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荡千年的精灵不知于何时,你幽然出现不知于何处。你开始熠熠生辉,从历史的深处走来,带着先哲们的不朽之作,轻轻的靠近了我,不得不说是精灵,也许是在更远的时代,你便流行于民间。

但我真正认识你,便是在读《诗经》的时候,305首诗歌的确是一种文化,开创了现实主义诗歌之路。在战国七雄的争战中,你一度消沉。而等到战乱平息,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你便悄悄地带上了《离骚》上路,这对你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笔极为可欢的财富。因为《离骚》开创了浪漫主义的先河,直至今日,她还在闪闪发光,像黄金一样,不得不佩服你,因为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的东西。而你独具慧眼早在四年前,就收容了《离骚》带着屈原的怨愤与不平,屈原沉入汨罗江。带我知道,就在他沉入水中的那一刻,分明有一个升腾的灵魂随你飘走。这些可谓民族文化大仓库中的先期珍品。你独具慧眼与《诗经》《离骚》携手,深味了民族的苦难,理解了屈原的怨愤。

经得住时间沉淀的往往是永恒。现在,我便拿着一本诗歌书,在细细品味。我从来不会认为它仅仅是诗歌而已,它不仅只是那几句是,还蕴涵了诗人的灵魂。时至今日,它们还在闪闪发光,我想如黄金一样,跳荡在“坎坎代檀”,声音里的“苦难”犹在耳边,“怨愤”随汨罗江水流转千万年,中华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可在数千年的沉淀中,你——传统诗歌文化的分量最重,包罗最全面。不仅表达出人民美好的向往还将文人那种柔弱的文人蕴于其中,实在不能不谈你是精灵,古怪亲近却又让人摸不透。但你这个精灵,不知怎么的,却便悄悄捎上,有一丝的犹豫,尽管你的囊中已是沉甸甸的了,还记得你在途经宋代的时候吗?

你一路风尘仆仆,到达宋朝时,包裹早已是满满的。但你仍旧不满足,腾云驾雾,来俯视苍生。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朝代,但最显眼的地方便是赤壁。于是,不辞辛苦,你来到了这里“一道天光射向赤壁,便产生了前后赤壁的千古绝唱。”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写道。也许正是这道天光使你惊喜万分,像哥伦比亚发现新大陆一般。你在宋代的稍作停留,又收集了大包的诗歌而后又匆匆地踏上了征程。实在不得不说你是精灵,行得匆匆,却从未遗漏过哪一朝、那一代。恍若隔世,现在你悄悄地靠近了我们。

等到你启程之后,我们及现在的一切都将成为历史。但你依旧前行。因为有了你,我国成了一个诗的国度,诗的历史源远流长;诗的成就,灿烂辉煌;诗人词者,星光灿烂;诗的风格,艳若群芳!我心中的精灵啊,你如同岁月流里的白莲,愈加古老,就愈发清香!我心中的精灵啊,望你能够天长地久,将中华传统文化长久的传下去。

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一千字左右 求详解

  千百年来,中国古代诗歌之所以为众多的读者所喜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涵丰富,具有浓厚的耐人寻味的含蓄美。

  诗贵含蓄而恶浅露。中国历代诗人都把含蓄美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原则。所谓含蓄美,就如清人刘大木魁 所说:“或句上有句,或句下有句,或句中有句,或句外有句,说出者少,不说出者多。”(《论文偶记》)他阐述的这种艺术境界就是含蓄美。具有含蓄美的诗歌,不仅精悍,概括,而且生动、传神,更富有一种艺术魅力。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长河,历代诗人创造含蓄美的手法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由炼字造成含蓄美。炼字炼得好,可以丰富诗的意境,加深诗意的表达,获得耐人咀嚼的艺术效果,从而增强诗的含蓄味,譬如王安石的《船泊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中“绿”字用得传神,“ 绿”字把春风的巨大作用活画了出来,大大增添了诗的动人色彩,很是够人玩味,历代诗家对定炼字评价甚高。 由炼句造成含蓄美。句子经过千锤百炼而成为极精练的句子,就能包容极为丰富的内容,自然也就造成了诗的含蓄美,譬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尤其是三四句,是流传久远的千古佳句。第三句写劝酒,一个“更”字表现出诗人劝酒的般勤。诗人和朋友酒已经喝了不少,离别的时刻也越来越近,为什么诗人还要频频敬酒呢?第四句道出了诗人劝酒的心意:“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一句既写出了远行人今后生活的寂寞孤单,也写了诗人对朋友今后生活的牵持与关怀,一语道出了远行人与送行人双方心底深处那种真挚、复杂的感情。文字看似平常,却蕴含着诗人奇崛激荡的情思。

  运用比喻手法造成含蓄美。比喻手法用得巧妙,可以增添诗的意境的多层次色彩,从而形成诗的储蓄美。譬如,朱庆余的《闺意献张水部》:“高速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是作者在临近考试之期写的。作者借闺房情事隐喻考试,把自己比作新娘,把老师张水部比作新郎,把主考官比作舅姑,问老师自己能否考中。诗意的表达是很含蓄的,难怪历代都有不少人把这首诗当作写新嫁娘的诗来看,这是运用比喻手法创造的含蓄美。

  运用象征手法造成含蓄美。运用象征手法也能增添诗的意境的多层次色彩,从而形成诗的含蓄美。譬如,李后主的《乌夜啼》:“村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间,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词中“村花”象征自己,“胭脂”美人象征国家,内容是哀伤自己失国太快,长恨自己失国不能复国。词人不敢明言,而又不能不发抒内心的痛苦,故而借助象征来表情达意。这是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含蓄美。“自是长恨水长东”是千古名句,此句又有比喻修辞之美。

  巧妙运用夸张手法造成含蓄美。夸张手法用得好是很能引人深思的,它吸引读者透过似乎不合情理的夸张寻觅到合乎情理的意蕴,悟出其美妙所在。运用夸张手法吟诗最有名的恐情要数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但愿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中“白发三千丈”运用了夸张手法,无形的愁思化为有形的“白发”,使人真切地感到诗人的愁思是多么深长呀!这是运用夸张手法靠成的含蓄美。

  引用典故造成含蓄美。典故本身的意思就是丰富的,而引用典故创造新意就形成了一种意境特别深远的含蓄美。譬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是咏叹爱情与感伤身世的名篇,全诗四联,中间两联皆巧用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首联借物起兴,抒写作者亡妻之痛,不遇之感,贪联用“庄生梦蝶”的典故暗喻自己一生政治上的远了抱负,爱情上的美好思想,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宛如做了一场短暂的春梦。用“杜鹃啼血”的典故暗喻自己的深沦不偶,伤逝悼亡之痛,以此聊泄心头的骚愤与伤感。颈联用“沦海遗珠”的典故暗喻自己虽处清时,然珠藏海底,不为时用,加之爱妻亡故,形单影只,自然不免有“沧海遗珠”之叹。用“蓝田良玉”的典故暗喻自己才调无伦,却遭埋没,但文章词采,终将显耀于世,尾联是以抒情感汉作结,说自己这种感伤之情,岂待今日追忆,才不胜惘然,就是事情发生的当时,也即感到情怀惆怅,苦育难言!诗中,作者不直抒胸臆,而借助于这些典故来作委婉含蓄的表达,让读者去想象揣摩,从而收到发人深思,经久玩味的效果,这是引用典故创造的含蓄美。

  运用双关手法造成含蓄美。双关手法包括谐意双关和语意双关。运用了谐音双关的句子字面上是一种意思,字里面又是另一种意思,句子显得含蓄有味。而运用了语意双关的句子既含有这种意思,又含有那种意思,句子更显得含蓄有味。运用谐音双关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晴”怀“情”同音,是双关隐语。从字面上看,是指天气“无晴”与“有情”,而字里而则是说恋人的“无情”与“有情”。要说心爱人儿对自己“无情”嘛,她又羞羞答答地向自己表示了爱意;要说“有情”嘛,她表示的爱意却又是那么朦朦胧胧,叫人捉摸不透。诗意显得含蓄有味。运用语意双关造成含蓄美的诗,譬如,前面提到的李商隐的《锦瑟》就是很好的例子。诗中颈联引用“沈珠埋玉”的典故,就运用了语意双关的手法。诗人既伤自己身世的蹉跎,又悼爱妻的香消玉碎,因此诗句蕴含丰定而深远,具有浓厚的含蓄美。

  利用前后诗意的巧妙联系造成含蓄美。好诗前后诗意的联系不仅是自然的,紧密的,而且是巧妙的。这种巧妙的联系就构成了诗的含蓄美。譬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前两句发出的是“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浩叹,后两句是说只要有李广那样的英雄人物,就可以保卫边境,停息战争,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古代英雄的敬慕和爱好和平的愿望。但联系前两句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还有更深的蕴藉:战争打了千百年,难道只因为没有出现过李广那样的英雄吗?不,李广那样的英雄是有的,只不过统治者不重用他们罢了。汉代的李广是保卫边疆的英雄,但同时也是一个在权贵压抑之下始终壮志未酬的悲剧人物,他的遭遇如此,后代纵有李广那样的英雄,命运也是可想而知的。这里,作者实际上是替千百年来无数壮士表达“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委曲衷肠,对封建社会的黯间现实进行深刻的讽剌和批判。这首诗的意思是掩藏得很深的,表达是很含蓄的,仅从字面上看是难以理解的。这是利用前后诗意的巧妙联系创造的含蓄美。

我想找很美很美的中国古典诗词 要朗诵用 女生 3分钟左右的 一定要美 谢啦

孩子,你很可能已经进入了青春期。

这时你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有了提高,你就会对异性产生兴趣,这属于正常现象。

你应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好好学习,积累和丰富知识,提高生活能力上去才对。

【我爱烦恼】团队,真诚为你解惑,满意请采纳哦。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是什么?

  1、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意向、景物构造的情境,形成的含有情语在内的文章意境,这是中国独有的文学概念!

  可以参看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另:

  古人作诗,十分重视意境。所谓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自然景物的贯通交融。意境又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有我之色彩,亦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亦即“景中情”。在意境美中主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古诗的意境美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

  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意境”引起人的美感,首先在于它的生动形象。意境中的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如王维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什么奇观,惟有“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用一个“长”字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个“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诗人的深切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于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又如杜甫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个“出”字写出鱼的欢欣,“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我们应该注重认识这种生动的形象,从中得到更多的艺术享受。

  意境包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

  意境中的形象是诗人情感的化身,情感融化在形象中。所以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如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一诗,写诗人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团聚。诗中无一字直接写情,但又无一字不言情,诗人的情感都融化在景色中,头两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借早上绚丽的景色流露诗人在出发前的欢快心情。后两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是透露出诗人此时心情的轻快舒畅。汪庭国

参考资料:http://zjdaily.zjol.com.cn/zjlnb/html/2007-11/09/content_478421.htm

中国古代优美醉人的古诗词,要完整的。

1、赵令畤《清平乐》

春风依旧,著意随堤柳.搓得蛾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2、张炎《八声甘州》

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

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

3、张炎《鹧鸪天》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近,卖饧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也皱眉.

4、秦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5、张炎《朝中措》

清明时节雨声哗,潮拥渡头沙.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

燕帘莺户,云窗雾阁,酒醒啼鸦.折得一枝杨柳,归来插向谁家?

6、晏几道《蝶恋花》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成香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层波横—寸,斜阳只与黄昏近.

7、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8、欧阳修《蝶恋花》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9、欧阳修《蝶恋花》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10、晏几道《蝶恋花》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11、冯延巳《蝶恋花》

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簟微凉,展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

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

12、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3、秦观《八六子》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铲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 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

春风十里柔情,怎奈何、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 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14、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收,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15、陆游《卜算子》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6、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欧阳修《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18、严仁《木兰花》

春风只在园西畔,荠菜花繁蝴蝶乱.冰池晴绿照还空,香径落红吹已断.

意长翻恨游丝短,尽日相思罗带缓.宝奁如月不欺人,明日归来君试看.

19、欧阳修《玉楼春》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琤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20、蔡伸《柳梢春》

数声鶗鴂【tíjué 杜鹃鸟】,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飘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21、李清照《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2、张先《千秋岁》

“数声鹈鹕,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有千千结.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月.”

23、李煜《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4、晏几道《清平乐》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25、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26、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7、姜夔《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在这首《扬州慢》中一共化入了杜牧的四首诗:① 竹西佳处:“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扬州禅智寺》)②青楼梦好:“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③纵豆蔻词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④二十四桥仍在:“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8、苏试《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昨夜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29、晏殊《清平乐》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30、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1、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32、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3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4、吴文英《唐多令》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长是、系行舟.

35、张先《一丛花》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踨.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拢.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36、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妖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37、周邦彦《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灯窗,识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觉琼枝玉树相倚,暖日明霞光烂.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

画图中、旧识春风面,谁知道自到瑶台畔.眷恋雨润云温,苦惊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怎奈向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38、周紫芝《鹧鸪天》

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39、钱惟演《木兰花》

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

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

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

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

40、辛弃疾 《贺新郎》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41、贺铸《石州慢》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平沙消尽龙沙雪.犹记出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42、晁补之《水龙吟》次韵林圣予《惜春》

问春何苦勿勿,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春恨十常八九,忍轻孤、芳醪经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最多情犹有,尊前青眼,相逢依旧.

43、李煜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44、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5、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46、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还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47、范仲淹《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48、李清照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9、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50、晏殊《木兰花》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纳兰容若《饮水词·梦江南》

昏鸦尽,小立恨因谁?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元好问《摸鱼儿》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怎样写啊???

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温柔敦厚地师教被引入艺术的创造原则之后,就要求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内容要浓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简而言之就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含蓄蕴藉是总体原则,哀而不伤是对这个总体原则的补充。

沐浴小小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关于中国古典诗词意境之美的文章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千百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与古人在追求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是密不可分。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自成高格。‛ 诗词只有达到美的至境———意境美,才能给人以真正的美感。 所谓意境美,是指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动图景和所体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一种美的形态,它是‚意象合一‛的艺术升华,是想象空间的艺术化境界。 意境美体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是多方面的。 本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教学经验,将从古典诗词中人物之形象、事物之传神及用词之精妙,来浅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所呈现出来的意境之美的认识。

李白、孟浩然、韦应物等 人为代表创作的山水诗,用自然清新、明艳清丽的语言描物写景,抒情表意,创作出形神兼备、情景交融、诗中有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澄明性灵境界。如李白的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 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等等。

事 实上,意境的创造决不仅限于此,意境美是一种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 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形象地说明了诗人追求意境的构思过程。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艰苦的探索,若加工不足则失之 浅露,加工太过则失之雕琢。最高境界是一种不露痕迹的美,正如古代的绘画一样,所传达的是意境中的神韵之美。如王维的《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 啸。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字字平淡无奇而境界自出,其中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其妙处正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的美在神而不在 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这意境不仅给人以清幽绝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的人又是如此悠然自乐,尘 虑皆空,真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古代诗歌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人创作诗歌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理想,是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它从立意命题,内容形式上尽善尽美,追求个性与共性并重,微观与宏观统一,主体与客体交融,是浑然天成,自然和谐的审美境界。

总 的说来,意境是诗人和艺术家直觉和理解、情感和思维、意识和无意识相互交融,共处于兴奋状态下所获得的既能恰当地寄托自己的情感心意,又能巧妙地使之生发 延展的知觉表象,它只须抓住那些能唤起特定情感的自然特征,便能以一种洗练,含蓄的形式,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上的影响,使景物的特点和人的情怀自然地结合起 来,从而才能普遍引起人的喜悦或为之动容的情感,也就是美感。

或者随便以一首诗词为例,谈这首诗词的意境之美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之美,500字

中国古代艺术把中和作为重要的审美原则。中庸之道要求人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过激,要求适中,无偏无颇,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也就是说,只允许怨而不怒的委婉劝说不允许尖锐的揭露批判,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儒家传统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温柔敦厚地师教被引入艺术的创造原则之后,就要求诗词在艺术表现上要蕴藉含蓄,深婉委曲,内容要浓郁厚笃,既不叫嚣乖张,又不浅显直露。简而言之就是含蓄蕴藉哀而不伤。含蓄蕴藉是总体原则,哀而不伤是对这个总体原则的补充。

沐浴小小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中和之美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和审美形态,也是中国美学追求的最高境界,以及审美鉴赏和批评的重要标准,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也出于此。何谓中和之美?儒家、道家、墨家的先哲们都有精彩、详尽、深刻的阐述,这不是我们在这里探讨的重点。当代学者陈铭在阐述这一问题时说:“要体现中和之美是有其基本含义的,那便是儒家所倡导的温柔敦厚。在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中,中和尺度要求和谐地、适度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关系,强调矛盾的统一性,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共同性。”

发表评论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