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婆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是句民间谚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些冗余内容多又没什么实际意义的文字。不过,在这句谚语的背后,很多人都好奇为何裹脚布会“臭”呢?难不成谚语典故的原型是个有脚气的老妇?
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古代缠足的女子,洗脚的次数比较少,所以,人们便会想当然地以为女人的脚比男人的脚味道更浓。

为什么女子洗脚不频繁呢?因为裹脚的过程相当繁琐,每次都要将长长的布条缠绕在足部,在外面还要套上一层睡鞋,睡鞋之外又要穿上平日里穿的鞋子。所谓睡鞋,就是起到了固定作用的薄布鞋。

缠足的女子为了限制足部发育,即便是睡觉时也不会打开裹脚布,所以,睡鞋是必不可少的,否则,裹脚布脱落将影响缠足的效果。因此,我们在古装剧中经常能看到缠足的女人穿着鞋子上床,这并非是硬性的“BUG”,反而尊重了历史。
里三层外三层的裹脚,想要解开必定十分麻烦。因此,除了洗澡时,大部分古代女性不会特地洗脚。天气炎热时,被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脚丫会不会有味道,可想而知。那么,这种既麻烦又影响女性足部发育的风俗,到底始于何时呢?

第一种说法,是“涂山说”。
大禹的夫人涂山氏并不是人类,而是由狐狸变的精灵。她的样子非常美,脚丫也十分小巧,所以后来的女人争相效仿,以小脚为荣。
第二种说法,是“妲己说”。
商纣王的妃子妲己和涂山氏一样,也是狐精,但由于道行不足,所以妲己的脚丫比较大。为了让自己的脚丫更加漂亮,妲己便用布条将脚裹了起来。后宫里的其他女人见了,还以为纣王就喜欢缠足的女人呢,于是便纷纷学着妲己的样子,开始缠足。
第三种说法,是“月娘说”。
隋炀帝是历史上著名的无道昏君,他穷兵黩武,且耗费大量民脂民膏巡游江都。在巡游的过程中隋炀帝遇到一个名叫吴月娘的大美女,便将她选召入宫,准备一亲芳泽。吴月娘是穷苦人家的女儿,她十分痛恨残暴无端的皇帝,于是,便打算将其杀掉为民除害。
为了达成这一目,吴月娘让铁匠打造了一把莲花形的小刀,然后,用长布条将小刀缠在脚丫上。隋炀帝召见她时,她款款走向隋炀帝,每走一步地面上都会出现莲花状的印记。隋炀帝不知吴月娘的脚丫里有什么门道,十分好奇,便让吴月娘赶快投入他的怀抱,让他仔细把玩一下脚丫。吴月娘走上前去,突然从缠足布里抽出小刀,划向杨广。

没想到,杨广自幼习武,身手敏捷,躲过了这致命一击。吴月娘见自己失败,知道很难活过今晚,于是,干脆用小刀自裁了。人们听说这件事后,不由得为之泪目,为了感念她的大义,民间女子皆以裹脚作为纪念。

第四种说法,是“窅娘说”。
南唐后主李煜是个浪漫的皇帝,不过,他却有严重的恋足癖。据说,当时南唐最得宠的美女窅娘就有着一双漂亮的小脚,“三寸金莲”、“莲步轻移”等关于小脚的成语,大多是以窅娘的典故为原型的。
就像是唐朝时期的女子争相效仿得宠的肥美人杨玉环一样,窅娘的得宠迅速让南唐出现了一阵“缠足热”,越来越多的女人以此为美。在之后的朝代,女人的脚丫是否够得上三寸金莲的标准,一度成为时人衡量美女的准绳。

在许多王朝选妃子时,“秀足”与美貌、娇躯一样,是必备的素质,如果,没有一双漂亮的小脚,再美的女人也得被淘汰。朱元璋的马皇后之所以显得与众不同,除了她出众的人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出身贫苦人家的她脚比其她女人都大。
不同于现在,在古代女人的脚是不能被冒犯的。如果,古代有男子摸了女人的脚,无疑是一种耍流氓的表现,没准会被抓起来。
《金瓶梅》里有这样一个桥段,王婆在给西门大官人出主意时提到,她会安排潘金莲和西门庆坐在一张桌上吃饭,进餐时西门庆可以故意将筷子丢到地上。

然后,借着捡筷子的机会抓住潘金莲的脚,如果她并没表示抗拒,说明她不介意西门庆的冒犯,两人的奸情也就成功了大半。当然,在这些逸闻的背后,古代缠足女人的痛苦亦是不容忽略的。所幸,当代女人无需遵守这种让足部变形残疾的风俗了。其实,清代就曾出现了反对缠足的强烈呼声。清朝立国之后屡屡禁止缠足。崇德三年(1638年),清太宗皇太极下令禁止妇女“束发裹足”。
顺治十七年(1660年),规定有抗旨缠足者,其夫或父杖八十,流三千里。康熙三年(1664年)再申前令,但此时缠足之风已是难以停止,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罢禁。

这种情况直到清朝被推翻后,孙中山正式下令禁止缠足。到了“五四”时期,缠足更成为各派革命运动和激进分子讨伐的对象,陈独秀、李大钊等人都曾撰文痛斥缠足对妇女的摧残和压迫。新中国成立后,缠足恶习被彻底废止,中国的妇女才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缠足”起源考》、《孙中山禁缠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