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清一朝,有所谓“康乾盛世”、“同治中兴”两个时段,后世盛传“同治中兴”以曾(国藩)、胡(林翼)、左(中棠)三人并称,言三人独支大厦、力挽狂澜,得以使满清王朝苟延残喘半个世纪,殊不知三大名臣的排名,本应是胡(林翼)不让曾(国藩),而高于左(宗棠)。

中兴之基实奠于湘军并起,概言之,湘军有四支,为罗泽南、王鑫的老湘军一支,曾国藩一支、胡林翼一支、左宗棠一支。

在与太平天国军的攻战之中,主力部队则为曾、胡二部的湘军。

当曾国藩率湘军东进之时,胡林翼将兵仅600,以知府之衔助其军中,但不日却扶摇直上,成为极具实权的湖北巡抚,而曾国藩却只是一在藉(挂名)侍郎(副部

长),朝廷久不实授督抚大权。

待至老曾于鄱阳湖靖港兵败投水自杀、坐困江西之时,胡林翼已是湘军首领,以湖北巡抚之衔,领湘军精锐彭(玉麟)、杨(载福)

水师、江忠源、塔齐布陆军,在湖北作战一年之久,且在湖北全境肃清太平军,第二次克服武汉,为湘军日后东进张本固源。

到曾图藩经年东进时,胡林翼一边参与

军务.一边在湖北境内筹饷,而粮饷实为用兵之第一要务,众所周知。

当时曾国藩并无调配实权,湘军几万人的饷实赖胡林翼一手操持,故曾国藩曾上书皇帝说:“湖北薄区,养兵六万,月费四十万”;又言:“前敌诸军,求饷求援,

夜以继日;书问馈遗,不绝于道(日夜都有人来要兵饷)。

”仅就此而言,就可称无胡,则湘军灭太平军不知延至何日,而曾国藩后来功名满天下,亦无所出处。

胡林冀为当时经世派大家,多学经世致用之学。

中兴三大名臣皆以兵起家,后世传有《曾胡治兵语录》,也是“曾胡”并称,但纵观湘军战史,正如清人王灿所

言,“(曾国藩)用将则胜、自将(亲自指挥)则败(完全是战场毒药)”,身为湘军统帅,竟不能领兵上阵,也实怪哉!湘军东进,攻至金陵,战略上从始至终都

要先夺取中上游要塞,方能顺江而下,攻取南京,但曾国藩于此战略不能顺势而动,一味对峙,行动实是呆滞。

古人言:兵者,诡道也,言其变化莫测。

如不是后来

太平天国内乱纷起,诸将不和,自相残杀,则湘军久峙必败,这是老曾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的。

在攻取南京的战略构想上,胡林冀曾提出选派湘军中智能之士到江浙一带任地方官员,自行招兵自筹饷,从几路围攻南京,仅就此计而论,于用兵之道胡林冀就高出

曾国藩许多,而为后世广为效法的湘军看家本领“围城打援”(这一招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大显神威),也是胡林翼在第3次进攻武汉之时创建。

老胡于用兵之道钻研颇深,除传世的《曾胡治兵语录》外,尚有《读史兵赂》一书,专辑历代战略,指出“蜀失荆州而蹙(指三国用兵事),秦王得虎牢而窦王并擒

(指李世民用兵事),宋伐燕反而汴京不守(北宋因此灭亡事),元争襄阳而鄂归掌握(指蒙元灭南宋事)”,皆由大处着眼,探究其得失。

胡林翼于用兵之道知之颇多,与其多战功而至巡抚有莫大关系,早在贵州当知府之时,20啷当岁的他便以“知兵善战”而扬名,及至统领湘军,始显其大能。

吏治方面,官场从来腐败者十居八九,清朝康熙晚年吏治败坏难治,待雍正继位,大刀阔斧加以治理,史上却落个“刻薄寡恩”的恶评。

及至乾隆,文治武功达到极盛,却不料后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吏治江河日下,致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已是腐败到不可救药。

自胡林翼为湖北巡抚后,在湖北境内大加整治。

向来各衙门陋规,各局浮费,尽皆革除殆尽;州县征收不准浮取毫厘,亦不准以催科政拙之名,为猾吏肥私之地。

关卡委员,日有训,月有课,批答书函,娓娓千言,其功绩显著可见一斑。

因此撇开诗词文章,只就个人经世致用之才能而论,就当是胡、左并称,而曾侯在下。

中兴三大名臣中论修身律己之严、谋国之忠、道德修养之高,亦应首推胡林冀。

相传胡林翼年轻之时曾为两江总督陶澍的娇客,在江宁(南京)放荡不羁,游恋娼

家,旁人以此事告知陶澍,陶澍却说胡林冀以后定会呕心沥血,助君辅国,让他现在安闲一些也不伤大雅,虽是稗官野史所载,林翼年轻时的放荡之情可窥,但身为

两江总督的陶澍慧眼识才,不久胡林冀捐官实授,本可自由选择任地,不想胡林翼竟选择边远艰苦的贵州,以历练才气。

到任不久,便显示出其杰出的才能,此时始

严以自律,乃至加入湘军,巡抚湖北,则道德修养突飞猛进,正如曾氏所言:“润公(胡林翼字润之)聪明,本可移入霸术一路,近来一味讲求平实朴质,从日行俗

事中看出至大道理来,开口便是正大的话,举章便是正大之文,不意朋辈中进德之猛,有如此者!”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谓在其职,谋其事,官愈高律己愈严,胡林翼晚年于皖鄂之间治兵筹饷,日不暇给,但读书自课十分严格,每日与桂轩(姚挂轩,胡林翼慕僚,当时理学大家)会

讲《论语》,从英山到太湖移军,冒风雪行200余里,日夜支帐为柢,燃烛席地而讲,这段时间他已带病在身(肺痨晚期),朋友劝他稍事休息,他却笑道,“是

口不能食而犹能语言,耳亦有闻,岂以病而废学哉!”如此精神,实可与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相媲美。

胡林翼与夫人信中,于道德一物阐发更是淋滴尽致:“此时心中无一毫私欲、室家之气。

家中田宅,守之足矣,再多则孽生而祸起,乱世之物凡可歆可羡者,皆拐骗

轻狂之机也。

总之,(财物)多则施(舍)之,少则守之,不以外物之多少为喜忧,澹(淡)然相忘;追思先人教训,一言不妄发,一步不妄行,世自乱,而我心自

治,斯为正道。

”胡林翼此言正如范仲淹之“不以物喜,不以物悲”,内守于心,超然物外,洞察事物,深入毫微,修养几追圣贤,遂使曾国藩辈闻言,大叹不如。

从来整肃吏治最为棘手,牵连范围广阔,自己稍有不检点,就很难办,但胡林冀一手整顿,直至清廉;曾国藩亦曾设柜求人秘告,以治军治吏,没想不几日便自动撤

走,据说是一令官怕被告发,其师爷出一主意,投书连篇累牍,数落曾某之隐私,皆中窍要,曾老儿狼狈不堪,急忙下令撤柜,此中可见曾之个人德行并不怎样,让

人抓住的把柄很多。

胡林翼不但自己深重道统,而且教化人民,深得孔子之“仁”,孟子之“爱民”之道,曾氏有言:“润帅近日扶持善类,力挽颓风,于人之邪正,事之是非,刻制入

微,不可假借。

有权术而不屑用,有才智而不自用,皆大过人处。

”又言:“润公功在天下,而以大变官场风气为第一,荡平疆土二千里,犹为次着”,把胡的吏治

成绩摆在第一,可见推崇之重。

胡林翼虽以道德胜,却非不通世务之腐儒,在变通之际更是把握精微。

当时天下皆是督抚不和,唯湖北督抚同城,胡林冀以巡抚之职,为结好满人总督官文不致制

肘,不惜以巡抚(省长)之身,降贵纡尊,亲率湖北省政府一众高官,为官文一宠妾(N奶)祝寿,可谓用心良苦。

胡氏对有才之士礼敬有加,建宝善堂,专供贤士

居住,筑箴言书院,以劝后进,上结朝廷大员,下协前线将帅,同心—致,共同对敌,胡在一奏折中称:“大凡良将相聚,则意见分歧,或道义自高,而不免气矜之

过;或功能自负,而不免气识之偏,往往一言不合,辄成水火。

”清末将材以湖北为最多,如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都兴阿、多隆阿、李续宜、杨载福、彭玉

麟、鲍超等,胡林翼均以国士相待,倾心结纳,人人皆有布衣昆弟之称,或分私财以惠其家、寄珍药以慰其用,湘军士气得以大盛,胡林翼实为有功之人。

胡林翼的经邦济世才能,连曾国藩都不得不写个“服”字,曾上奏清廷说,胡林翼“克复诸城坚持之力,调和诸将之功,综核之才,皆臣所不逮,而尤服其进德之

猛。

”李鸿章初任江苏巡抚,曾国藩就叫他学习胡林翼的榜样,李续宜出任安徽巡抚,曾国藩又叫他学习胡林翼的榜样,直至张之洞出任湖广总督,也毕恭毕敬地前

往胡林翼祠,向胡林翼遗像顶礼叩拜。

按:一说咸丰皇帝病死热河,时胡林冀已病入膏肓,闻报,痛哭流涕,挣扎向北遥拜,然后吐血三升而逝。

胡林冀半生操劳,内修道德,外忧国事,修身直追圣贤、功业名随天下,古之所谓“内圣外王”在胡林冀身上可谓尽观矣。

世人但知老蒋生前对曾国藩推崇备至,却不知曾公谥“文正”,蒋公字“中正”,而胡林翼字“润芝”,亦字“润芝”。

事实上,无论从进阶之早、修身之严、带兵打仗和地方吏治诸方面,都是“曾不及胡”,何以生前身后胡的名气都不及曾?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对此有过一段精到的

评价,他把胡林翼与江忠源、曾国藩进行比较,认为胡林翼“恢廓无外,日进其德,始犹英雄举动,继遂渐入道域,几几不可限量。

视国事为身事,视天下为一家,

公而忘私,一人而已!”而江忠源则“烛照机先,其敏之快胜胡,而晚年名望益高,不免矜持,转有沾皮带出骨之处”,较胡林翼大为逊色。

至于曾国藩,赵烈文认

为他“规矩准绳,尺寸不失,日在师旅之间,集大功,擒渠首,而始终不脱儒者气象,使末世风气不专注于武悍,其功至伟,不可与擒渠扫穴同日而语!”

以上最可注意的,是(曾国藩)“使末世风气不专注于武悍,其功至不可与擒渠扫穴同日而语”一句,表明曾国藩曾经做过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从而把老胡的锋头给压了下去。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