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些也有 最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例如:老子 陛下 我去 等等变化很多的词语(还有最近很火的duang啊 大白啊 外国佬分不清啊 根本不知道是什么 还会以为大白是颜色)…… 还有一个小笑话:男朋友为什么赴约迟到了 ①玩过了②玩过了 (可以看出汉字没有固定一成不变的 尤其是组合成句子更是很难辩解什么意思)

玩过了是什么意思① 女朋友别玩过了(发生关系了) 指不在乎了 ②跟朋友玩过了 耽误时间了所以迟到了 英语哪有这般费劲 单词包含的意思也就一两个

诗词对于外国人学习中文起什么作用 中国诗词

我们有专业、先进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We have the most professional, advanced and scientific teaching methodology

循环记忆法

Recycling memory method

图片和多媒体教学法

Picture and multi-media method

逐步擦拭教学法

Gradual polishing and correction method

加强式教学法

Enhancing method

替换式教学法

Substitution method

封闭式练习法

Total immersion method

开放式练习法

Open method

角色扮演/情境化教学

Role play/scenario based teaching

语言教学与文化结合教学法

Language and Culture integrated method

搜集外国人学习中国唐诗宋词的趣事和另外

外国人学中文的尴尬趣事

——————————————————————————–

多伦多信息港 http://www.torontoservice.com 2004-12-23 22:20:00 深圳新闻网

【多伦多信息港】望文生意

洋人:“你们中国人的确是一个勤奋的民族。”

中国人:“怎见得?”

洋人:“每当我早晨经过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写着‘早点’两个大字,提醒过路上班的人,不要迟到。”

老外评老外

初到美国时,几个中国同学请我到一家中餐馆上给我接风洗尘。

小林看到邻桌几个洋人在用筷子,便说:“现在会用筷子的老外越来越多了!”

小王接着说:“那些老外不但会用筷子,还会点菜呢。他们再也不是只会叫杂碎、春卷了。”

小张正要开口,只见邻桌一个已吃饱喝足的老外慢条斯理地走到我们桌前来,用他那极其标准的京片子说:“请你们搞清楚,在这里,你们才是老外。”

打架三次

一位美国友人回国,请他谈谈观感。他说:“在你们这儿吃一餐饭,要打三次架。”

他解释说:“一进餐厅,为了推让座位,主客就开始互相拉扯,接着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挡一番,最后为了付账,更会展开一场精彩激烈的争夺战。”

无法控制

一位外国留学生在大陆某地参加“普通话演讲比赛”,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诸位女士、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我与贵国语文的关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关系一样,我很爱它,却又无法控制它。”

外国人的好与更好

有一个刚来中国不久的外国人,他只会说两句中国话:“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说:“我要请假两星期。”

外国人说:“很好。”

仆人说:“因为我父亲死了。”

外国人说:“更好。”

不是东西

一位自命为中国通的教授,向他的学生讲授中文课时说:“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东西,我自然也不是东西!”

外国人看麻球

有个好吃的洋人,从中国带了几个麻球回国去,逢人便说:“你们看中国的麻球,真稀奇!

没有洞,豆沙是怎么放进去的?再说,你们看,这芝麻,一颗颗地贴,需要多少时间啊!”

中国太奇妙了

有位美国朋友访问了中国后,对翻译说:“你们的中国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是说中国队胜了;而‘中国队大败美国队’,又是说中国队胜了。总之,胜利永远属于你们。”

处处都漂亮

一位外国朋友不知道中国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谦词。一次他参加一对年轻华侨的婚礼时,很有礼貌地赞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说了声:“哪里!哪里!”不料,这位朋友却吓了一大跳!想不到笼统地赞美,中国人还不过瘾,还需举例说明,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国话说:“头发、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结果引起全场哄堂大笑。

数学中文

一位美国数学系的研究生来台湾搜集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资料,朋友请我代为招待。他是首次来到东方,也没有学过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时内学会写错综复杂的“张”字——而且还是草书。

惊讶之余,不免向这位天才请教。他说:“这没有什么,我只是用一笔把三又四分之十三这个数字写出来而已。”

“吻”字新义

美国青年比利学习中文。当学到“吻”这个字时,比利提出了疑问:“吻字会意就是‘勿’,‘口’,不动口如何接吻?”

有人想了想,笑着回答:“中国人个性比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说话’的意思。

你接吻的时候,会说话吗?”

吃水饺

在纽约的一家中国餐馆,我亲眼看见一位外国朋友吃水饺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习惯,先喝汤;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汤先喝完,然后开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将每一只饺子切开,使肉馅和饺子皮分开,然后吃一口饺子皮,再吃一口馅…… 慢慢咀嚼、品尝,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向我投来微微的一笑。我见状,走近问:“好吃吗?”他用生硬的中国话答:“如果再能配上一点果子酱和奶油,那会更加OK。”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国太太。某日遇一老翁,两人寒暄起来。

老翁:“您贵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为什么?姓魏也要为什么?”

各种各样的“汁”

有一次,专考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托福”试卷上出现了一道填空题:“绞尽___汁”。

试卷收上来,老师发现答案多种多样,但都没答对,如:

“绞尽墨汁”;

“绞尽乳汁”;

“绞尽果汁”;

“绞尽汤汁”;

老师在后来评讲试卷时,对这批未来的来华留学生说:“你们真是‘绞尽脑汁’也没写出‘绞尽脑汁’。”

懂中文的外国人能领略诗词之美么

知乎用户 怀溟投池,何须明蓬雉啼日;居安思危,必…

18 人赞同

本来昨天晚上想回复的,但是呢,在床上就懒得起来了。谈这个问题之前我给楼主介绍一个人,他叫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中文名字叫高本汉

高本汉(Klas Bernhard Johannes Karlgren, 瑞典, 1889—1978),歌德堡大学教授、校长,远东考古博物馆馆长。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影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的建立,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一生著述达百部之多,研究范围包括汉语音韵学、方言学、词典学、文献学、考古学、文学、艺术和宗教。他在中国历代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欧洲比较语言学的方法,探讨古今汉语语音和汉字的演变,创见颇多。

题主看到这个介绍有没有震惊?没错,外国人,但是成就实在中国的音韵、方言这些小学T^T震惊了吧,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

1957年音韵学家赵荫棠说过这样一段话:

等韵图的编制,至劳乃宣已走到穷途;宋元等韵的解释,至黄季刚亦陷入绝境。设若没有新的血液灌输进来,恐怕我们中国的音韵学永永远远停留在株守和妄作的阶段里。幸而我们借着创制注音符号与国语罗马字的机会,激起来新的趣味,于是近代语音学的知识和比较语言学的方法,以及国际音标的好工具,都从美欧介绍到我们中国。这种介绍,自然对于中国音韵全体都有大的帮助,而等韵学的研究亦因此而开辟新的纪元。在音韵学的新运动之下,有新的贡献的,是赵元任,钱玄同,林语堂,李方桂,黎劭西,刘半农,高承元,魏建功,罗莘田诸位先生。他们或介绍,或发明,或补苴,共成音韵学的新园地。所以我们现在叙述起来,很难确定他们各人学说的来源和相互的影响的脉络。但是,我们从何处叙起呢?我们现在只能以高本汉(B.Karlgren)所研究中国音韵学的结果为起点,然后叙述国内各家之补充与修正。

再来看看这个评价:

胡适在与汉学家钢和泰交往中改变了原来认为汉学家治学“成效殊微”的看法,而是直接向钢氏求教于梵文。而他对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评价更说明西方近代汉学对中国学术的影响,高本汉以治音韵学而著称,胡适说:“近年一位瑞典学者珂罗倔伦(即高本汉)费了几年工夫研究《切韵》,把二百六十部的古音弄的清清楚楚。林语堂先生说:‘珂先生是《切韵》专家,对中国音韵学的贡献发明,比中外过去的任何音韵学家还重要。’珂先生成绩何以能这样大呢?他有西洋音韵学原理作工具,又很充分地运用方言的材料,用广东方言作底子,用日本的汉音吴音作参证,所以他几年的成绩便可以推倒顾炎武以来三百年的中国学者的纸上功夫。”鉴于西方汉学的这一成就,他号召青年人要掌握新的研究方法,那时再来重新整理国故,便可“一拳打倒顾亭林,两脚踢翻钱竹江”。

了不得吧!题主看到这,想必也对高本汉佩服起来,但是题主肯定会问,这和我问的问题有什么关系,那么重头戏来了,

题主知道诗经么?号称万诗之首的诗经?高本汉曾经写过一本令人叹为观止的东西

就是这本东西,我们来看看评价啊

《高本汉诗经注释(上下)》,本书以音韵学的方法来注释诗经,较众多的解诗著作更为科学、有逻辑性。作者将历来存在的有争端的诗句一一罗列,以音读的方式来辨其正伪,颇具说服力。

题主注意啊,这是外国人啊,只是来中国求学的啊,人家写了一本注释,结果在诗经音韵学解释方面独树一帜而且是卓有成效,你信吗?答主我当年看到这里也不信啊T^T

当然说到这里题主可能还有疑问,我就再给来一位 外国人

名字叫Robert Hans van Gulik 中文名叫高罗佩。题主自己百度一下吧

我就摘一段描述在这里

高罗佩还是一位寥若晨星的语言大师和杰出的中国近体诗诗人。他学习语言文字有着非凡的天赋和惊人的毅力,除该国语言荷兰文外,他还精通英文、中文、日文、梵文、藏文,德文、法文、印尼文、马来文、拉丁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古希腊文和阿拉伯文等15种外国语言文字。作为一个西方人,他不但能用白话文和文言文写出漂亮的文章,还擅长用中文写作律诗、绝句等近体诗词。

问题这不是说说啊,人家娶了张之洞的外孙女,题主你造吗!据说当年就是用诗词泡的中国妹子T^T

对了值得一提的是,有一本叫《狄公案》的公案小说,没错,他写的

外国人学中文教材哪个好,推荐古诗

我觉得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入门级,简单易懂,还短。

震惊,外国人都来参加古诗词节目了,不学点文化都没

在这样一个节奏明快、资讯发达的时代,坐下来聊聊诗歌、品味人生无疑是奢侈的。快餐时代下,饱读诗书的人少了,在网络上吐槽争论的人多了。专注于文化内涵的人少了,重视颜值体型的人多了。

古诗词中不仅是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有个人修养及文化底蕴的源泉。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在勉励中小学生时说,“诗歌的好处是不分年龄、职业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下去,就能提升自己。我希望年轻人不要整天做低头族,不要把读书看做老土的事情。读诗是有好处的,这种好处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为了拿奖,就是升华自己,增添情趣。”一直推崇传统文化的学者于丹,曾呼吁年轻人逆流而上去爱中国古诗文,“就是为了写情书,也要读点古诗文吧。”

中国这个创造了世界先进文化的大国,在如今更是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自从“一带一路”提出来之后,不仅咱们国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的传播,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密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