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水田园诗派 王维、孟浩然、卢纶、李益等: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五绝、五律、五古。

  王维:《山居秋瞑》、《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孟浩然:《过故人庄》

  2.边塞诗派 高适、岑参、卢纶、李益等: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别董大》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浪漫派 李白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明白、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

  4.现实派 杜甫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郁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兵车行》

  5.浪漫诗派

  在诗的体裁、内容或作品风格上,兼有王、孟、岑、高二派之长。

  李白(诗仙)、贺知章

  6.社会诗派

  1.诗风写实,或述离乱之情,或反应民生疾苦。

  2.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时而作」。

  杜甫(诗圣)、

  白居易、元稹、

  刘禹锡(诗豪)、张籍

  7.自然诗派/田园山水

  1.著力於自然山水之歌咏,乡村生活之描写。

  2.以恬淡之笔法,造成恬静之诗风。

  王维(诗佛)、孟浩然、

  韦应物、刘长卿、储光羲

  8.边塞诗派

  以七言乐府与雄放作风,写塞外之风光,惊人之战事及不凡人之事。

  岑参、高适、

  王翰、王昌龄、王之涣

  9.

  怪诞诗派

  1.以奇险冷僻之诗风著名,用奇字、造怪句、押险韵。

  2.不太重视文学之社会使命与功用,而较偏重艺术之技巧。

  韩愈、 孟郊、贾岛、 李贺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652601.html?si=1

豪放派诗词

  豪放派:苏轼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念奴娇》(大江东去)等 他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表现内容。

  辛弃疾 《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破阵子》(罪里挑灯看剑)《永遇乐》等 多以国家民族为题材,表达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

  张元干《贺新郎》等 情调苍凉,风格豪迈

  张孝祥 《六州歌头》等 风格接近苏轼,悲壮凄凉,多表现不能收复失地的壮志难酬的感慨。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风格豪放壮烈,笔力纵横驰骋。(少数词属于婉约派)

  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人物苏轼,不仅在文、诗方面开拓与创新,而且在词作方面,亦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开创了“豪放词”之先风。苏轼一改有词以来的传统,摈香软、柔婉之情调,将诗中豪迈、阳刚之气,融于词中。豪放词一出,其开阔之胸怀,昂扬之雄姿,震惊了词坛。苏词的基本风格是,以诗入词,题材宽阔;以律句填词,不拘音律,主张返朴归真,回归唐人最初制词时“只分平仄,不问四声”的原则。因此,大大地拓宽了词路。下面我们欣赏他的古今传唱的豪放词《念奴娇》(大江东去):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乃苏轼被谪黄州时,游赤壁而作。其实,黄州赤壁非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之赤壁,但因名同,而引发苏轼对八百多年前的赤壁之战,大发感慨。当年赤壁之战的东吴总指挥乃周瑜,该词不惜笔墨,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表达了词人对前贤的赞誉和仰慕。词人联系到自己被谪,难得发挥其才,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上片主要写景、追溯历史。“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三句大笔着眼,纵观历史,一代一代,多少风流人物,为历史所淘尽,而大江依然东流,故云“浪淘尽”也。“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此乃据人之传,交待了赤壁之战的地点。故垒,过去的战争工事。这三句的意思是说,故垒西边,人们传说是三国周瑜所指挥的赤壁之战故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此乃描写眼前景色,刻画了长江之惊涛拍岸之磅礴气势。为下一句以及下片作铺垫。乱石穿空,形容悬壁为惊涛几百年的冲刷而穿空。惊涛,形容浪涛如因惊脱缰的战马一样,一泻千里;或谓惊险之浪涛。卷起千堆雪,形容波涛撞击到石壁上,激起向上弯卷的浪花,洁白如雪也。千堆雪,乃一夸张手法。由此引发出词人的感叹“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大意是,江山如画之美,一时引起多少豪杰为之争战。与首三句作一呼应。

  下片着重描写人物。“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乃写周瑜(字公瑾)当年,潇洒英姿,督江东三军,又娶东吴二美女之一小乔(大乔嫁与孙权),可谓英雄美人,天合佳偶,正是得意之时。英发,英姿焕发也。“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乃描写周瑜儒雅、镇定自若,胸有成竹的神态,且谋略已定,战法早已作了部署,故而,帷幄中谈笑之间,曹操的战船便焚烧殆尽了。“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此五句,乃写词人自己的感慨。其中,故国,指赤壁之战故地。多情应笑我,乃一倒装句,意思是“应笑我自作多情”。华发,头发花白也,华通“花”。人生如梦,借用曹操诗句。这几句乃无奈之感慨也,故最后只好归于“一尊还酹江月”,即无奈之余,只好在江边月下,酹酒以祭而已。

  苏轼的豪放词,不惟怀古词,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例如《江城子》(老夫聊发)一词,写的是居官闲猎,却表现了词人之伟大的爱国情怀。全词如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袒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其中,下片首句第四个字多数词选本为“胆”字,实乃误也。酒至酣处,往往人要袒胸纳凉,故应为“袒”字。上片主要描写打猎,下片舒怀,表现出词人的强烈的为国效力的爱国胸怀。

  苏轼的词不仅充满豪气,且不乏浪漫主义色彩。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就运用了奇思妙想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全词录于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此乃苏轼于神宗熙宁九年中秋节在密州任上,于月下畅饮,因以怀念其弟苏辙,写下的一篇妙词。上篇看似写景,实则寓意著作者政治上不得志,难得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苦闷和无奈。下片景情融合,既有对弟苏辙的怀念之情,又有对人间的美好祝愿。表现出词人的宽阔胸怀。该词境界豁朗、寓意深邃、富有哲理,堪称千古绝唱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后人时常引用。

  其实,苏轼并不摈弃传统词的写作。例如他的《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就是一首儿女情思、离恨别愁的传统词作。全词如下: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该词使用了拟人与虚幻手法,看似写杨花,实则写人。从境界来看,宛若电影一样,从杨花飘坠,幻化出一位悲凄忧伤的青春年少的思妇。杨花即人,人即杨花也。 “似花还似非花”写出了杨花虽叫“花”而非花的特征,其下的“也无人惜,从教坠”,则已经寄以感情了,无人去怜惜她,任凭她飘坠。从教,任从、任由之意。“抛家傍路”,表面写杨花飘落人家或路侧,实际又是描写思妇被抛舍家中,时常傍路翘首以待。“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此处似写杨花,实则已经转到写人了。故,“无情有思”在此处成了双关语,文字表面是说,杨花虽是无情感之物,细琢磨,似有情思。实际上,是写思妇被无情抛弃于家中,故怀有无限忧思。思量,细想、仔细琢磨之意。有思,怀有情思也。“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里则完全写人了,但这样的词语仍然可以用来描写柳(杨),这就是苏轼的修辞之妙。“萦损柔肠”即柔肠萦结也。忧伤过度,渐乏而困,故有“困酣娇眼,欲开还闭”之态。因为乏困,昏昏欲睡,故睡眼蒙眬,欲睁不睁。这里细笔勾画出思妇之娇柔、戚美。“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此三句接前而写,描写思妇睡梦中随风万里,飘然而达郎君所在之处,但却又被莺之啼叫唤醒。可谓美梦难圆也。

  下片写景,景中含情,情景相融。情乃春恨,恨从何来?“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此花,指杨花。落红,落花也。难缀,难以重新点缀枝头也。此为惜春之笔。落花不仅不能重新点缀枝头,反而是“晓来雨过”,连遗踪皆无了,只剩下一池碎萍了(“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这三句乃叹,雨前春色尚有三分,“晓来雨过”之后,两分为尘土所湮,一分为流水劫去。这里春色三分或指落红或指杨花,从后面的三句看,似指杨花。“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此收结对开端“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作出了响应,且以“点点是离人泪”回归主题。可谓匠心独到也。

  苏轼写儿女情思之词,多用隐讳含蓄手法,但也有明快之作。如《蝶恋花》(花褪残红):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上片写景,将春天的特色,包罗一尽。下片写情,乃直叙手法,毫无缠绵悱恻之辞,但却非常感人。全词寓情于景,蕴藉有味,很能体现东坡写情的特点。“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乃锃句也,时常为后人引用。王士禛《花草蒙拾》称云:“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也。据说,此乃词人路过一处花园,见圆内秋千佳人,便驻足赏看,佳人与丫鬟见之,便一边说笑一边离去。故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之叹。多情者,词人也。这里也表现出词人的另一种浪漫情怀。

  苏轼写情,不求词藻华丽,但求情真。他的一首怀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语言朴实无华,则感情浓烈、真挚而又振人心弦。全词如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宾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上片如同对面说话一样,向言以诉。“十年生死两茫茫”直切主题,是说,亡妻死去十年了,冥世两隔,茫茫无知。“不思量,自难忘”,即使不去想,旧情自是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你埋却在千里之外的家乡,而我在黄州,何处与你诉说我的凄凉呢?“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宾如霜”,纵使我们能够相逢,你也不认识我了,我已经老态龙钟,灰尘满面,鬓毛如霜矣。上片极尽词人凄凉悲伤之情。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下片乃写夜来梦中归乡见妻,表现了夫妻之间生死不渝的真实情感。“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亦是开门见山,乃说,昨夜梦中忽然回到了家乡,正见妻子在窗前梳妆打扮。夜来,即昨夜,古白话。至今山东莒县一带仍谓“昨夜”为“夜来”。“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见了面却说不出话,唯有四目相对,泪流千行了。“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此结与首句呼应,表达了词人的无限怀念与悲哀。这三句大意是:料定年年令我伤心的地方,就是明月照耀之下,来到你的孤坟之前了。断肠处,即伤心处。短松冈,栽有青松的高冈,松柏长得慢,十年仍很矮,故谓“短松”,四川乃多雨水地区,故坟墓多选高冈掩埋。“短松冈”乃指词人妻子的坟茔地。“料得年年”亦暗示了词人有辞官归隐的打算。

  苏轼被谪后,词多是凄凉之作,但不失志。例如《卜算子》(缺月挂梧桐):

  缺月挂梧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该词以双关笔法写人与写鸿,实则写鸿亦是写人,鸿与人一体矣。词人亦“幽人”自称,幽人者,幽居之人也,此处实谓孤寂之人。“谁见”一问,实际是否定语句,意思是“没人看见过幽人独自走来走去,缥缈如孤鸿之影”。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之意。上片极尽人之孤寂。下片承接上片最后一句,转而写孤鸿,因受惊而回头也,满腔的幽恨却没人能理解(“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故不肯栖息于寒冷的高枝上,宁愿孤居于冰冷的沙洲。下片乃双关文字,写鸿实则写人。该词虽字句凄凉悲切,但却以此烘衬出词人的清高自守,矢志不移的崇高情操。黄庭坚在《跋东坡乐府》中评曰:语意高妙,似非食烟火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

  苏轼被谪后,词虽多凄凉之作,但亦不乏积极抗争之作。如《浣溪沙》(山下兰芽):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该词为词人被谪黄州时游蕲水清泉寺所作。上片主要描写兰溪清幽之景致。中国大江大河均为东流,此处的兰溪却是西流水。故而词人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感慨,乃其不甘失败的宣言。“休将白发唱黄鸡”乃自强自勉之句,亦是警句。大意是说,不要因为老了而虚度余年。白发,代指老年。唱黄鸡,金鸡报晓也,喻时光流失。

  再如《定风波》(莫听穿林)一词,表面虽写雨行,实则表现出词人不惧风雨的抗争精神。全词如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该词表面写风雨,实则有所寓意,风雨应指词人所受的打击或施虐者。上片,以“穿林打叶”来形容雨,可谓奇语也。“何妨吟啸且徐行”表现了词人不惧风雨肆虐、坦然自若的人生信念。芒鞋,即草鞋。一声“谁怕”表现了词人的无所畏惧的气概。“一蓑烟雨任平生”可以说,是词人的处世哲学;大意是,平生一蓑可挡风遮雨,足矣。下片,“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表现了词人被谪后的乐观心态。虽然有点冷落,但却有山头斜照相迎,此处寓意应该是词人受到辖地人民的欢迎。料峭,微寒,多形容春意。“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则写出了词人的平和的处世心态。萧瑟之来处,寓意京城。归去,寓意再度回京。纵使如此,词人亦会平和对待,故云“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词的另一个特点是,寓哲理于词中。上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两句,便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又如《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长愁客少,月明多被云伤。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其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凄凉”,便是富有哲理的文字。上片写,人生短暂,转眼秋衰矣。“夜来风叶已鸣廊”乃写中秋夜晚落叶在廊厦下被风吹卷得飒飒作响。“眉头鬓上”,实意是愁上眉头,霜染两鬓,人已老矣。此乃悲人生之短暂也。下片中,“酒贱长愁客少,月明多被云伤”亦富哲理性。“酒贱长愁客少”实际写出了词人遭谪后,朋友亦少来往。“月明多被云伤”,则揭示了“兰衰芜欺”的道理。意思是说,自己因才被谗。“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因刚到黄州过第一个中秋节,既无亲人又无朋友,故有“中秋谁与共孤光”之问。孤光,孤寂中的灯光。唯有独酙独饮,北望怀念(京城)故人了。这一首写得孤寂中充满凄凉与悲凔,这是词人被谪黄州后孤独所过的第一个中秋节,故有此悲。

  苏轼的词,内容很广乏,除了上述类型的词以外,尚有山水、田园、怀友思亲、和唱等词,其中不乏风趣小词。仅录一首田园词《浣溪沙》(簌簌衣巾)供赏: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上片写村景,写的十分质朴而又风趣,“牛衣古柳卖黄瓜”,让你看到了一位穿著蓑衣的乡人,在古柳荫下卖黄瓜。简直就是一幅清雅的水墨画。下片乃写词人自己,酒困路长,昏昏欲睡;日高人渴,一路光想着有茶喝该多好。走进村头,便去敲人家的门讨茶喝。写得十分形象、生动。这首田园词,堪称一绝也。

  还有一些描写个人生活趣味的词,亦别有韵味。例如《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声,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该诗最为风趣的是“家童鼻息已雷声,敲门都不应”,这是生活气息最为浓郁的词句。该词上片写“夜饮归来”,家童睡得死死的,连门都敲不开,只好“倚杖听江声”。或谓写景,其实是写生活。下片乃对江冥想,感慨人生。首两句寓意了人生无奈,为名利所驱使,或谓“世奴”,不得自由。何时能够忘却人世的这些营生呢?营营,为生活而奔忙也。最后两句乃表达了“厌世归隐”的思想,这与词人被谪不无关系。

  再看《西江月》(照野弥弥)一词: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该词表现了词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该词作者有一段序言云: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这就是该词的写作背景。首两句写景,是说月亮照耀着满溪的浅浪,天空中隐隐约约看到一层层的云。弥弥,弥遍、遍及也。障泥,典故也。《晋书•王济传》:“济善解马性,尝乘一马,着干连障泥,前有水,马不肯渡。济曰:‘此必是惜障泥。’使人解去,便渡。”障泥未解,是说未涉水也。苏轼因骑马上桥的,故云。玉骢,白玉似的骏马。骄,雄壮也。“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意为:马虽然很矫健雄壮,可(因酒醉)我想在芳草茵上息眠也。下片乃抒发对大自然的惜爱之情。“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两句是说:多么令人惜爱的一溪清风明月,莫让玉骢踏破了这迷人的月色。琼瑶,美玉也,此处比喻月光。如此美妙的境界,我又怎么舍得离开呢!于是便“解鞍欹枕绿杨桥”酣然睡去,结果“杜宇一声春晓”,直至听到杜宇的啼叫声,已经大天明了,一个令人陶醉的春晓。作者以巧妙的笔法,将自己融入神奇的仙境。可谓“沉沉美梦境,飘飘怡然心。”

  辛弃疾

  虞美人·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

  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

  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本词的突出特点在于,把即事叙景与直抒胸臆巧妙结合起来,用凌云健笔抒写慷慨激昂,奔放郁勃的感情,悲壮沉雄发场奋厉的格调。

  词的上阕主要是作者奔放沸腾的感情融于叙事之中,那么下阕则主要是直泻胸臆的赋体,抒发对南宋统治集团的强烈批判和“看试手,补天裂”的壮怀。词人尽情地驰骋笔力,敷陈其事,倾诉肺腑,写来笔飞墨舞,淋漓尽致。“事无两样人心别。”面对时世,山河破碎,爱国志士痛心疾首,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用“事无两样”与“人心别”两种不同象意象加以对照,极其鲜明地刻画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庸懦丑态,尽情地抒发了郁勃胸中的万千感慨。词人义愤填膺,向统治者发出了严厉的质问:“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神州大地,山河一统,自古已然,“合”时多而“离”时少。今当政者不思恢复中原,反而以和议确定了“离”的局面,是何居心!词语中凛然正气咄咄逼人,足以使统治者无地自容。雄健顿挫的笔力,加重了词的感情色彩,使其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虞美人·用前韵送杜叔高

  辛弃疾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

  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

  乍一见、寒生毛发。

  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

  金屋冷,夜调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消残战骨。

  叹夷甫诸人清绝!

  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

  南共北,正分裂!

  上阕头句至“毛发”数句盛赞叔高诗作之奇美。

  头句“细把君诗说”,足见非常爱重。因为爱之深,所以说之细。“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言杜诗气势磅礴,读之恍如听到传说中天帝和黄帝的乐工们在广阔旷远的宇宙间演奏的乐章的余韵,动人心魂。

  “千丈阴崖尘不到,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乃熔裁唐人李咸用《览友生古风》诗“一卷冰雪言,清泠泠心骨”语意,言杜诗风骨清峻,读之宛若望见尘土都不到的高崖之上的冰雪,不禁毛发生寒。

  如此说诗,不但说得很细,而且说得极美,比喻新颖,想象奇特,既富诗情,亦有画意。接下至“调瑟”数句哀叹叔高的萧索境况。“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化用苏轼《薄命佳人》诗“自古佳人多命薄,闭门春尽杨花落”二句,以古来美妇多遭遗弃隐喻才士常有沉沦:“金屋冷,夜调瑟”则借汉武帝陈皇后失宠,进一步渲染了被弃的凄苦。这里纯用比兴,虽为造境,却甚真切,艺术效果远胜于直言。

  下阕写叔高之怀才不遇而转及其家门昔盛今衰。

古诗 急求!!!!古诗词各个派别(例:婉约派、豪放派等)的代表人物等

豪放派:辛弃疾《双城子》苏轼:《浪淘沙-赤壁怀古》

婉约派四大旗帜之一,四旗中号

“闺语”:李清照

“别恨”:晏殊

“情长”:柳永

“愁宗”:李煜

请问古代诗词派别有哪些

诗歌:

1、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一派,以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2、田园山水诗派,鼻祖为晋陶渊明,唐代有孟浩然,王维等代表诗人。

3、边塞诗派,以唐的高适、岑参为代表。

4、浪漫主义诗派,鼻祖屈原,代表诗人李白。

5、现实主义诗派,代表诗人杜甫,白居易。

6、奇崛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7、江西诗派,以黄庭坚、陈师道为代表具体作品我想楼主可以搜下,应该不难。

词派:

1、花间派,以唐温庭筠、韦庄为代表。

2、婉约派,以宋李清照,秦观为代表。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4、格律派,以周邦彦,姜夔为代表。

中国古代诗的派别

建安七子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最早提出

“七子”之说的是曹丕。他在《典论·论文》中说:“今

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

北海徐□伟长、陈留阮□元瑜、汝南应□德琏、东平刘

桢公□。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辞无所假,咸以自

骋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

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

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

江西诗派

宋代诗歌流派。

婉约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江湖派

南宋时期的一个诗派。因书商陈起所刊《江湖集》、

《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等诗歌集

而得名。江湖派诗人的生活年代不一,身分复杂,有布

衣,也有官宦。但其中以那些因功名不遂而浪迹江湖的

下层文人的作品较有影响,如刘过、姜夔、敖陶孙、戴

复古、刘克庄、赵汝□等,都是代表人物。

豪放派

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茶陵诗派

明代成化、正德年间的诗歌流派。因该派首领李东

阳为茶陵人,故称。明代自成化以后,社会弊病已日见

严重,台阁体阿谀粉饰的文风已不容不变,于是以李东阳

为首的茶陵派诗人起而振兴诗坛,以图洗涤台阁体单缓

冗沓的风气。

台阁体

明代永乐至成化年间的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杨士

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

公安派

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1560~1600)、

袁宏道(1568~1610)、袁中道(1570~1623)三兄弟,因

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

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诗词:宋词人秦观属于“豪放派”抑或“婉约派”?

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

所以你的答案是:秦观属于—–婉约派

希望你满意……!

豪放派诗词 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咏赤壁,下阕怀周瑜,并怀古伤己,以自身感慨作结。 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

  上阕咏赤壁,着重写景,为描写人物作烘托。前三句不仅写出了大江的气势,而且把千古英雄人物都概括进来,表达了对英雄的向往之情。假借“人道是”以引出所咏的人物。“乱”“穿”“惊”“拍”“卷”等词语的运用,精妙独到地勾画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写出了它的雄奇壮丽景象,从而为下片所追怀的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

  下阕着重写人,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中间描写周瑜的战功意在反衬自己的年老无为。“多情”后几句虽表达了伤感之情,但这种感情其实正是词人不甘沉沦,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表现,仍不失英雄豪迈本色。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