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合伙开公司,可能开成一流的公司,也可能会开成三流的公司,至于能开成几流的公司,我认为取决于你们对于“三流”的把控尺度。最好是做好四点。

信任是“基础”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合伙人对公司的经营模式、盈利模式、管理理念等等核心的东西应该有共同的认识,有共同语言。

三个人合伙,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脾性。能不能做合伙人,就得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性格是否互补:如果三个人全是一种性格,要么全是急性子,要么全是慢三拍,都不合适。在这块最好考虑一下,不然以后一起合作会非常痛苦,夫妻之间,如果性格太相似,闹矛盾的概率都会高一些。

同时,当你们对外的时候,比如合同谈判,一味的刚或者一位的让,那谈回来合同与马关条约的相似度就会很高。必须要有人能与对方加热,又要有人能给对方降温。

2、能力、资源是否互补:之前有朋友开公司的时候来咨询我,我一打听发现他们的能力、资源都有很多是重叠的。于是建议他另换合伙人,但他不听劝,最后没多久就发生矛盾了。根源在于大家太同质化,所以在合作过程中比对会非常鲜明,无对比无伤害,一对比就会发现,你和我一样,凭什么你要少出力多分红,而我多出力却只能少分钱呢?

久而久之,虽然面上不说,但一直在心里记着呢。等时机一到,就如山洪暴发般,一发不可收拾,不散伙就出奇迹了。

3、品性如何:有人说,找一个合伙人,比找一个媳妇都难。从这么多年的企业服务经验来看,这句话一点都没水分。真是如此,夫妻间不合,至少可能还有其他因素牵绊,大多数都不会做得太绝。但是合伙人之间,一旦撕破脸皮,很多都会回归野蛮人的状态。

因此,在合伙之初,如果要将考查合伙人的因素排个名次的话,我推荐把品性排在第一位。须知,人对了,也就什么都对了,若人不对,啥努力都得白费。

沟通是“关键”

沟通成本其实是合伙人之间最大的成本,所以从一开始就必须构建一个完善的交流环境,搭建一个通畅的沟通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议事规则: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好的议事规则,是保证你们能够长久合作的基础和前提。

规则容易约束大家超界的不好习惯。人都是有一点惯性思维的,既然合作了,按规定就得以大局为重。但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规则,只靠自觉或彼此嘴上说说,不但改不了惯性,还会彼此同化,更可怕的是这种同化不是同化好的方面,而是都感染了对方的坏毛病。

2、主心骨的遴选:3人之间,必须要有一个主心骨,不然三个臭皮匠,不但不能顶一个诸葛亮,甚至连3人各自的优势都发挥不出来。有了主心骨,当三人之间意见有分歧的时,他就可以一锤子定音,这个角色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太重要了。

3、冲突解决机制的建立:事前的规则永远强于事后的商议,因此,在3人合伙之初,就必须要往坏处想,设计出当出现这些坏结果的时候,如何处理,并把这些规则以看得见的方式固化下来。

一来可以起到震慑和约束作用,二来若不幸发生了预想的冲突,拿出这一套机制,按部就班的处理,也会让人心服口服,不至于因为小冲突酿造出大矛盾,导致丧失合伙的基础。

分配是“重心”

绝大多数的公司之所以在做大后不能长久,不是遇到了狼一样的对手,而是因为遇到了“猪一样的队友”。

公司创办之初,如果合伙人之间是以感情和义气去处理相互关系,股权和分配制度都没有确定,那么公司做大之后,就会存在一些利益冲突,合伙人之间就会出现剑拔弩张、各自为营的局面。

所有分配制度是重心,合理的分配要把握好几点:

1、原始资金投入进行分配,投入的多自然所占股份多一点,毕竟创业之初资金是关键,所以以资金投入多少分配股份可以很好地避免后期冲突。

2、技术核心分配,有一部分合伙人没有资金来源,但是他有很好的技术或者是项目,可以在股份分配的时候多倾斜一些,因为技术和价值是同等的。

3、管理者分配,参与管理人员可以多分配一些股份,毕竟管理者付出的是最多的,但是具体以实际情况而定。

制度是“保障”

好的企业必然有好的管理制度,“太平天国”、李自成事件都是前车之鉴,值得我们深思,所以好的制度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合作人之间一定要要签订书面合同或者协议,最好细致一些,后期出现问题便会有章可循,不会出现反目成仇的局面。

2、在员工管理方面一定要制定《招聘与雇佣管理制度》、《培训与开发管理制度》、《员工离职管理制度》、《员工考勤制度》、《员工手册》、《日常行政管理规范》等相关管理制度,规范员工日常行为,这样管理者可以更加轻松。

@小梁说职场,一个从事了8年文秘的职场小白,喜欢听有温度的声音,喜欢写有温度的文章。喜欢的朋友记得分享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