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言”部的三个汉字:“(言闒)、詾、訟”。这三个字中,“訟”字在现代汉语简化为“讼”,“讼”是现代汉语次常用字,因此,本课的重点汉字是“讼”。三个字的详情如下:

1、(言闒)。读t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言闒),嗑也。从言,闒(tà)声。”形声字。本义是多言。《说文解字·口部》:“嗑,多言也。”

(话多的孩子)

“(言闒)”的小篆写法如图:

(言闒)的小篆写法

2、詾。读xiō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詾,说也。从言,匈声。讻,或省,詾或从兇。”形声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讼各本伪作说,今依《篇》《韵》及《六书故》所据唐本正。”也就是说,这里的“说”,本应当是“讼”。那么,詾的本义就是争辩,即众口纷喧,争论是非。《集韵·腫韵》:“詾,众言。”宋代龚夬《请检寻文及甫究问狱案牍》:“积阴踰时,中外詾惧。”

(争辩)

本义之外,詾还有三个用法:

(1)盈。《集韵·锺韵》:“詾,盈也。”

(2)恐吓。《广韵·腫韵》:“詾,吓也。”清高绍陈《永清庚年记略》:“伊等技穷,知詾余不恸,乃赴南关质库。”

(3)同“凶”,《冀州从事张表碑》:“纠剔荷亻忒,抵拂顽詾。”

“詾”的小篆写法如图:

(詾的小篆写法)

3、訟(讼)。读sòng。《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讼,争也。从言,公声。曰謌讼。䛦,古文訟。”形声字。本义是争论;争辩。徐锴《说文系传》在“曰”字前补“一”字。也就是说,“曰謌讼”,应当是“一曰謌讼”,讼另外还有一个本义是謌讼,就是颂扬。“讼”与“颂”是古今字。后面的古文“䛦”,王筠《说文句读》::“当依《玉篇》作(字库无此字) ,八、仌同义,谷盖古公字也。又案:金刻‘公’作(上八下口),八字重叠,取字形茂美。”

(争讼)

先说第一个本义:争论;争辩。《淮南子·俶真》:“周室衰而五道废,儒墨乃始列道而议,分徒而讼。”周王室的衰败使王道废弛,墨、儒也开始宣传标榜起自己的学说来,招聚门徒争论是非。

再说第二个本义:颂扬。《韩非子·孤愤》:“是以诸侯不因则事不应,故敌国为之讼。”正因如此,列国诸侯不依靠他,事情就得不到照应,所以其他诸侯国就要为他们唱赞歌。

本义之外,讼还有其他用法:

(1)诉讼。《正字通·言部》:“讼 ,《六书故》:争曲直于官有司也。”这个用法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用法。《礼记·曲礼》:“分(原文如此)争辩讼,非礼不决。”孔颖达疏:“争罪亦曰讼也。”诉讼没有礼的介入,就不可能解决。《镜花缘》第二十回:“讼端既起,彼此控告无休。”

(古代诉讼)

(2)为人辩冤。《汉书·陈汤传》:“大中大夫谷永上疏讼汤。”太中大夫谷永上奏书为陈汤辩冤。正因如此,旧时专职打官司的人叫“讼师”。就是帮人办理诉讼事务的人,他们既替人起诉别人,也替人辩护,类似于现代的律师,当然,旧时的“讼师”因为过多为统治阶级服务,底层劳动人民就蔑称他们为“讼棍”。

(影视剧中的讼师)

(3)责备。《论语·公冶长》:“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包咸注:“讼,犹责也。”我没有看见过能够看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责备的人哩。

(4)喧哗。东方朔《七谏·怨世》:“亲谗谀而疏贤对兮,讼谓阊娵为丑恶。”王逸注:“讙哗为讼。”

(5)六十四卦之一。坎下乾上。

(讼卦)

此外,讼还分别通“公”和“容”,通“公”,指公开;明白;通“容”,指接纳;包容。

“讼”的小篆写法如图:

(讼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459,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