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纪年

[解释]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即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十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支,把干、支顺序配合。

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

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我国农历现仍沿用干支纪年。

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

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朝廷下令在全国推行干支纪年。

有人认为中国在汉武帝以前用干支纪年。

可是,这就是太岁纪年,用太岁所在纪年,干支表示十二辰(把黄道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

木星11.862年绕天一周,所以太岁约86年多走过一辰,这叫做“超辰”。

在颛顼历上,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是太岁在丙子,太初历用超辰法改变为丁丑。

汉成帝末年,由刘歆重新编订的三统历又把太初元年改变为丙子,把太始二年(前95年)从乙酉改变为丙戌。

还东汉的历学者没用超辰法。

所以太岁纪年和干支纪年从太始二年表面一样。

1.干和支的含义: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

干指天干,共有10个符号:

12345678910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指地支,共有12个符号:

123456789101112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2.干和支组合后用于纪年。

即: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干支,用于纪年。

按此排法,当天干10个符号排了六轮与地支12个符号排了五轮以后,可构成60干支。

续排下去又将恢复原状,周而复始,即如民间所说“六十年转甲子”。

二.查看不同时间段的万年历。

如:1516—2060年的万年历,记着五百年的干支,一查便知。

六十年甲子(干支表)

123456789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1213141516171819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己壬午癸未

212223242526272829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323334353637383940

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丑

41424344454647484950

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525354555657585960

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根据“六十年甲子(干支表)”的公元年对应进行向上或朝下地反推。

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应用公元年进行计算。

应用公元年的某一年,聊以60(指六十年甲子),余数小于60,再用余数减去3(干支纪年是从公元4年开始使用的),便知。

如2002年:2002÷60,余数为22,再22-3,得数是19,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19号干支,得知是壬午年。

参考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87057.htm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