聚云根。小市常争米,孤城早闭门。空看过客泪,莫觅主人恩。淹泊仍愁虎,深居赖独园。

杜甫 【茅堂检校收稻二首】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复新。谁云滑易饱,老藉软俱匀。种幸房州熟,苗同伊阙春。无劳映渠碗,自有色如银。

杜甫 【孟氏(集有过孟十二仓曹十四主簿兄弟诗)】 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承颜胝手足,坐客强盘飧。负米力葵外,读书秋树根。卜邻惭近舍,训子学谁门。

杜甫 【舟中】 风餐江柳下,雨卧驿楼边。结缆排鱼网,连樯并米船。今朝云细薄,昨夜月清圆。飘泊南庭老,只应学水仙。

田澄 【成都为客作】 蜀郡将之远,城南万里桥。衣缘乡泪湿,貌以客愁销。地富鱼为米,山芳桂是樵。旅游唯得酒,今日过明朝。

白居易 【官舍闲题】 职散优闲地,身慵老大时。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禄米獐牙稻,园蔬鸭脚葵。饱餐仍晏起,馀暇弄龟儿。

白居易 【即事】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姚合 【答胡遇】 一会一分离,贫游少定期。酒多为客稳,米贵入城迟。晴日偷将睡,秋山乞与诗。纵然眉得展,不似见君时。

张祜 【寄卢载】 故人卢氏子,十载旷佳期。少见双鱼信,多闻八米诗。侏儒他甚饱,款段尔应羸。忽谓今刘二,相逢不熟槌。

李商隐 【崔处士】 真人塞其内,夫子入于机。未肯投竿起,惟欢负米归。雪中东郭履,堂上老莱衣。读遍先贤传,如君事者稀。

罗隐 【旅梦】 旅梦思迁次,穷愁有叹嗟。子鹅京口远,粳米会稽赊。漏涩才成滴,灯寒不作花。出门聊一望,蟾桂向人斜。

李中 【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 诏下如春煦,巢南志不违。空将感恩泪,滴尽冒寒衣。覆载元容善,形骸果得归。无心惭季路,负米觐亲闱。

徐铉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富儿多鞅掌,触事难只承。仓米已赫赤,不贷人斗升。转怀钩距意,买绢先拣绫。若至临终日,吊客有苍蝇。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富贵疏亲聚,只为多钱米。贫贱骨肉离,非关少兄弟。急须归去来,招贤阁未启。浪行朱雀街,踏破皮鞋底。

景云 【溪叟】 溪翁居处静,溪鸟入门飞。早起钓鱼去,夜深乘月归。露香菰米熟,烟暖荇丝肥。潇洒尘埃外,扁舟一草衣。

杜甫 【秋雨叹三首】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杜甫 【拨闷(一作赠严二别驾)】 闻道云安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乘舟取醉非难事,下峡消愁定几巡。长年三老遥怜汝,棙柁开头捷有神。已办青钱防雇直,当令美味入吾唇。

杜甫 【秋兴八首】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戴叔伦 【越溪村居】 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卢纶 【送申屠正字往湖南迎亲兼谒赵和州…并戏简前历阳李明府 晓月朣朦映水关,水边因到历阳山。千艘财货朱桥下,一曲闾阎青荻间。坦腹定逢潘令醉,上楼应伴庾公闲。欢馀若问南行计,知念天涯负米还。

王建 【寻李山人不遇】 山客长须少在时,溪中放鹤洞中棋。生金有气寻还远,仙药成窠见即移。莫为无家陪寺食,应缘将米寄人炊。从头石上留名去,独向南峰问老师。

刘禹锡 【酬乐天衫酒见寄】 酒法众传吴米好,舞衣偏尚越罗轻。动摇浮蚁香浓甚,装束轻鸿意态生。阅曲定知能自适,举杯应叹不同倾。终朝相忆终年别,对景临风无限情。

张籍 【赠贾岛】 篱落荒凉僮仆饥,乐游原上住多时。蹇驴放饱骑将出,秋卷装成寄与谁。拄杖傍田寻野菜,封书乞米趁时炊。姓名未上登科记,身屈惟应内史知。

元稹 【重酬乐天】 红尘扰扰日西徂,我兴云心两共孤。暂出已遭千骑拥,故交求见一人无。百篇书判从饶白,八米诗章未伏卢。最笑近来黄叔度,自投名刺占陂湖。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匼匝巅山万仞馀,人家应似甑中居。寅年篱下多逢虎,亥日沙头始卖鱼。衣斑梅雨长须熨,米涩畲田不解锄。努力安心过三考,已曾愁杀李尚书。

白居易 【刘苏州寄酿酒糯米李浙东寄杨柳枝舞衫偶因尝酒…寄谢之 柳枝谩蹋试双袖,桑落初香尝一杯。金屑醅浓吴米酿,银泥衫稳越娃裁。舞时已觉愁眉展,醉后仍教笑口开。惭愧故人怜寂寞,三千里外寄欢来。

白居易 【酬寄牛相公同宿话旧劝酒见赠】 每来政事堂中宿,共忆华阳观里时。日暮独归愁米尽,泥深同出借驴骑。交游今日唯残我,富贵当年更有谁。彼此相看头雪白,一杯可合重推辞。

李德裕 【谪岭南道中作】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杜牧 【早雁】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崔元略 【赠毛仙翁】 莫将凡圣比云泥,椿菌之年本不齐。度世无劳大稻米,升天只用半刀圭。人间嗟对黄昏槿,海上闲听碧落鸡。旌节行中令引道,便从尘外踏丹梯。

皮日休 【鲁望春日多寻野景日休抱疾杜门因有是寄】 野侣相逢不待期,半缘幽事半缘诗。乌纱任岸穿筋竹,白袷从披趁肉芝。数卷蠹书棋处展,几升菰米钓前炊。病中不用君相忆,折取山樱寄一枝。

皮日休 【夏初访鲁望偶题小斋】 半里芳阴到陆家,藜床相劝饭胡麻。林间度宿抛棋局,壁上经旬挂钓车。野客病时分竹米,邻翁斋日乞藤花。踟蹰未放闲人去,半岸纱帩待月华。

皮日休 【华亭鹤闻之旧矣及来吴中以钱半千得一只养之…请垂见和 池上低摧病不行,谁教仙魄反层城。阴苔尚有前朝迹,皎月新无昨夜声。菰米正残三日料,筠笼休碍九霄程。不知此恨何时尽,遇著云泉即怆情。

曹唐 【送康祭酒赴轮台】 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霜粘海眼旗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断碛簇烟山似米,野营轩地鼓如雷。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

罗隐 【送魏校书兼呈曹使君】 乱离无计驻生涯,又事东游惜岁华。村店酒旗沽竹叶,野桥梅雨泊芦花。雠书发迹官虽屈,负米安亲路不赊。应见使君论世旧,扫门重得向曹家。

罗隐 【送卢端公归台卢校书之夏县】 绵绵堤草拂征轮,龙虎俱辞楚水滨。只见胜之为御史,不知梅福是仙人。地推八米源流盛,才笑三张事业贫。一种西归一般达,柏台霜冷夏城春。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凤策联华是国华,春来偶未上仙槎。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吟聒暮莺归庙院,睡消迟日寄僧家。一般情绪应相信,门静莎深树影斜。

郑谷 【倦客】 十年五年岐路中,千里万里西复东。匹马愁冲晚村雪,孤舟闷阻春江风。达士由来知道在,昔贤何必哭途穷。闲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韩偓 【重和】 冷宴殷勤展小园,舞鞇柔软彩虬盘。篸花尽日疑头重,病酒经宵觉口干。嘉树倚楼青琐暗,晚云藏雨碧山寒。文章天子文章别,八米卢郎未可看。

徐夤 【嘉运】 嘉运良时两阻修,钓竿蓑笠乐林丘。家无寸帛浑闲事,身似浮云且自由。庭际鸟啼花旋落,潭心月在水空流。晨炊一箸红银粒,忆著长安索米秋。

李洞 【春日即事寄一二知己】 浴马池西一带泉,开门景物似樊川。朱衣映水人归县,白羽遗泥鹤上天。索米夜烧风折木,无车春养雪藏鞭。缙绅处士知章句,忍使孤窗枕泪眠。

胡宿 【天街晓望】 长乐才闻一叩钟,百官初谒未央宫。金波穆穆沙堤月,玉树琤琤上苑风。香重椒兰横结雾,气寒龙虎远浮空。嗟余索米无人问,行避霜台御史骢。

徐铉 【送许郎中歙州判官兼黟县】 尝闻黟县似桃源,况是优游冠玳筵。遗爱非遥应卧理,祖风犹在好寻仙。朝衣旧识熏香史,禄米初营种秫田。大抵宦游须自适,莫辞离别二三年。

王锴 【赠禅月大师】 长爱吾师性自然,天心白月水中莲。神通力遍恒沙外,诗句名高八米前。寻访不闻朝振锡,修行唯说夜安禅。太平时节俱无事,莫惜时来话草玄。

杜甫 【忆昔二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周宣中兴望我皇,洒血江汉身衰疾。

贯休 【琴曲歌辞·白雪歌】 列鼎佩金章,泪眼看风枝。却思食藜藿,身作屠沽儿。负米无远近,所希升斗归。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斯言如不忘,别更无光辉。斯言如或忘,即安用人为。

王维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前年槿篱故,新作药栏成。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水穿盘石透,藤系古松生。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颇识灌园意,於陵不自轻。

杜甫 【解忧】 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向来云涛盘,众力亦不细。呀坑瞥眼过,飞橹本无蒂。得失瞬息间,致远宜恐泥。百虑视安危,分明曩贤计。兹理庶可广,拳拳期勿替。

李贺 【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 扫断马蹄痕,衙回自闭门。长枪江米熟,小树枣花春。向壁悬如意,当帘阅角巾。犬书曾去洛,鹤病悔游秦。土甑封茶叶,山杯锁竹根。不知船上月,谁棹满溪云。

李贺 【钓鱼诗】 秋水钓红渠,仙人待素书。菱丝萦独茧,蒲米蛰双鱼。斜竹垂清沼,长纶贯碧虚。饵悬春蜥蜴,钩坠小蟾蜍。詹子情无限,龙阳恨有馀。为看烟浦上,楚女泪沾裾。

白居易 【与诸客空腹饮】 隔宿书招客,平明饮暖寒。麹神寅日合,酒圣卯时欢。促膝才飞白,酡颜已渥丹。碧筹攒米碗,红袖拂骰盘。醉后歌尤异,狂来舞不难。抛杯语同坐,莫作老人看。

唐彦谦 【和陶渊明贫士诗七首】 村郊多父老,面垢头如蓬。我尝使之年,言语不待工。古来名节士,敢望彭城龚。有叟诮其后,更恨道不通。鄙哉譊譊者,为隘不为通。低头拜野老,负米吾愿从。

贯休 【白雪曲】 列鼎佩金章,泪眼看风枝。却思食藜藿,身作屠沽儿。负米无远近,所希升斗归。为人无贵贱,莫学鸡狗肥。斯言如不忘,别更无光辉。斯言如或忘,即安用人为。

岑参 【喜韩樽相过】 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脂,禄米只充沽酒资。长安城中足年少,独共韩侯开口笑。桃花点地红斑斑,有酒留君且莫还。与君兄弟日携手,世上虚名好是闲。

储光羲 【田家杂兴八首】 种桑百馀树,种黍三十亩。衣食既有馀,时时会亲友。夏来菰米饭,秋至菊花酒。孺人喜逢迎,稚子解趋走。日暮闲园里,团团荫榆柳。酩酊乘夜归,凉风吹户牖。清浅望河汉,低昂看北斗。数瓮犹未开,明朝能饮否。

钱起 【罢官后酬元校书见赠】 心期怅已阻,交道复何如。自我辞丹阙,惟君到故庐。忘机贫负米,忆戴出无车。怜犬吠初服,家人愁斗储。秋堂入闲夜,云月思离居。穷巷闻砧冷,荒枝应鹊疏。宦名随落叶,生事感枯鱼。临水仍挥手,知音未弃余。

白居易 【自咏老身示诸家属】 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夫妻偕老日,甥侄聚居年。粥美尝新米,袍温换故绵。家居虽濩落,眷属幸团圆。置榻素屏下,移炉青帐前。书听孙子读,汤看侍儿煎。走笔还诗债,抽衣当药钱。支分闲事了,爬背向阳眠。

陆龟蒙 【五歌·食鱼】 江南春旱鱼无泽,岁晏未曾腥鼎鬲。今朝有客卖鲈鲂,手提见我长于尺。呼儿舂取红莲米,轻重相当加十倍。且作吴羹助早餐,饱卧晴檐曝寒背。横戈负羽正纷纷,只用骁雄不用文。争如晓夕讴吟样,好伴沧洲白鸟群。

刘言史 【北原情三首】 错莫天色愁,挽歌出重闉。谁家白网车,送客入幽尘。铭旌下官道,葬舆去辚辚。萧条黄蒿中,奠酒花翠新。米雪晚霏微,墓成悄无人。乌鸢下空地,烟火残荒榛。生人更多苦,入户事盈身。营营日易深,却到不得频。寂寥孤隧头,草绿棠梨春。

王维 【游化感寺】 翡翠香烟合,琉璃宝地平。龙宫连栋宇,虎穴傍檐楹。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琼峰当户拆,金涧透林明。郢路云端迥,秦川雨外晴。雁王衔果献,鹿女踏花行。抖擞辞贫里,归依宿化城。绕篱生野蕨,空馆发山樱。香饭青菰米,嘉蔬绿笋茎。誓陪清梵末,端坐学无生。

关于江阴的诗句

澄江周次

清 王揆

湾头浅浅露平沙,一曲清溪杂野花;

溪外青山山下树,树中茅屋是人家。

送王汶宰江阴

唐 包何

郡北乘流去,花间竟日行。

海鱼朝满市,江鸟夜喧城。

止酒非关病,援琴不在声。

应缘五斗米,数日滞渊明。

芙蓉湖

唐 杜牧

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波深处雁初飞。

萧条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

带有城字的诗句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作者】苏轼【朝代】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白居易【朝代】唐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三、送友人

【作者】李白【朝代】唐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译文

青翠的山峦横卧在城墙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围绕着城的东边。在此地我们相互道别,你就像孤蓬那样随风飘荡,到万里之外远行去了。浮云像游子一样行踪不定,夕阳徐徐下山,似乎有所留恋。挥挥手从此分离,友人骑的那匹将要载他远行的马萧萧长鸣,似乎不忍离去。

四、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朝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

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五、凉州词二首·其一

【作者】王之涣【朝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中国传统节日 民俗 民风 古诗 传说故事

  【打春】(每年的第一个节气就是“立春”,人们通常叫“打春”。为什么这么叫呢?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种风俗,每年立春这一天,人们穿上节日的服装,抬着一头纸糊的大耕牛,载歌载舞上街游行。游行后,把纸糊的耕牛抬到县衙的公堂上,由县官亲自执鞭打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赶紧耕种。因此,人们就把立春叫做“打春”。)

  山西民间流行着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打春牛的盛况。

  [编辑本段]清明节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子推。介子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子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八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清风笑豪情。

  诗词:

  五月五日 (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张耒)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七律 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菩萨蛮 (宋·陈与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端午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编辑本段]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

  (农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编辑本段]敬老节

  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每到重阳,人们就会想起王维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渴望团圆的日子。

  历史上也有农历七月十三为敬老节的说法,但于1989年时修改.

  [编辑本段]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

  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编辑本段]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袋,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袋、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编辑本段]冬至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编辑本段]腊八节

  农历腊月初八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为了颂扬释迦牟尼的功德,届时寺庙中要举行盛大的佛会以示纪念,要焚香礼佛,钟鼓齐鸣熬粥供佛。腊八节北方最为寒冷的日子,人们用五谷杂粮、干果熬煮成、腊八粥,在节日早上食用。熬制腊八粥的原料至少为八样。各地用料不一,一般有大米、小米、糯米、大麦、小麦米、薏仁米、红豆、绿豆、芸豆、莲子、白果、花生仁、桂圆、杏仁、瓜子仁、葡萄干、红枣、栗子、果脯等。此外,在民间还有咸腊八粥,荤腊八粥等多种原料的制法。北方的人们这一天里除了喝腊八粥之外,还要祭祀祖先,期盼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腊八节期间,人们为了迎接新春的到来,在这一天开始制办来年货中的食品,做腊八醋,泡腊八蒜,做腊肉,腊鸭、腊鱼等食物。 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编辑本段]小年夜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等。

  腊月二十三.人们称为”小年”,意味着一年将要结束。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土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民间称”灶王爷”。

  [编辑本段]传统节日表

  以下节日未特定说明皆按农历(又称夏历、阴历)来算: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还有几位圣贤的诞辰日:

  关帝诞:六月廿四

  至圣先师孔子诞:八月二十七

  苍颉至圣先师诞 :三月廿八

  鲁班公诞:六月十三日(五月初七)

  伏羲诞辰:五月十三日(传说中龙的生日)

  炎帝神农诞:四月二十六日

  黄帝诞辰:二月初二

  诸葛孔明诞辰:七月二十三日

  孟子诞辰:四月初二

  岳飞诞辰:二月十五

  老子诞辰:二月十五日

  释迦佛陀诞辰:四月初八

  屈原诞辰:正月二十一

  六祖慧能诞辰:二月初八

  附1:

  腊月二十三/二十四 祭灶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 洗浴

  腊月二十九 小除夕

  正月初二 祭财神

  正月初三 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正月初七 人日/摊煎饼/吃七宝羹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

  正月初八 谷日/顺星 众星下界之日 也称“祭星”、“接星”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石不动”“十不动” 老鼠嫁女

  附2: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编辑本段]【中国传统节日中英对照】

  1. 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Spring Festival;Chinese New Year’s Day

  2. 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 Lantern Festival

  3. 清明节(4月5日) Tomb-Sweeping Day

  4.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Dragon Boat Festival

  5.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Mid-Autumn (Moon)Festival

  6.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Double-ninth Day

  7..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日)New Year’s Eve

  【我国元旦节由来】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宋代吴自牧《梦粱录》卷一“正月”条目:“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中称作“元辰”;北齐时的一篇《元会大享歌皇夏辞》中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

  我国在发掘大汶口文化遗物中,发现一幅太阳从山颠升起,中间云烟缭绕的图画。经考证,这是我国最古老的“旦”字写法。后来,在殷商的青铜器铸铭上,又出现了被简化的“旦”的象形字。“旦”字是以圆圆的太阳来表示的。“日”下面的“一”字表示地平线,意为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中国元旦历来指的是夏历(农历、阴历)正月初一。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在汉语各地方言中有不同叫法,有叫“大年初一”的,有叫“大天初一”的,有叫“年初一”的,一般又叫“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开会,决定使用公历,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做“春节”,把公历的1月1日叫做“元旦”。不过当时并未正式公布和命名。 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公元1949年9月27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元旦”,并列入了法定假日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

  【元旦诗话】

  〔宋〕 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旦”一词来源古代,非指公历新年,而是农历正月初一,亦即春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正月》开

  篇话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春三月为元,

  其时正朔元旦之春”,以及南北朝梁人萧子云《介雅》:“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等诗文中。元旦古称元日

  、元正、元长、元朔、元辰、元春、端日、上日等。从古到今,历代诗人都为元旦抒情作诗,留下不少名篇佳作

  。

  古代元旦宫廷有贺岁之礼,规模宏大而隆重。三国时曹植《元会》诗:“初步元祚,古日惟良,乃为嘉会,

  宴此高堂”,描写了曹魏时元旦贺岁的场面。

  唐白居易《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表达了已

  过60岁的诗人不惧衰老、昂首挺胸进入新一年的风貌。

  唐代另一诗人成文斡写有《元旦》诗:“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

  先尝。”“戴星”,即顶着星宿,比喻晚归或早出。

  “觞”,即酒杯,可作饮酒解。“屠苏”,是元日专饮的多味药酒,古人认为饮此酒可以防病消灾。饮此酒

  有个规矩,老少不能同时共饮,而是从年幼者依次而来。因为按古人理解,每逢新年,虽然每人都要增寿,但实

  际上年少者得了一岁,而年长者却失了一岁,所以大家劝年少者先饮,以示祝贺,而让年长者后饮,以避忌讳。

  唐人孟浩然写了一首《回家元日》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

  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在大唐盛世,“田家占气候”,自有半年乐,而诗人“无禄尚

  忧农”的情怀,则更是读书人的高尚品格。

  古代元旦有贴春联的习俗。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诗:“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

  酒过花斜。”宋伯仁《岁旦》诗:“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诗中的“桃符”、

  “桃板”即指春联。

  当然,在古代歌咏“元日”的诗篇中,最著名的当推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为后人传诵不衰。

  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有如一幅“乐岁图”。诗人在诗中写道:“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油然而生。

  清代爱国诗人张维屏的《新雷》,虽未用“元旦”、“元日”等词汇,却以元旦为题,写出人们贺岁、迎春

  的喜悦:“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一代伟人,1930年1

  月写了一首《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欣赏这首词,犹如走入一幅壮阔的风景画,全词淋漓酣畅,清新自然,充满了乐观、昂扬的革

  命乐观主义精神。

  1942年董必武在重庆写了一首七律《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

  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欣

  赏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觉得字里行间浸透着诗人对革命事业的一片赤诚。其时抗战维艰,惟有精忠报国,方可

  期来日乐土安家。诗中所说的“胜利茶”,是当时重庆商店里出售的纸包茶,意在预祝抗日胜利。以新鲜事物为

  掌故入诗,可见董老对旧体诗的革新意识。

参考资料:baik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