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看故宮,官家看皇城。

故宮之美,舉世無雙;皇城之美,古樸精致。在中國的記憶裏,不只有皇宮的記憶,也有民間的記憶。

在古人看來,壹生能擁有壹個屬於自己的院子,是無比榮耀的。

春有野花開滿園,冬有積雪浮樓端,不像皇宮那樣金碧輝煌,只願在人間繁華外,靜守歲月。

民間的古城,總給人壹種驚喜。繞過壹條河流,翻越壹座大山,妳便可能發現壹個深藏在壹角的“人間天堂”。

皇城相府,就是這樣壹個地方。

皇城相府,靜靜地處在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的壹個名叫北留的小鎮裏,卻是壹處罕見的明清兩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築群,被譽為“中國北方第壹文化巨族之宅”。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莊”,是清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總閱官、康熙皇帝35年經筵講師陳廷敬的故居,後因康熙皇帝兩次下榻於此,故名“皇城”。

明清兩代,皇城科甲鼎盛,人才輩出,述作繁盛,冠蓋如林。祖居這裏的陳氏家族更是明、清時期享有盛譽的文化巨族。

皇城相府從明孝宗到清乾隆(公元1501年–1760年)間的260年中,共出現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並有9人中進士,6人入翰林。乾隆皇帝曾親書“德積壹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翰林”的楹聯給予褒獎。

如果不是親見,很難想像,在這群山之中、黃土之上,還能完好存在如此的豪宅巨室,像壹座青灰色的宮殿,傲視數百年的歲月滄桑。

皇城相府,枕山臨水,依山而築,由內城“鬥築可居”和外城“中道莊”兩部分組成,從整體平面來看,似壹頭北尾南的神龜,輪廓鮮明,因有“龜城”之說,寓千秋永固之意。

皇城相府總面積36580平方米,有大型院落19落,房屋640余間設道城門,四通八達,有關卡可守,形成了外城包內城,內城套外城,內外連環套,穩固保安全的堅固堡壘。

在皇城相府裏有前堂後寢,內府花園,樓閣亭榭,小院小樓,設計精巧,錯落典雅,有壹種北方人家的磊落大氣,也不失江南人家的精致巧妙。

壹座古城,就是壹本古書。它把曾經的風雨煙雲不動聲色地嵌入字裏行間,在臨風開卷的時候,讓身處其間的人們渾然置身在歷史的瞬間,從時間的褶皺裏品讀滄桑。

外城 中道庄

外城”中道莊“完工於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緊依內城西墻而築,基本呈正方形,比西城略短,東城內主要建築為陳廷敬府第、冢宰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

相府大門外有壹大壹小兩面三刀座功德牌樓,城墻以南有南書院、花園、狀元橋、飛魚閣、八卦亭、祖師廟等。止園書堂,為三進院落,占地11000平方米,為舊時陳氏家族子弟讀書的地方。

内城 斗筑居

內城 “鬥築居”為陳廷敬伯父陳昌言在明崇禎六年(1633年)為避戰亂而建。共設五門,墻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城墻內四周設藏兵洞,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小憩之用。

位於內城北部的河山樓,名取”河山為囿”之意,是崇禎五年為抵禦流寇侵擾,由陳家昌言、昌期、昌齊三兄弟合力建造。

河山樓高達七層,可同時容納千余人避難,層間有墻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底層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石磨等生活設施,壹應俱全。如此的高度與規模在明清建築中極為少見。

登上城墻,看皇城靜穆無言,那些飄散在歷史煙雲裏的豪傑英才早已遠去,只有那古老滄桑的建築依舊美麗著……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