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很多诗都会提到一个女人,有人说她是我国第一位女诗人,有人说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大美女,也有人说她是深宫第一怨妇,这个人就是庄姜。

庄姜是齐国公主,姜是齐国的国姓。由于嫁给了卫庄公,所以史称庄姜或者卫姜。庄姜到底有多美呢?《诗经》里有一首《硕人》专门描写庄姜的美貌,叫“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 qiú qí),齿如瓠( hù )犀,螓( qín)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从手到皮肤再到脖子、牙齿、脑门、眼眉,然后是表情,可以说活灵活现,生动至极。这里面拿出任何一句形容一位女性,都足以称之为美,更何况庄姜全占了。

虽然是个大美人,而且还很有教养,但是“贤而不答”,所谓“答”是指回应、应和,此处引申为逢迎或者迎合,就是说庄姜这个人很贤惠,也很矜持,很庄重,不会曲意奉承讨好夫君,应该属于冷美人那种类型吧?以致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厉妫(guī)和戴妫姊妹两个,使庄姜备受冷落,最终“美而无子”。据说戴妫生下孩子后,作为第一夫人的庄姜视为己出,亲自抚养,并因此立为太子,这就是卫桓公。这位卫桓公后来被他同父异母的哥哥杀了篡位,生母戴妫也被遣送回娘家,有一说这首诗就是庄姜为送别戴妫而作。

两个女人因为共同抚养孩子感情至深也可以理解,但是能写出诗里那种卿卿我我难舍难离,就叫人觉得怪怪的。持这种说法的人也觉得说不过去,于是就说庄姜和戴妫是同性恋,这未免有点想象力太丰富了吧?即便如此,“寡人”是那个时候诸侯的自称,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庄姜又是那么一个讲究名分和礼数的人,怎么可以做出自称寡人这样僭越的事呢?这也说不通。

比庄姜稍晚,齐国还有一对姊妹花叫宣姜和文姜,长得也是如花似玉,美若天人,乃至于宣姜原本要嫁给卫宣公也就是杀死卫桓公取而代之的那个人做儿媳,没想到当爹的发现这个儿媳妇太美了,于是抢过来做了自己的小老婆,此后这种狗血剧在过去荒淫无耻的深宫多次上演。文姜的人生就更离谱了,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齐襄王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不伦恋,而且搞得满城风雨,国人尽知,原本文姜是要嫁给才貌双全的郑国太子,结果人家退了婚,齐襄王没办法,于是将文姜嫁到了鲁国。依我看,这首《燕燕》倒更符合齐襄王送文姜出嫁的心情。

《燕燕》出自邶风,邶国属于小国,后来划归卫国,也许为此人们认为这首诗是讲卫国的故事。邶国位于现在的河南北部河北南部,据说都城就在邯郸市大名县,与齐国算是邻国,文姜和齐襄王的糗事都传到了郑国,邶国人又怎么能不知道呢?

诗中以燕子作比,既有燕子双飞的情意以及北燕南飞的离愁,更有燕子南迁还会回来、嫁出去的人儿既已为人妻、恐怕再难回到未嫁前那种关系了的遗憾,所谓“双飞难再得,伤我寸心中”(李白)。

抛开背后的狗血故事不说,这首诗可谓是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感人至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诗中由燕起兴,由近及远描写渐飞渐远的燕子,以此象征着离人的远去。先是“差(cī)池(chí)其羽”,“差池”义同“参差”,形容燕子翅膀上下翻飞的样子,唐朝诗人李益后有“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的诗句。然后“颉(xié)之颃(háng)之”,颉是向上飞,颃是向下飞,是说燕子忽上忽下的飞。最后是“下上其音”,也就是燕子飞远了,不见其影,只闻其声忽高忽低渐渐消逝。与此对应的是,诗人送行的距离上先是送到郊外,也就是“远送于野”,“野”不是现在野外的意思,周朝那个时候城外为野;再是送了一程又一程,“远于将之”的“将”在这里是送的意思;最后是遥望离人要求去的南方,“远送于南”不是送到了南方,而是女子要嫁到南方,这里应该算是送到不能再送,直到目力所及一直看不到为止,就是“瞻望弗及”。感情上则是由突然而来的伤痛欲绝“泣涕如雨”,到慢慢冷静下来以后的“伫立以泣”,也就是傻傻地站在那里啜泣,再到久久不能忘怀的“实劳我心”,感情发展也是渐进的过程,可谓描写细腻、准确,层层递进,感同身受。

人是送走了,剩下的就只有怀念,对方的种种好处一一浮现,这就是第四章所表达的意思。“仲氏任只”的“仲”是指兄弟排行第二,这里可以理解为比自己小,“氏”古代一般用于称呼女性,“仲氏”可以理解为小妹。任,信赖,只,语助词。这句话直译就是:小妹啊,你那么信赖我。“其心塞渊”是小妹对自己的感情,塞(sè),本意是满,这里引申为实在。渊,本以为深,可以理解为深厚。此句可以理解为你的心啊对我是那么的情深义厚。“终温且惠”是性格的描写,温,柔和;惠,出自金文,本义为仁爱;“终温且惠”就是温柔而富有爱心。“淑慎其身”是讲做人,淑,《说文》清湛也,本义是讲水清澈通透,可以理解为纯洁、真实、宁静;慎,《说文》谨也,小心、郑重、恭敬的意思;“淑慎其身”就是心地纯洁,行为稳重,进退有度。最后的“先君之思,以勖寡人”是临行前对诗人的交代和鼓励。“先君”是指已故的国君,也就是他们的父王。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周朝的时候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有人要说了,如果真如你所说的这样,作为孔子施行诗教的课本《诗经》,为什么还要选它呢?重点还是第四章,种种描述,完全符合孔子的仁和礼的标准。你看,“终温且惠”讲的是一颗仁心,“淑慎其身”讲的是明理守礼,重要的是最后“先君之思”,讲的是子承父志,再加上兄妹情深,如果忽略两个人的不伦恋,这不就是孔子提倡的“孝悌”吗?

历经三千年的历史云烟,谁也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所有的解说都是一己之见,唯独那种深沉的离情别意,依然柔软了无数国人的心,正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元好问)

功过另当别论,真情永远无价!@今日头条@微头条#微头条日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