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左右,那时候有什么零食没有?

对小孩子来说糖就是最大的诱惑吧?

但是那时候有几个小孩能够天天吃糖呀?  

那时候的小孩有苹果、香蕉、菠萝、西瓜、哈密瓜、葡萄吃吗?

那时候的小孩有果冻、雪糕、各种饼干、月饼、奶片、巧克力吃吗?

现在的小孩,超市里面、摊贩那里,要什么东西没有?天天就是各种零食哄着逗着,不重样的。

  

时间回到1980年左右,那时候的小孩子有啥好吃的和好玩的呀?

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

1980年那会儿,

小孩子有什么零食吃?

@茫曦:

本人北方农村人,1986年到南方念大学时第一次吃香蕉。

第一学期寒假买几支带回老家,全村没人吃过,也只是在电视(影)里看过。甚至有人认为跟山芋一样的,还有人认为是吃皮的。

本人在家排行老二,直到读高一买第一双球鞋,读高三买第一个棉袄。读大学买第一件毛衣。以前都穿老大剩下的。

@789000456:

不怕你们笑话,那年我11岁,因为家里太穷了,没有吃过任何水果。看见有人吃西瓜,不知道西瓜是什么味?在没有人发现的时候,捡起一块西瓜皮,啃了两口,才知道西瓜是甜的。

@酒的传说2017:

先说夏天吧。

树上摘桃子,沙地摘西瓜,择花生,菜地摘黄瓜、菜瓜、香瓜、西红柿,烤麦穗,莲蓬、藕簪、菱角、青枣、野葡萄……

@马山无影脚:

槐花、榆钱、桑仁、草苞、茅根、地瓜、玉米秸、蜜蜂屁股、蚂蚁蛋……

@chinyuko:

现在就算有各种各样的零食也不值得骄傲,不就是一堆各种各样的色素,甜蜜素,添加剂么?

@侯門深似海:

当时一些水果比如香蕉之类的,很多人没有吃过,但这并不是买不起的原因,事实上楼上很多人在儿时也都吃过,而是因为市场很少见。 市场为什么很少,这和当时的运输条件有关,无法远程保鲜运输,但任何水果在产地供应都很丰富,和现在差不多。

@哥哥305:

八十年代初,有个邻居从广东带回一个菠萝,家里人都不知道怎么吃,后来切开没泡盐水就吃了

@我有人十八始:

话梅糖,一分钱一粒;豆花粉丝,一碗好像一毛五。

@红安土匪:

我想起了薄荷糖、麦乳精,这些东西只能偶尔过过瘾。

@sjsupa:

零食啊?我有碎冰糖可舔,羡慕死你们吧?不过,我家在湛江,产糖的地方。

@淡如清歌:

野生的“甜星星”,榛子,毛豆。买的到的瓜子,糖,冰糖,糖葫芦,果园里产的水果。

@kiffc:

83年的,小时候在山里吃水果有野葡萄,野猕猴桃,八月札,刺果,三月泡,桔子,野柿子和野桃子!小溪里可以抓鱼。副食品很少,有印象的就是雪枣和连环酥。

@zc2133:

桃李枣梨西瓜香瓜杮子等不是稀奇的,能吃到。香蕉,荔枝这些就根本不知道。偶尔会有货郎担,鸡毛换糖可以弄点吃的。

@ty_知命777:

那个时候吃糖的话应该是有麦芽糖的,然后水果估计就看本村有啥果树了,再就是地里自己种的瓜什么的。

@停电的夜:

我家种了,龙眼,桃子,琵琶,黄皮果,柿子,石榴,橘子,柚子,葡萄,果子熟了就随意吃。

@旱西关:

70年代就有巧克力糖了,不过太贵,一般吃不起,要4分钱一个,软糖一分一个,硬糖一分两个。西瓜、香瓜、苹果、梨、桃、杏到了季节都有的吃啊!就是杏大人不让多吃,小孩子吃多杏很容易拉肚子。

@lxs2008ABC:

零食很贵的,有一种名字似乎叫金桔,我们称为耗子屎,三分一小袋,攒点钱经常能吃到。第一次吃到牛肉干大约是七十年代末,不喜欢差点吐了,好吃的有一种叫炼乳。这两种过年才有可能尝到。现在我都有点想到淘宝上买点炼乳来重温这种味道。

@wuyuanpjy:

82年生人,在我6-7岁的时候,在外婆家玩,外婆给我吃老菜瓜,粉粉的,软软的,我记得我和我外婆说这个有点像香蕉的味道哦,外婆说我没有吃过香蕉哦,我说我买给你吃啊,没2年,外婆就得了食道癌,嘴巴不能吃东西了。我不知道后来外婆有没有吃过香蕉,我也不记得第一次吃香蕉的味道,但是我永远记得那根老菜瓜的味道!

@隔世幽香:

现在的小孩子,一看见白薯番瓜欢喜得不得了,我说,你们啊,拿衣服,图样,那玩意儿老子当年吃到头疼。

@guangduan:

爆玉米花,爆糯米花,爆高粱米花,爆麦米花,炒瓜子,麦芽糖……还是不少的。

@弗兰人2018:

能买到的主要是爆米花了,另外就是一些腌制的白菜 萝卜 红薯 凉薯 莴笋……买两毛钱就很多了

@yiduoalalei:

烤粉条。冬天坐在炉火旁,拿一根粉条放火上烤,烤得膨大了,吃起来挺香的;还有甜冰块:冬天,在一个碗里放一碗水,加几粒糖精,在室外冻一阵子,就成了冰块。

@杯欢自饮:

农村的高粱地玉米里吃秸秆,茄子,偷瓜,偷枣,在地里挖个坑烧红薯,烧知了,烧蚂蚱。

@想上天的秤:

无花果,一毛钱一包的那种,但我是88的,80年之前不知道。

@马甲小i:

我是72年的,小时候日常零食主要是饼干、江米条、磨叽、花生米啥的。

此外,夏天时除苹果桃梨之外,可以拿生黄瓜、熟玉米当零食。小时候,有包装的糖都是比较高级的,得过年节时才能吃到,我们平常吃的糖都是不带包装的糖粒,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瓜糖,一种是带着七彩丝线裹着白沙糖的椭圆形糖,我们都叫它光腚糖,一分钱一块。那时最快乐的事就是放学后去校门口拐筐卖地瓜糖的老奶奶那儿买糖,说实话,活了这么多年,吃过无数糖果,真心觉得校门口的地瓜糖最最好吃!  

我生长在大连,每逢夏天,都有老奶奶拐筐卖煮熟的圆波螺,用一两的白酒盅装,好像是二分钱还是五分钱一盅,我每次见必买。mmp的,当年那么便宜的波螺现在都卖到百八十块钱一斤了,我还是那么愿吃,就是买起来肉疼得要命……  

当然了,夏天还有推着自行车、小四轮车卖冰棍的爷爷奶奶;还有冬天挑着铁桶卖海蛎子的大婶;带炉子当街爆爆米花的叔叔。再有,就是上山摘山樱(桑葚)、山枣、小儿拳头等,边摘边吃,老爽啦!

@人间无数2017:

其实那时候零食不少,都野生的,春天有各种野草莓如各公、红庙等,还有嫩茅草芯、乌饭、山茄、鸡头梨等,冬天有野板粟丶野弥桃,屋前屋后还有果树,如梨、桃子,村子还有统一的杨梅树,记得家门前的梨树长太多,每天吃,到现在我都不爱吃梨。改开后,八十年代食品就很丰富了,油条、糖羔、麻团之类都几分钱加半两粮票就够,八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末,物价未大涨,食品种类还是非常多,只是电器之类少。

@偷驢:

麦乳精,几元钱一瓶,那是增加营养的,不能算零食。春节,可以买到酒心巧克力,大约7、8元一斤。哪会一般人工资50元。所以,相当于现在7、800元一斤了。那是纯正葡萄酒、纯正巧克力做的。现在买不到了,2000元也买不到。

@小核桃好吃皮难剥:

75后的我出生在我们这个城市的中心位置,记忆中上学前能用来满足馋虫的东西不多:动物饼干、蛋黄饼干、鱼皮花生豆、一毛钱一小块的巧克力、还有那种老北京果脯面包能啃一天。喝的是玻璃瓶的橘子汁香蕉汁,必须兑水才能喝,要不全齁在嗓子眼。当然夏天5分钱一根的冰棍是少不了的,每天限量一根。

印象最深的是两件事:第一次吃柚子,我很小,应该不到三岁,妈妈给我剥开了一瓣,我简直不敢相信怎么有这么大的橘子。还有就是4岁时,妈妈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有泡泡糖这么个新鲜东西,托人从上海买了大约二三十个吧,就是那种长条的上面有个扎俩小辫的小女孩头像。泡泡糖绑在一起在幼小的我看来就是一捆呀,开心的吃了一个,没一会就咽下去了。妈妈把我送到了医院,医生说这东西既然能吃,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回去喝点香油吧。后来那捆泡泡糖再也不给我吃了。  

上小学有了零花钱,简直幸福的不要不要的,学校门口小推车上的搅糖、一分钱一颗的糖豆、2-3分钱的大刀棒棒糖、辣椒棒棒糖、粉笔糖、米花球,8分钱一包的酸梅粉,里面的小勺子都要攒起来。1毛钱一包甘草杏,两毛五一包杏肉,三毛五一包卜卜星,还有一种黄色纸包的牛肉干,两毛五一包,里面只有纽扣大的两三块,但味道极好。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