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败强敌宇文氏之后,慕容廆的感觉相当不错。而且由于孟晖等汉胡势力加盟,慕容部的人口翻番。总体来说,因为实力大增,慕容部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公元307年,慕容廆自称鲜卑大单于。膨胀了,他带着骑兵四面出击,收服远近的弱小部落。某天,慕容骑兵向西穿越宇文氏的辖地,跟人发生了冲突。这次,对手是拓跋部。

拓跋氏来自大兴安岭(大鲜卑山)。因为独特的辫发习俗,他们被江南人讥笑为“索虏”。从史书可知,拓跋族扎起小辫、宇文部剪发留顶、吐谷浑盘头椎髻、慕容氏披头散发,鲜卑诸部各有各的风俗。

拓跋鲜卑自述黄帝后裔,拥有先祖神话。类似宇文的“天君”之说,拓跋二字也有特殊含义。北魏《魏书》解释为“土后”,意谕皇天后土。由于此前的史书过于真实,拓跋氏杀了不少汉族文人;但在老狼看来,他们还是被那帮书呆子坑了。土后为垢,污浊的脏东西。

拓跋一族为北魏政权的缔造者,所以他们拥有比较完整的家谱。按照《魏书》,拓跋部在山里度过了七十二代之久。果真如此,拓跋氏的先祖跟尧舜同岁。

东汉初年,拓跋推寅带着部众走出大山。他们迁居呼伦贝尔大草原,而那些留在山中的族人则演化为锡伯族。转眼百余年,在呼伦湖湖畔游牧七代之后,拓跋部继续南迁。

第七十九世酋长拓跋邻率众迁徙,所以被部民唤作智者。鲜卑把勤于思考的人叫“推寅”,所以拓跋邻也号曰推寅—-我们称之为第二推寅。现代学者桑吉仁谦认为推寅乃土族语“五十”,自有其道理。反正在推寅的鼓励下,拓跋氏一路走向西南。

然而就在行程快要结束时,发生了三件大事。

首先,部族势力不再服从领袖权威。拓跋邻不得不把民众分成八个邑落,托付给兄弟们。按长幼次序,拓跋兄弟分别为纥骨氏(胡氏)、普氏(周氏)、拔拔氏(长孙氏)、拓跋氏(元氏)、达奚氏(奚氏)、伊娄氏(伊氏)、丘敦氏(丘氏)和俟亥氏(亥氏,括号里即鲜卑易俗后的汉姓)。

兄弟八人一齐统辖部落,形成了最初的“拓跋八国”。作为拓跋部的主体,拓跋后人元氏在唐朝的出镜率依旧很高;其余的以长孙氏最为出名,长孙无忌是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第二,拓跋邻被迫传位给儿子诘汾(读音:节焚)。诘汾取代父亲,成为话事人。在诘汾的领导下,拓跋氏彻底改变了血统。

公元173年,拓跋诘汾带着族人来到阴山脚下。这里水丰草茂,向来为牧民所喜好。拓跋氏安顿下来,在阴山下跟外族混居了。

诘汾骄傲地宣布,自己跟天女成婚。当然了,我们知道仙女极可能姓宇文。翌年宇文氏东迁,诘汾得到了儿子力微。这便是《魏书》说“诘汾皇帝无妇家,力微皇帝无舅家”的由来。虽然为露水姻缘,但诘汾依靠天女的名分巩固了地位。

除宇文之外,至少还有铁弗氏(刘氏)、独孤氏(刘氏)、贺兰氏(贺氏)等匈奴族跟拓跋通婚。从此,拓跋氏演变成鲜卑与匈奴的混血后裔。

第三件大事,拓跋部在阴山下闹起了分家。嫡子力微出生后,诘汾万分宠爱。庶长子匹孤见继位无望,便带人远走他乡。匹孤进入河西地区,开创了西部鲜卑之一的秃发部。

从祖孙三件事,我们看到了拓跋西迁的艰难坎坷;一路上既有融合与归并,也有反叛和分裂。几经颠沛流离,拓跋氏在朔漠草原住下了。

联姻匈奴人之后,拓跋部实力大增。可当时檀石槐风头正劲,拓跋氏不得不参加鲜卑联盟。拓跋邻还活着,号为“第二推寅”。有人讲,拓跋邻就是檀石槐的西部大帅推演。或许诘汾认为自己资历尚浅,请父亲出面。如若属实,拓跋、慕容、宇文的先人都曾在檀石槐的麾下效力。

拓跋邻、慕容大帅、宇文可地汗(槐头)分别任鲜卑联盟的西、中、东部大帅,即《魏书官氏志》所言“东方宇文、慕容氏即宣帝时东部(宣帝为推寅,实则拓跋邻)”;而从鲜卑联盟到宇文部消亡的一百七十年内,三家各自又延续了八、九辈人。

原本在阴山游牧的宇文部去了东边的紫蒙川,中部的慕容族也迁徙到辽东。魏晋时期,他们跟新崛起的辽西段氏共同组成了东部鲜卑。

秃发与拓跋分手,去了河西;无独有偶,慕容家的吐谷浑也负气出走。秃发、吐谷浑殊途同归,他们和陇西本地的乞伏氏一齐构成了西部鲜卑的主体。

魏晋的鲜卑中部地区要比檀石槐时期大得多,还包括了原来西部的一些地方。这片广袤的区域,被从大兴安岭走来的拓跋氏霸占了。这份殊荣,全由第八十一任首领拓跋力微创造。

史书中,拓跋力微的前半生无所成就。鲜卑联盟崩溃后,轲比能兴起;在轲比能遇刺之前,力微默默无闻。因大量牧民离去,拓跋也沦落为不起眼的小部落。然而,力微讨了个好老婆。

公元248年,岳父刚去世,拓跋力微便把老婆杀了。当两个舅子前来奔丧,力微趁机杀人夺族。淫威之下,部众屈膝。依靠岳父留下的人马,力微在草原中部横行霸道。

十几年间,拓跋部东征西讨。拓跋力微哥,人狠话不多!因其老奸巨猾且心狠手辣,牧民们被迫臣服在力微的脚下。拓跋氏“控弦上马二十余万”,甚至强过了轲比能。力微奠定了拓跋部兴盛的大局,被后世尊为始祖。

在草原上呼风唤雨,力微还不满足。他盘算跟中土政权打交道,于是率部南迁。拓跋氏移居并州塞外的盛乐(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镇),逐步接近中原文明。

公元261年,力微遣儿子沙漠汗到魏帝国做人质,拓跋鲜卑与华夏的交往被史书记录在册。

类似宇文可地汗、慕容奕洛韩,以及檀石槐的孙子扶罗韩、厥机的儿子沙末汗、鲜卑大人猝跋韩等领袖,沙漠汗也是部族内的尊称。老狼以为,汗和韩皆为“可汗”的简写。

拓跋沙漠汗入质魏、晋两朝,朝廷赏赐了丰厚的回报。然而拓跋部狂妄得不可一世,居然杀略五千幽州百姓。犯边害民,引起西晋幽州刺史卫瓘的。见鲜卑势力太大,卫瓘收买了力微的部属—-乌桓人库傉官贤。因《魏书》简写胡姓,所以库傉官贤也叫库贤。

公元277年,沙漠汗从中原返回大漠。库傉官贤挑唆头领们,诱逼力微杀掉了沙漠汗。接着,他又造谣力微行将报复,吓得头领们全都外逃。众叛亲离,拓跋力微忧病亡故,终年一百零四岁。

库傉官贤带着乌桓人投降卫瓘,迁居幽州渔阳郡。他买了一伙奴隶,即段就陆眷及其族人。尔后,段就陆眷找机会在辽西建国。不久,库傉官氏西迁上党。

因库傉官贤的背叛,拓跋部陷入长期混乱。铁弗、独孤、贺兰等同盟势力离心离德,不再俯首听命。拓跋氏也内斗不断,沙漠汗的儿子跟叔父们交替掌权。叔侄相争,不亦乐乎。

慕容廆求婚那年,力微的小儿子拓跋禄官出走了。禄官带着自己的部众向东迁移,来到濡源(《水经注卷十四》写濡河即滦河,今锡林郭勒盟多伦县滦河源头)。拓跋氏再次跟宇文部做了邻居,宇文莫圭跑来替儿子求婚。一拍即合,禄官把大女儿嫁给宇文悉独官。

公元307年,拓跋禄官病逝,侄儿猗卢(猗读音:衣)统一了拓跋部。

拓跋猗卢是沙漠汗的第二子,被朝廷册封为代王。

西晋末年,尚有一方石碑铭刻猗卢的辉煌。民国年间,猗卢石碑被人从山西购回北平。后来石碑不知所踪,但有拓本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石碑上有六个残字:王猗卢之碑也。

同年,拓跋猗卢刚刚合并濡源的部族,慕容骑兵就冲来了。由于摸不清虚实,双方并不准备大战一场。猗卢命左贤王赶走外来者,慕容廆见机撤退。两部皆不愿树敌,遂遣使通好。

慕容氏与自己宿命的对手接触,第一回合平局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