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问诗歌还是诗词?若诗歌的话,我无法回答你;若诗词的话,我之前写了一篇学诗课程,可贴上来给你参考。

  ­

  说明: ­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

  ­

  学前要则: ­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

  第一阶段 ­

  精读类: ­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

  ●注: ­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

  目的: ­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

  朗诵类: ­

  《唐诗选》、《宋词选》 ­

  ●注:繁体版。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

  目的:培养语感。 ­

  ­应用类: ­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

  泛读类: ­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

  目的:增加兴趣。 ­

  ­练习: ­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只须多练就可以。 ­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

  ­

  第二阶段 ­

  精读类: ­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

  朗诵类: ­

  三曹诗选;李白选集、杜甫选集、唐朝边塞诗集,王维选集,孟浩然选集;豪放派词选,婉约派词选 ­

  ●注:按上面的内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过也没必要太挑剔,只要没错漏就行了,最好是繁体本。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最为可靠。

  ●又注:同样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读。 ­

  ●又注:之所以选诗多于词,主要是“诗庄词媚”的历史现实。并不是说诗比词更好(那是外行人说的话),而是在学习之初,学词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后钻了死胡同。 ­

  ●又注:之所以选盛唐最多,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诗文化最鼎盛、文人们精神最丰满、国民心态最自信的年代(连王维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也只能屈居三、四,这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学诗首练“胆、气”,此二者未得,写一百年都不过是滑手、诗匠。有人说婉约清灵一路不需要胆气,其实花间也好、易安也好,其胆气是含而不露而已。 ­

  ●又注:之所以漏掉大批的非重点诗人,是因为第一阶段已经面积性地扫过一遍了,第一阶段那两本书有空还是得翻的。 ­

  目的:进一步加强语感;深入体会最优秀的诗文化;体会什么叫“丰满的精神”。 ­

  开始时机:随便吟出一句应景诗(一句而已),象诗了,而不是文言文口号。至于象不象,可以找几个水平较高的帮看一下。 ­

  应用类: ­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

  ●注:若能买得到后者,就可以省下前者了。两本都买下自然更好。

  泛读类: ­

  一、《李杜诗学》(杨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美术史简编》、《中国音乐史简编》、《世界艺术史略》 ­

  ●注:第一本建议多读几次,第二本建议选取记忆(不是背诵),后面三本以最简略的方式读就可以了。 ­

  二、《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白话本 ­

  ●注:白话本可以了,原著以后看,现阶段看的话很容易打瞌睡的。 ­

  ●又注:《孙子》也可以选原著,因为文字比较浅显。推荐《宋本十三家孙子注》。 ­

  三、《战国策》、《国语》、《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的白话本 ­

  ●注:完全可以当成历史小说来看。

  四、前面提到的两本鉴赏辞典不能放下。 ­

  目的:了解文学艺术的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审美观的根源;了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

  练习: ­

  一、各种题材、各种技法、各种风格都尝试一下,尽可能地拓宽诗路。 ­

  二、把个人作品区别对待,一些是写着玩的,随意即可;一些是用心去写的,就得反复推敲琢磨,从段落结构到个别字眼,乃至放下数月又翻出来继续修改,这是最有效的提高途径。

  三、非常不建议找人帮你改诗。写诗,到最后还是得形成个人风格的,这里面的过程不可能假手于人,只能自己辛苦耕耘。

  四、发现自己的诗不满意,第一时间要修改的是整体结构,然后是句法,最后再抠个别字眼。 ­

  五、到后期,就是学懂了精读部分的若干理论之后,就要有标的性地练习。主要有: ­

  A结构练习,进行各体各种常见结构的专题练习。计有:

  绝句无对仗起承转合结构。 ­

  绝句首句起,二句承,三四句对仗转合。 ­

  绝句一二句对仗起,三句承转,四句合。 ­

  绝句全对仗。 ­

  绝句逆起式。 ­

  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

  律诗承转互换结构。 ­

  律诗全对仗结构。 ­

  律诗颔联重心结构。 ­

  律诗颈联重心结构。 ­

  律诗尾联重心结构。 ­

  律诗逆起式。 ­

  ●注:词的体裁比较复杂,所以练习词结构没有范式,建议还是从诗结构学起,诗学好了转写词一点也不难。 ­

  ●又注:也可以按传统的结构分类法来练习。总之目的在于对诗词文本的结构心中了然。 ­

  B句法练习,熟悉运用各种句法。句法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在修改自己作品的时候,可以多尝试用不同的句法来表达同一句意,并比较效果。 ­

  C炼字。没有方法,牛活,犟着脾气抠吧,有不顺眼的字就换,换到没法换为止。 ­

  D比兴。许多初学者写诗就知道表白,其表白方式比对老公老婆还赤裸裸。故此这个阶段得学会东拉西扯的比兴了。倘若嫌比兴这个词不好理解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一、场景描写。举个例子:说悲伤,总不能从开头到结尾都大吼“我很悲伤”吧,所以要刻画、渲染一个悲伤的场景;二、象征。写诗就象谈恋爱一般,要挑逗不要挑衅,所以要适当地含蓄点,有些东西没必要说得清楚明白,只需用一些物性相近的替代就可以,比方说“我是好人”,那么就拿“我是香草”来取代(呵呵,幽默了,不过学到这一步,大概就能从这个玩笑中了解我的意思了)。三、典故。试着用吧,是个不容易的课题。 ­

  E叙事。虽然说诗词不侧重情节,但是基本的叙述能力还是得有的。于此可以多学习点杜甫和白居易的歌行,及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

  ­

  第三阶段 ­

  精读类 ­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审美学概论》 ­

  ●注:同样是找高校的教材。 ­

  ●又注:《作品选》的教学提纲中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记忆力好的话整本背下来吧。 ­

  目的:了解、并一定程度上掌握文言语体;了解什么叫“审美”,初步懂得运用审美常识来判断自己的诗作。 ­

  二、《诗经》、《楚辞》、《古诗源》 ­

  ●注:繁体版。实在看不下去的篇章可以跳过,但至少要精读三分之一。 ­

  三、《唐宋八大家文选》 ­

  ●注:繁体版。不需要背诵,但要能掌握其行文之妙。 ­

  四、《庄子》、《曹子建集》、《庾子山集》 ­

  ●注:《庄子》是先秦文学中最富有文采的散文集;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者。 ­

  目的(二、三、四):系统学习唐朝以前最优秀的文学家。 ­

  五、从唐宋诗人中找适合自己风格路子的诗人全集 ­

  ●注:如喜欢走沉郁一路的,就学杜工部集;喜欢走简约一路的,就找王、孟等等。以词做为主攻方向的也同理。 ­

  目的: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的个人风格添皮补肉。 ­

  六、《左传》、《战国策》、《史记》 ­

  ●注:前两本简直是诗词的典故库。《史记》是中国史书中最富有文采的,其他史可以不看,这个绝对不能绕过。 ­

  目的:能够灵活运用典故;体验一下传统诗人对历史的激情。 ­

  开始时机:初步确定自己的写作路子之后。 ­

  朗诵类 ­

  《全唐诗》、《全宋词》 ­

  ●注:读就行,别管自己读了什么。

  目的:最全面地感受唐宋诗词文化。 ­

  开始时机:当你随便看到一首诗就立刻能把握住它的风格特点之后。 ­

  应用类: ­

  一、《诗韵合璧》 ­

  ●注:其实用途并不太大,备一本吧,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

  二、《古汉语小字典》 ­

  ●注:为什么把这本入门书放到这里呢?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开始跟大量的古籍打交道,这本小东西方便随手翻查。等到了看一篇文言文基本上不用看注解的时候,这本东西可以暂休了。 ­

  三、《说文解字》等 ­

  ●注:看个人需要吧,一些训诂类的工具书还是要的。不过就写诗来说,训诂学无须很精通,明白基本原理就够了,这个在《古代汉语》中有教的。 ­

  泛读类 ­

  一、《山海经》、《水经注》、《神异经》、《穆天子传》、《神仙传》等 ­

  ●注:神话、传说是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

  ●又注:选文白对照的版本就可以,因为除了《水经注》之外,其他几本都无甚文采可言,其实《水经注》也就是个别篇章比较富有文采而已。《山海经》有岳麓插图本的,推荐。 ­

  二、《论语》、《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晏子春秋》、《淮南子》等

  ●注:这次要看原版的了,因为涉及到文言语境的理解及典故的运用。除上述数“子”外,也可以选些对自己胃口的其他“子”,如《吴子》、《尸子》、《鬼谷子》之类。 ­

  三、《易经》 ­

  ●注:必须选注解详尽的,因为即使有注解也看得你很莫名。我手头上是南怀瑾早年注的版本,还可以。 ­

  四、《世说新语》、《文选》 ­

  ●注:了解性的就行了,前者跟诗词关系不算太大,不过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后者良莠不齐,主要是容易受到骈丽文风的影响而走入歧途——兵器虽然无罪,但好歹也是危险品。 ­

  五、《文心雕龙》、《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品注》、《艺概》等 ­

  ●注:一定要先把《审美学概论》学透之后再看。 ­

  六、近代至今编撰的各类文学、诗学相关的论丛 ­

  ●注:太多了,自己找些感兴趣的浏览吧。 ­

  练习 ­

  这个阶段已经没其他了,确定一两种个人追求的风格,选定一些适合自己的格式体裁,写吧。 ­

  ­

  补充:

  第四阶段 ­

  ●完成上面三个阶段后,你面前已经是天高海阔了,也许你的诗还写得不算很好,甚至暂时比不上那种天天捧一本《XX集》的临摹型诗人(他们是速成的)。 ­

  但是!你现在已经对诗词、乃至对文学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你足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你自己学习和写作。 ­

  甚至你已经为你自己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无论你以后打算玩复古派、当代派、实验派,乃至你的创作路向在诗、词、杂言、四言、排律等等之间频繁切换,甚至从格律诗词转型为诗歌、散文、小说,你会发现很轻而易举——难度是很低的,能不能转得好就看自己有多用心了。 ­

  ●貌似上面列举的书目多得让人头晕。其实都分好类了:工具书平常是拿来摆的;朗读类的只需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念经般的就可以;泛读类的可以作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调剂(如果你无聊的时候想打游戏逛商场多于想学诗的,那当我没写过、也当你没读过此文);至于精读类的,确实要好好琢磨,大概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最笨也不会超过七年,坚持不懈就可以全部学透。如果连三五年都不能沉静下来学习的话,那么也别学诗了,学火星文(又名脑残体)就不错。不然学了大半辈子还是没看见文学的大门,这是浪费生命啊。 ­

  ●以上我很少提及到金元明清的内容,主要是这四代在古典诗词上比较敏感,在还没了解诗词和文学之前就钻进去的话,不大明智。 ­

  ●可能大家会疑问,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朗读诗词不需要求深解。那是因为学习了古汉语之后、能对文言文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之后,诗词的字词便成了很简单浅显的东西。而朗读不但是培养语感,还是培养感性的诗心,太多于考究训诂无益反害。至于如何去理解诗作,学完审美理论以及前人诗论之后,再加上阅读今人的诗评,理解一首诗就水到渠成了,无须刻意苦求。 ­

  ●以上书籍绝不能找电子书,电子书这玩意错漏百出。注明要繁体版的就不要用简体取代。­

含有鹅的诗句

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舟前小鹅儿

【唐】杜甫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

翅开遭宿雨,力小困沧波。客散层城暮,狐狸奈若何。

得房公池鹅

【唐】杜甫

房相西亭鹅一群,眠沙泛浦白于云。

凤凰池上应回首,为报笼随王右军。

鹅儿

【唐】李郢

腊后闲行村舍边,黄鹅清水真可怜。

何穷散乱随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无事群鸣遮水际,争来引颈逼人前。

风吹楚泽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道州北池放鹅

【唐】吕温

我非好鹅癖,尔乏鸣雁姿。安得免沸鼎,澹然游清池。

见生不忍食,深情固在斯。能自远飞去,无念稻粱为。

鹅赠鹤

【唐】白居易

君因风送入青云,我被人驱向鸭群。

雪颈霜毛红网掌,请看何处不如君?

鹤答鹅

【唐】白居易

右军殁后欲何依,只合随鸡逐鸭飞。

未必牺牲及吾辈,大都我瘦胜君肥。

《青花瓷》赏析。

1、一段其实已经清晰地说明了歌词所描述的对象,“我”一边为素胚上色,一边思念一个曾经邂逅的如青花瓷一般秀丽的江南女子。冉冉檀香中,心中微酸,再也画 不下去,纵是丹青圣手,瓶上的牡丹终究是不如伊人含苞待放的笑容,不知玉人生在何方,不免心自忧伤。

2、从文笔和选用的意象来看,开首直叙,并不词藻华丽,但 是已然奠定全篇清韵雅致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去到”是典型的台湾的说法,改成“去了”更符合内地的语言习惯。

3、“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全文的点睛之语,优雅而深情。有人误认为“天正在等烟雨”等说法,是因为对青花瓷还缺少一定的了解。

4、“天青过雨”是 青花瓷上品中的上品,存世极少,也是最美丽的颜色。这种釉色必须在烟雨天才能烧出来,(以现代科学的眼光看,其实主要是湿度)所以说,烟雨天时出现天青色 的决定性条件之一。

5、“天青色等烟雨”不但诗话了语言,而且串联“而我在等你”彰显出伊人于“我”而言多么的可贵。再加上动人优美的旋律,令人如闻天籁。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画面感极强,一石三鸟,既描述江南美景,也是青花瓷上的常见景色,更以景衬情,唯美的场景给思绪抹上了淡淡的伤感。

扩展资料

歌曲评价

1、论意境,《青花瓷》宛然一出烟雨朦胧的江南水墨山水,水云萌动之间依稀可见伊人白衣素袂裙带纷飞;

2、论词句,《青花瓷》却是一幅笔端蕴秀临窗写就的素心笺,走笔曲折只因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3、论曲调,《青花瓷》仿佛微风中静静流淌石上的山泉溪涧,清泠透亮而又蜿蜒回环多有不尽之意;这三者叠加至一处,《青花瓷》一曲正如其名,恰似那“自顾自美丽”的青瓷极品,洗尽铅华,古朴典雅,清新流畅。古筝撩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青花瓷》的中国风分外动人。

4、周杰伦用“素胚”“仕女”“汉隶”等系列词汇描摹了传世青花瓷的风采,周杰伦的唱腔柔情而古朴,略带江南戏曲的雏形,绝妙填词配复古音乐,构成了一阕R&B佳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青花瓷

求 :戏曲进校园的宣传语

戏曲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戏剧是中国文明的摇篮,

让戏剧进入我们的校园,

让戏剧融入我们的生活。

大家推给推荐本讲诗词平仄,音韵,格律的书~!

  入门通例是王力的《诗词格律概要》。大学诗词那本观点颇为偏激,不宜初学。

  南方人还是看地区吧,有些地区的方言保留了入声(而不是仄声,中华土地不存在没有仄声的方言)。粤语,以及云南、浙江、湖南的某些地区的方言都有入声,其完整程度也不一样,最好自己对照一下(拿入声字声部跟自己的方言对照一下),发音短促(按国际音标就是辅音作尾)的就是入声了。

  若喜欢写词,还要多买一本《白香词谱》或者《唐宋词格律》。

  注意:以上的书目一定要买实体书,书店买不到,可以网上订购。地址: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3?_encoding=UTF8&s=books&qid=1255138904&asin=B002B3XPZ6&sr=8-3)

  http://www.amazon.cn/mn/detailApp/ref=sr_1_1?_encoding=UTF8&s=books&qid=1255138965&asin=B00127EDM6&sr=1-1

  绝不可从网站下载电子书。

  另附我编列的一份课程,你可以参考一下:

  说明: ­

  ●关于本课程,我是以各大院校的中文系基础课程为本,根据学习诗词的特殊需要作出调整和增添而成的。适用于有心学好诗词的朋友,对于无心写好诗词的朋友就没必要看了。 ­

  ●所谓“授人以渔”,故此下面主要列举了书目及说明了使用方法。 ­

  ­

  学前要则: ­

  一、参与劳动,多做运动,每天保证流汗四五升以上。否则学诗词很容易学进歧途,变成老穷酸。 ­

  二、全文分三大部分,对应学诗的三个阶段,可以按部就班。

  三、每部分由“精读、朗诵、工具、泛读、练习”四个栏目组成。精读,要求仔细阅读,认真理解;朗诵,不强制记忆(能背下当然更好),以培养语感为主;工具,主要是各类工具书;泛读,知识性、趣味性阅读,浏览便可。

  ­

  第一阶段 ­

  精读类: ­

  《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

  ●注: ­

  这两本书很厚,可以选自己喜欢的篇章阅读,没必要一页页翻到底。如果实在嫌厚,可以用《唐诗小札》及《唐宋名家词导读》代替。 ­

  目的: ­

  学会如何欣赏一首诗。 ­

  朗诵类: ­

  《唐诗选》、《宋词选》 ­

  ●注:繁体版。学诗之人,繁体字可以不用,但不能不懂。终究学诗绕不过繁体字这一关的,不懂得准确辨析繁体字的话,诗也很难学得深。后面会细述个中缘由。 ­

  ●又注:每天起码朗诵半个小时以上,念完一遍从头再念。

  ●又注:无须深入求解,只要明白诗句的意思,读顺了口就行。 ­

  目的:培养语感。 ­

  ­应用类: ­

  《白香词谱》(或《唐宋词格律》)、《诗词格律概要》、《辞海》 ­

  ●注:在诗词写作中有格律的要求,一方面需要全篇合字数、合平仄,另一方面押韵也要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律。

  ●又注:《白香词谱》和《诗词格律概要》主要解说字数、平仄的要求。押韵方面需要《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这两本书一般都附录在前两本书里,无须单独购置。

  ●又注:建议从网上下载一个版本优的《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打印一份随身携带,方便使用。 ­

  ●又注:《辞海》是字典。比较厚,而且不属于古汉语专用,但其中的词条包罗万有,读诗时有什么看不明白的去查一下,常见历史人物和典故及常用文言都可以查得到。 ­

  泛读类: ­

  各朝代著名诗人生平的传记,四大名著,

  ●注:市面上版本不少,选自己喜欢的吧。 ­

  目的:增加兴趣。 ­

  ­练习: ­

  一、找自己喜欢的诗进行仿写,或者沿用前人的题材,自己重新演绎。这个阶段是一定写不出好东西的,目的仅仅是练习。又,不要去强调表现自我、宣泄情感等等,那需要相当的写作技术来支持。 ­

  二、这个时期最好严格按照格律来练习。如果静不下心来琢磨格律的话,有可能为日后的学习埋下祸端。无论能否遵照格律,都必须要清楚一点:格律不是限制、不是死板的形式,它是你写好一首诗最好的工具。写诗好比钉钉子,格律好比锤子,熟手工人也许可以用石头甚至手掌代替,但终究是不如锤子好用的。即使一些场合无法使用锤子了,必须用其他工具代替,那也得懂打钉子才行,而没拿过锤子的人又怎么学得会打钉子呢? ­

  三、无须苛求每一首习作的质量,因为想苛求也没这能力,反倒搞得自己很迷茫。只须多练就可以。 ­

  四、这个时期的学习目的就是感受下诗词写作是什么一回事,也打好日后写作的一些感性方面的基础。 ­

  ­

  第二阶段 ­

  精读类: ­

  《写作概要》、《文学概论》、《古代汉语》 ­

  ●注:选各大高校的教材通常会比较客观。 ­

  ●又注:这部分绝对要学扎实。认真学习的话,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就能基本掌握这三本书了。 ­

  ●又注:《古代汉语》是繁体书(包括白话讲解部分),所以前面要打繁体字基础。而且,越学到后面,越要接触大量的繁体书籍。 ­

  ●又注:先弄清楚什么是文学,再弄清楚什么是诗词,那么视角会高明得多、眼界将宽广得多。文学就好比一间房子,诗词就好比房子里一个茶壶,站在房子里能够一眼看清楚茶壶的形状,站在茶壶里却永远搞不清茶壶的造型。固然,这不是唯一的学习途径,却是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

  目的:了解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写作?了解古汉语是什么一回事。 ­

  开始时机:待上述的仿写练习不觉得困难之后。 ­

  朗诵类: ­

  三曹诗选;李白选集、杜甫选集、唐朝边塞诗集,王维选集,孟浩然选集;豪放派词选,婉约派词选 ­

  ●注:按上面的内容找吧,市面版本太多,更新也快,不过也没必要太挑剔,只要没错漏就行了,最好是繁体本。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话,买中华书局出版的书,质量最为可靠。

  ●又注:同样是不需要求深解的朗读。 ­

  ●又注:之所以选诗多于词,主要是“诗庄词媚”的历史现实。并不是说诗比词更好(那是外行人说的话),而是在学习之初,学词太多很容易走入小道,最后钻了死胡同。 ­

  ●又注:之所以选盛唐最多,因为盛唐是中国历史上诗文化最鼎盛、文人们精神最丰满、国民心态最自信的年代(连王维这种惊才绝艳的诗人也只能屈居三、四,这是中国诗史上仅见的)。学诗首练“胆、气”,此二者未得,写一百年都不过是滑手、诗匠。有人说婉约清灵一路不需要胆气,其实花间也好、易安也好,其胆气是含而不露而已。 ­

  ●又注:之所以漏掉大批的非重点诗人,是因为第一阶段已经面积性地扫过一遍了,第一阶段那两本书有空还是得翻的。 ­

  目的:进一步加强语感;深入体会最优秀的诗文化;体会什么叫“丰满的精神”。 ­

  开始时机:随便吟出一句应景诗(一句而已),象诗了,而不是文言文口号。至于象不象,可以找几个水平较高的帮看一下。 ­

  应用类: ­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 ­

  ●注:若能买得到后者,就可以省下前者了。两本都买下自然更好。

  泛读类: ­

  一、《李杜诗学》(杨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美术史简编》、《中国音乐史简编》、《世界艺术史略》 ­

  ●注:第一本建议多读几次,第二本建议选取记忆(不是背诵),后面三本以最简略的方式读就可以了。 ­

  二、《孟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孙子》的白话本 ­

  ●注:白话本可以了,原著以后看,现阶段看的话很容易打瞌睡的。 ­

  ●又注:《孙子》也可以选原著,因为文字比较浅显。推荐《宋本十三家孙子注》。 ­

  三、《战国策》、《国语》、《左传》、《史记》、《资治通鉴》的白话本 ­

  ●注:完全可以当成历史小说来看。

  四、前面提到的两本鉴赏辞典不能放下。 ­

  目的:了解文学艺术的历史;了解中国传统思想、传统审美观的根源;了解诗词中涉及的历史典故。 ­

  练习: ­

  一、各种题材、各种技法、各种风格都尝试一下,尽可能地拓宽诗路。 ­

  二、把个人作品区别对待,一些是写着玩的,随意即可;一些是用心去写的,就得反复推敲琢磨,从段落结构到个别字眼,乃至放下数月又翻出来继续修改,这是最有效的提高途径。

  三、非常不建议找人帮你改诗。写诗,到最后还是得形成个人风格的,这里面的过程不可能假手于人,只能自己辛苦耕耘。

  四、发现自己的诗不满意,第一时间要修改的是整体结构,然后是句法,最后再抠个别字眼。 ­

  五、到后期,就是学懂了精读部分的若干理论之后,就要有标的性地练习。主要有: ­

  A结构练习,进行各体各种常见结构的专题练习。计有:

  绝句无对仗起承转合结构。 ­

  绝句首句起,二句承,三四句对仗转合。 ­

  绝句一二句对仗起,三句承转,四句合。 ­

  绝句全对仗。 ­

  绝句逆起式。 ­

  律诗起承转合结构。 ­

  律诗承转互换结构。 ­

  律诗全对仗结构。 ­

  律诗颔联重心结构。 ­

  律诗颈联重心结构。 ­

  律诗尾联重心结构。 ­

  律诗逆起式。 ­

  ●注:词的体裁比较复杂,所以练习词结构没有范式,建议还是从诗结构学起,诗学好了转写词一点也不难。 ­

  ●又注:也可以按传统的结构分类法来练习。总之目的在于对诗词文本的结构心中了然。 ­

  B句法练习,熟悉运用各种句法。句法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反正在修改自己作品的时候,可以多尝试用不同的句法来表达同一句意,并比较效果。 ­

  C炼字。没有方法,牛活,犟着脾气抠吧,有不顺眼的字就换,换到没法换为止。 ­

  D比兴。许多初学者写诗就知道表白,其表白方式比对老公老婆还赤裸裸。故此这个阶段得学会东拉西扯的比兴了。倘若嫌比兴这个词不好理解的话,那么可以这么说:一、场景描写。举个例子:说悲伤,总不能从开头到结尾都大吼“我很悲伤”吧,所以要刻画、渲染一个悲伤的场景;二、象征。写诗就象谈恋爱一般,要挑逗不要挑衅,所以要适当地含蓄点,有些东西没必要说得清楚明白,只需用一些物性相近的替代就可以,比方说“我是好人”,那么就拿“我是香草”来取代(呵呵,幽默了,不过学到这一步,大概就能从这个玩笑中了解我的意思了)。三、典故。试着用吧,是个不容易的课题。 ­

  E叙事。虽然说诗词不侧重情节,但是基本的叙述能力还是得有的。于此可以多学习点杜甫和白居易的歌行,及汉魏南北朝的乐府民歌。 ­

  ­

  第三阶段 ­

  精读类 ­

  一、《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审美学概论》 ­

  ●注:同样是找高校的教材。 ­

  ●又注:《作品选》的教学提纲中要求背诵的一定要背,记忆力好的话整本背下来吧。 ­

  目的:了解、并一定程度上掌握文言语体;了解什么叫“审美”,初步懂得运用审美常识来判断自己的诗作。 ­

  二、《诗经》、《楚辞》、《古诗源》 ­

  ●注:繁体版。实在看不下去的篇章可以跳过,但至少要精读三分之一。 ­

  三、《唐宋八大家文选》 ­

  ●注:繁体版。不需要背诵,但要能掌握其行文之妙。 ­

  四、《庄子》、《曹子建集》、《庾子山集》 ­

  ●注:《庄子》是先秦文学中最富有文采的散文集;曹植是建安时期最有成就的诗人;庾信是南北朝时期的集大成者。 ­

  目的(二、三、四):系统学习唐朝以前最优秀的文学家。 ­

  五、从唐宋诗人中找适合自己风格路子的诗人全集 ­

  ●注:如喜欢走沉郁一路的,就学杜工部集;喜欢走简约一路的,就找王、孟等等。以词做为主攻方向的也同理。 ­

  目的:开始有意识地为自己的个人风格添皮补肉。 ­

  六、《左传》、《战国策》、《史记》 ­

  ●注:前两本简直是诗词的典故库。《史记》是中国史书中最富有文采的,其他史可以不看,这个绝对不能绕过。 ­

  目的:能够灵活运用典故;体验一下传统诗人对历史的激情。 ­

  开始时机:初步确定自己的写作路子之后。 ­

  朗诵类 ­

  《全唐诗》、《全宋词》 ­

  ●注:读就行,别管自己读了什么。

  目的:最全面地感受唐宋诗词文化。 ­

  开始时机:当你随便看到一首诗就立刻能把握住它的风格特点之后。 ­

  应用类: ­

  一、《诗韵合璧》 ­

  ●注:其实用途并不太大,备一本吧,总有用得上的时候。 ­

  二、《古汉语小字典》 ­

  ●注:为什么把这本入门书放到这里呢?因为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开始跟大量的古籍打交道,这本小东西方便随手翻查。等到了看一篇文言文基本上不用看注解的时候,这本东西可以暂休了。 ­

  三、《说文解字》等 ­

  ●注:看个人需要吧,一些训诂类的工具书还是要的。不过就写诗来说,训诂学无须很精通,明白基本原理就够了,这个在《古代汉语》中有教的。 ­

  泛读类 ­

  一、《山海经》、《水经注》、《神异经》、《穆天子传》、《神仙传》等 ­

  ●注:神话、传说是诗词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构成部分。 ­

  ●又注:选文白对照的版本就可以,因为除了《水经注》之外,其他几本都无甚文采可言,其实《水经注》也就是个别篇章比较富有文采而已。《山海经》有岳麓插图本的,推荐。 ­

  二、《论语》、《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墨子》 ­、《晏子春秋》、《淮南子》等

  ●注:这次要看原版的了,因为涉及到文言语境的理解及典故的运用。除上述数“子”外,也可以选些对自己胃口的其他“子”,如《吴子》、《尸子》、《鬼谷子》之类。 ­

  三、《易经》 ­

  ●注:必须选注解详尽的,因为即使有注解也看得你很莫名。我手头上是南怀瑾早年注的版本,还可以。 ­

  四、《世说新语》、《文选》 ­

  ●注:了解性的就行了,前者跟诗词关系不算太大,不过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文学作品;后者良莠不齐,主要是容易受到骈丽文风的影响而走入歧途——兵器虽然无罪,但好歹也是危险品。 ­

  五、《文心雕龙》、《人间词话》、《沧浪诗话》、《诗品注》、《艺概》等 ­

  ●注:一定要先把《审美学概论》学透之后再看。 ­

  六、近代至今编撰的各类文学、诗学相关的论丛 ­

  ●注:太多了,自己找些感兴趣的浏览吧。 ­

  练习 ­

  这个阶段已经没其他了,确定一两种个人追求的风格,选定一些适合自己的格式体裁,写吧。 ­

  ­

  补充:

  第四阶段 ­

  ●完成上面三个阶段后,你面前已经是天高海阔了,也许你的诗还写得不算很好,甚至暂时比不上那种天天捧一本《XX集》的临摹型诗人(他们是速成的)。 ­

  但是!你现在已经对诗词、乃至对文学有一个鸟瞰式的了解,你足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指导你自己学习和写作。 ­

  甚至你已经为你自己打下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无论你以后打算玩复古派、当代派、实验派,乃至你的创作路向在诗、词、杂言、四言、排律等等之间频繁切换,甚至从格律诗词转型为诗歌、散文、小说,你会发现很轻而易举——难度是很低的,能不能转得好就看自己有多用心了。 ­

  ●貌似上面列举的书目多得让人头晕。其实都分好类了:工具书平常是拿来摆的;朗读类的只需每天半小时到一小时,念经般的就可以;泛读类的可以作为无聊时打发时间的调剂(如果你无聊的时候想打游戏逛商场多于想学诗的,那当我没写过、也当你没读过此文);至于精读类的,确实要好好琢磨,大概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最笨也不会超过七年,坚持不懈就可以全部学透。如果连三五年都不能沉静下来学习的话,那么也别学诗了,学火星文(又名脑残体)就不错。不然学了大半辈子还是没看见文学的大门,这是浪费生命啊。 ­

  ●以上我很少提及到金元明清的内容,主要是这四代在古典诗词上比较敏感,在还没了解诗词和文学之前就钻进去的话,不大明智。 ­

  ●可能大家会疑问,为什么我一直强调朗读诗词不需要求深解。那是因为学习了古汉语之后、能对文言文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之后,诗词的字词便成了很简单浅显的东西。而朗读不但是培养语感,还是培养感性的诗心,太多于考究训诂无益反害。至于如何去理解诗作,学完审美理论以及前人诗论之后,再加上阅读今人的诗评,理解一首诗就水到渠成了,无须刻意苦求。 ­

  ●以上书籍绝不能找电子书,电子书这玩意错漏百出。注明要繁体版的就不要用简体取代。­

李叔同成就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黑奴吁天录》和独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李叔同的戏剧活动虽如星光一闪,却照亮了中国话剧发展的道路,开启了中国话剧的帷幕。特别是在话剧的布景设计、化妆、服装、道具、灯光等许多艺术方面,更是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启蒙作用。 1896年时的李叔同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也是他。他在国内最早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分三类。一是爱国歌曲,如《祖国歌》、《我的国》、《哀祖国》、《大中华》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别》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李叔同是中国最早介绍西洋画知识的人,也是第一个聘用裸体模特教学的人。他同教育家、作家夏丏尊共同编辑了《木刻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的最早创作者和倡导者。他广泛引进西方的美术派别和艺术思潮,组织西洋画研究会,其撰写的《西洋美术史》、《欧洲文学之概观》、《石膏模型用法》等著述,皆创下同时期国人研究之第一。他在学校美术课中不遗余力地介绍西方美术发展史和代表性画家,使中国美术家第一次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世界美术大观。作为艺术教育家,他在浙江一师授课采用现代教育法,培养出丰子恺、潘天寿、刘质平、吴梦非等一批负有盛名的画家、音乐家。   李叔同本人在西画上也卓有建树。他画过大量的素描、水粉画和油画。人们在今天仍能看到其炭笔素描《少女》、水彩《山茶花》、油画《祼女》和《自画像》等作品。更为可贵的是,李叔同不仅大胆引入西方美术,而且十分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和技法,尤其善于将西洋画法与中国传统美术融为一体。他与弟子丰子恺合作的《护生画集》,诗画合璧,图文并茂,为世人所称道。   李叔同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世人所瞩目。他的书法早期脱胎魏碑,笔势开张,逸宕灵动。后期则自成一体,冲淡朴野,温婉清拔。特别是出家后的作品,更充满了超凡的宁静和云鹤般的淡远。这是绚烂至极的平淡、雄健过后的文静、老成之后的稚朴,恰如他自我表白的那样:“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静、冲逸 相关纪念(15张) 之致也。”   李叔同的篆刻可谓独树一帜。他早年治印从秦汉入手,兼攻浙派。35岁那年入“西泠印社”。39岁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前,将平生篆刻作品和藏印赠与“西泠印社”。该社为之筑“印冢”并立碑以记其事。治英赏英论印,是终其一生未曾放弃的癖好。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道:“刀尾扁尖而平齐若锥状者,为朽人自意所创。锥形之刀,仅能刻白文,如以铁笔写字也。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终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锥形刀刻白文能自然之天趣也。”李叔同对印学的贡献还体现在他对近代篆刻事业的弘扬上。他亲自发起成立了继“西泠印社”之后的又一印学团体——乐石社,定期雅集,并编印印社作品集和史料汇编。这也是在近代篆刻史上领风气之先之事。   李叔同的诗词在近代中国文学史上同样占有一席之地。他年轻时,即以才华横溢引起文坛瞩目。客居上海时,他将以往所作诗词手录为《诗钟汇编初集》,在“城南文社”社友中传阅,后又结集《李庐诗钟》。出家前夕,他将清光绪二十六至三十三年(1900—1907年)间的20多首诗词自成书卷。其中就有《留别祖国并呈同学诸子》、《哀国民之心死》等不少值得称道的佳作,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出家前的五六年间,他还有30余首歌词问世。这些作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在相同境遇中大都会发生的思想情绪,曾经风靡一时,有的成为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   弘一法师对联语也有浓厚兴趣,并有极高的鉴赏和创作水平。尤其是出家后,大师为各地寺院和缁素撰写的诸多嵌字联语,更表现出他的奇思妙想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他在宣传佛法导引终生佛化过程中,将联语这一形式作为劝人为善的巧妙手段。他书写的那些内容深刻、极富哲理的名联,现也成为警示后人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   弘一大师对佛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律宗的研究与弘扬上。弘一大师为振兴律    学,不畏艰难,深入研修,潜心戒律,著书说法,实践躬行。他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师,也是国内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   弘一大师入佛初期,除了阅读僧人必读的经典,其进修博览而广纳。何况,他原是个对任何事情,除非不做,做就要做得认真彻底的人。做了和尚,在佛学思想方面,自然也得做出自己的特色。对此,林子青概括说:“弘一大师的佛学思想体系,是以华严为镜,四分律为行,导归净土为果的。也就是说,他研究的是华严,修持弘扬的是律行,崇信的是净土法门。他对晋唐诸译的华严经都有精深的研究。曾著有《华严集联三百》,可以窥见其用心之一斑。”弘一法师一生严守律宗戒律,悲天悯人,生前每次在坐藤椅之前总是先摇一下,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其临终时曾要求弟子在龛脚垫上四碗水,以免蚂蚁爬上尸身被不小心烧死,其善心可见一斑。   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李叔同的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斛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送别》曲调取自约翰·p·奥德威作曲的美国歌曲《梦见家和母亲》。李叔同在日本留学时,日本歌词作家犬童球溪采用《梦见家和母亲》的旋律填写了一首名为《旅愁》的歌词。而李叔同作的《送别》,则取调于犬童球溪的《旅愁》。《送别》不涉教化,意蕴悠长,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堪称完美。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出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首尾呼应,诗人的感悟:看破红尘。   这首广为传唱的歌曲就是李叔同的代表作。   《送别》-背后故事   李叔同在写《送别》这首歌词时,还有一段动人故事。弘一法师在俗时,“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许幻园的;有年冬天,大雪纷飞,当时旧上海是一片凄凉;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挥泪而别,连好友的家门也没进去。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个小时,连叶子小姐多次的叫声,仿佛也没听见。随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内,把门一关,让叶子小姐弹琴,他便含泪写下: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的传世佳作。   《送别》一词写的是人间的离别之情,述的是人间美好之缘,构筑的却是人生的天问风景。从歌词的字里行间,我们也感悟到人间事事本无常的道理。花开花落,生死无常,何况离别呢!在这首清词的丽句中,蕴藏着禅意,是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作品中充溢着不朽的真情,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熟悉的陌生的人们。在弘一法师的众多作品里,从另外一个角度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意蕴和精神。“一音入耳来,万事离心去”。弘一法师的作品充满了人生哲理,蕴藏着禅意,给人启迪,宁静淡雅。法师的词象一杯清香的茶,清淡纯净,淡中知真味。   从李叔同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追求人生的圆满境界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他的临终绝笔“悲欣交集”充分说明了这一事实;李叔同一生有三个过程: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   对他的一生,赵朴初居士有诗为证:   深悲早现茶花女,   胜愿终成苦行僧,   无尽奇珍供世眼,   一轮圆月耀天心。   李叔同是我国现代歌史的启蒙先驱。接受了欧洲音乐文化的李叔同,把一些欧洲歌曲的现成曲调拿来,由他自己填写了新词。这些歌曾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曲调带着强烈的外来色彩,歌词带着浓重的旧体诗词的韵调,这便是最初的,也是宣告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的歌。李叔同用这样的歌完成了启蒙者的历史任务。   李叔同不仅是中国“学堂乐歌”最为杰出的作者,而且较早注意将民族传统文化遗产作为学堂乐歌的题材。他于1905年编印出版的供学校教学用的《国学唱歌集》,即从《诗经》、《楚辞》和古诗词中选出13篇,配以西洋和日本曲调,连同两首昆曲的译谱合集而成的。其中的《祖国歌》,还是当时为数较少、以中国民间曲调来填词的一首学堂乐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久他东渡日本,学习西方音乐、美术、戏剧理论,主攻钢琴。曾创办我国第一部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竭力提倡音乐“琢磨道德,促社会之健全,陶冶性情,感精神之粹美”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发表了《我的国》、《隋堤柳》等怀国忧民的乐歌。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

赤壁 古诗全文

名叫《赤壁》共有9首,列举如下:

  1. 《赤壁》[ 宋 ] 曾用孙

白浪高於屋,风回熨帖平。

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

2.《赤壁》[ 宋 ] 岳珂

周郎二十四年少,盖世功名随一燎。

亲提三万走曹瞒,不以敌勍恨兵少。

豫州失匕已胆折,一日目明惊二妙。

最怜黄盖不知名,吏士相从倚营啸。

阿奴火攻本无策,破竹自繇人不料。

贪降纳侮理固宜,泥淖华容几尽剿。

西来行师有绝地,毋乃重诒千古笑。

镞湛纵是差可认,鼎峙讵关谋所召。

二乔春锁何足言,从此天光遂分耀。

我闻汉贼久染指,奋毒摇牙噬江表。

八荒囊括岂复遗,一蹙吴宫已为沼。

当时乘胜下部骑,考地当居楚南徼。

蒙冲逆斗须上流,揖寇那容越津要。

武昌霸基跬步耳,肯使国畿纷戟旐。

坡仙访古特寓意,横槊雄姿谁与吊。

故将异地眩疑辞,政恐因讹启讥诮。

沧浪六月卷晴雪,历历江山人物眇。

崩空乱石今几存,仿佛栖巢尚惊鸟。

夜深刁斗声四发,星斗满空群籁悄。

便须唤起紫绮裘,孤鹤南天楚江晓。

3.《赤壁》[ 宋 ] 王周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4.《赤壁》[ 宋 ] 郑獬

帐前斫案决大议,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公忠汉室,周郎争敢破王师。

5.《赤壁》[ 宋 ] 李壁

赤壁危矶几度过,沙头江上郁嵯峨。

今人误信黄州是,犹赖水经能正讹。

6.《赤壁》[ 唐 ]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赤壁》[ 宋 ] 戴复古

千载周公瑾,如其在目前。

英风挥羽扇,烈火破楼船。

白鸟沧波上,黄州赤壁边。

长江酹明月,更忆老坡仙。

8.《赤壁》[ 明 ] 蓝智

长江西来雨如雾,赤壁苍苍风雨暮。

草木犹疑横槊时,尘沙尚忆焚舟处。

乌林渡口下舳舻,曹瞒已料无全吴。

阵前部曲奔先主,眼中谈笑轻周瑜。

君臣谋合士贾勇,玉帐旌旗亦飞动。

楼橹晴空烟焰高,鱼龙白日波涛涌。

荆门牢落驻残兵,野旷不闻鼙鼓声。

战骨秋埋湖外草,捷书夜报石头城。

雄图霸气两消歇,地老天荒秋一叶。

石上残碑过客题,沙中古剑渔人得。

汉王祠枕碧山隅,诸葛台荒野鸟呼。

千年忠义出师表,万里江山八阵图。

9.《赤壁》[ 清 ] 袁枚

一面东风百万军,当年此处定三分。

汉家火德终烧贼,池上蛟龙竟得云。

江水自流秋渺渺,渔灯犹照获纷纷。

我来不共吹箫客,乌鹊寒声静夜闻。

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扩展资料

骈文与律诗是对联的两大直接源头。对联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古体诗、散文、词曲等的特点。因而对联所用句式,除了律诗句式、骈文句式外,还有古体诗句式、散文句式、仿词曲句式。不同句式适用格律不同、宽严不同。其中律诗句式平仄要求最严,古体诗句式则除了对句末平仄有要求,其他位置平仄不拘。

春联源远流长,相传起于 五代 后蜀主 孟昶。他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见《蜀梼杌》),这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此说的根据是清代楹联学家梁章钜《楹联丛话》引《蜀梼杌》,但据《楹联概说》考证, 梁章钜在引用时将“以其词工”改为“以其词非工”,《蜀梼杌》原文认为该联是 辛寅逊而非孟昶所作。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对联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