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4纸多少钱一张(a4纸批发价大概多少钱)

我们来到朗县金东乡列村的公路边,一间约30平方米的小作坊里,摆放着原始的灶炉,熊熊火焰上,一口直径约25厘米的铁锅里咕嘟咕嘟煮着一种叫“吉薪”的树皮。

“火温关系到皮料的柔韧度,将直接影响纸的质量。”34岁的加里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东藏纸传承人,她让古老的金东藏纸正在恢复生命力。

在诸多品种的藏纸中,公认最好的藏纸当属金东藏纸。金东藏纸因产地旧称金东宗而得名,因拒腐防蛀,抗拉耐折,工艺考究,古时成为官方公文、典藏经典和纸币的专用纸。

据研究考证,最初的金东藏纸用于书写,亦用于官府书写公文和寺院抄写经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西藏社会金融行业对纸币的需求越来越大,原西藏地方政府在金东选址兴办藏纸纸币造纸坊。至此,金东藏纸成为了印刷西藏传统纸币的专用纸张。

金东藏纸成品

金东藏纸按用途分为纸币用纸和官文书写用纸。传统纸币用的纸幅分为大小两种:按藏币百元币纸幅面和拾元币纸幅面的倍数计算而设定的纸幅。纸币用纸经浇造后再按币纸幅面大小规格来裁剪。有时也按纸币本身幅面的大小来浇造小幅纸。而用于官府公文的纸幅也各有不同,金东浇造的纸幅大小分为三种:小的有一米见方,中等三米见方,大的是中等纸幅的一倍,这种纸藏语称为“松巴”。“松巴”纸是金东浇造的藏纸中纸幅最大的一种,浇造和烘焙时必须有两人或四人同时进行才能完成。

加里从现年85岁的老人拉吉处得知,历史上金东乡实际上有两个造纸场,分为上下两个造纸场。上造纸场位于西日卡村一个叫“卓”的地方,这里原始森林茂密,有丰富的造纸原料,造纸场地依山而建。造纸生产在夏季进行,该场盛产各种规格的高档公文书写纸。

当地年长者次仁说,不同的纸模规格有不同的纸浆重量标准。纸浆球有重一娘卡(约0.7斤),还有二娘卡和三娘卡。照此说法,三娘卡重的纸浆造出纸的重量应不少于2.1斤。过去市场上出售的最大纸叫“果参巴”,有门框那样大。西日卡村上造纸场生产的纸张质量最佳,不仅用于翻译经书,还可以制造纸币,当时噶厦政府的用纸全部来自金东,一般作为达赖、班禅和西藏噶厦政府及官员的写作公文用纸。金东纸尽管在市场上也有出售,但由于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

金东藏纸传承人拉吉

下造纸场位于金东乡康玛村,其规模要比上造纸场小得多。这里的泉水质轻、纯净,是理想的造纸用水。加之地形平坦,适宜扩大发展造纸规模,于是就在那里建造了西藏纸币造纸坊。藏钞用纸在工艺上有特殊要求,柔软性强,经久耐用,在部分钞纸夹层中印有“噶丹颇章却来朗杰”一行藏文水印,作为防伪标志。钞纸规格为20×30厘米,分属5个品种,日产量在500~900张左右。

金东藏纸之所以成为纸中上品,在于比其他任何纸张都轻,历经上千年既不会生虫,也不会被虫类和老鼠啃食,更不会因为时间久远而老化分解,纸张上写绘的字画不会模糊淡化。因此,虽然金东藏纸在外表上不如其他藏纸美观,却能被奉为藏纸中的上品。

艰辛做纸路

金东藏纸的全部材料均取自生长在雪域高原得天独有的野生植物,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才能完成制作,而且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经过严格把关,任何一个环节上出现纰漏,都会前功尽弃。

2006年5月,金东藏纸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地政府为了恢复这项技艺,选中了一个叫加里的本地女子来做传承。加里谈起接触藏纸工艺,也很偶然。1998年,她初中毕业去拉萨打工,进到一家生产藏香的工厂。工厂老板也想开发藏纸产品,专门请了尼木县一位会做藏纸的老人来教学。这位老人有自己的造纸作坊,不想将秘方与人分享,带着加里做纸,纸的颜色永远是发黑的。

加里回到金东乡,也只学了个“半吊子”手艺。她在工坊里做出许多五颜六色的纸灯,就像云南丽江小店里卖的纪念品一样。一位内地民间艺人见到后,便对她说:“做灯涉及器形,是设计师的工作范畴。你是个做金东藏纸的手艺人,就要老老实实把金东藏纸研究好。”

金东藏纸传承人在进行“撕皮”

没过多久,加里被当地政府定为金东藏纸传承人。为了把藏纸做好,她便四处寻访周围村庄在造纸坊工作过的老人。寻访一圈下来,还真发现东秀村一位叫拉吉的老人对工艺的叙述最清晰。拉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双目失明,十分希望这门工艺能够后继有人。

我后来见到了拉吉老人,她1934年生,13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便做了奴隶。18岁时,拉吉到康玛村藏钞厂做工。厂里女领主的儿子管上面的藏纸厂,女儿管下面的藏钞厂。男的上山砍伐做藏纸的材料,女的则负责剥皮、蒸煮等,拉吉在厂里什么都做,逐渐熟悉了金东藏纸的工艺流程。

“金东藏纸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产量低,随着传承人相继去世,面临失传的危险。”拉吉一直对金东藏纸的传承忧心忡忡。2006年,加里拜拉吉为师学艺,根据拉吉口述,她在家里慢慢生产。加里说,“每次我按照拉吉师父说的流程做完,都要拿给师父摸,她一摸就知道质量好坏,然后我就明白改进的方向了。”

孤独的精品

金东藏纸的工艺流程主要分为备料、制浆、浇造和晾晒四个阶段,其中仅备料就要经过砍伐、剥皮、去皮、煮料、捣料等十几个步骤,平均一天只能做一张45厘米×45厘米大小的纸。加里说:“这种原料的枝条一共有两层树皮。要去掉外层的黑皮和次层的青皮,剩下洁白的净皮再进行切割,最后的手感要像藏族女孩子结辫子用的丝线一样细滑。有一点树皮的残留物,最后都会影响纸张的颜色。同样,捣料是一件漫长枯燥的事情。为了让纸张具有最佳的韧性,人手握木槌敲打纸浆要达到四五个小时。”

金东藏纸的纸坊遗址

金东藏纸无法大规模生产,不仅因制造过程太过繁琐,还和造纸原料稀少有关。金东造纸原料是瑞香科的灌木绢毛瑞香,当地人称它作吉薪。每年5月份是采伐的最佳时间,此时绢毛瑞香树上开满黄花,远远望去格外耀眼,采伐工们只要向着远处闪动的黄花寻去,便很容易采集到原料。这时的树皮也最容易脱落。因此,原料砍伐的季节性很强,一旦过了开花季节,在乔木、灌木混交林中很难轻易地寻找到绢毛瑞香树。

为了生态环境不被破坏,政府限定每年只有300斤的砍伐量。作坊里,村民德吉卓嘎和卓玛次仁正在用刀剥皮。她们说,这些野生的吉薪很少,是金东藏纸未来扩大生产的“瓶颈”。朗县文物局局长群措说:“我们鼓励加里在附近试种的吉薪也成功了,下一步政府将支持金东藏纸扩大生产。”

2010年,当地政府已投入70万元,建起了金东藏纸加工制作坊,加里每年可以拿到5000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专项资金。可如今金东藏纸工坊规模依然很小,制作藏纸是件孤独寂寞的事情。在这间30平方米的小作坊里,常年只有加里一个人,她吃和住就在楼上,反复做同样的事情烦了,她也会在纸浆里掺入路边采下的野花,做出一张心中如梦似幻的图画。

做金东藏纸时进行捣浆

“因为产量少,金东藏纸价格很贵,一张A4大小的纸可能要卖30元。不过因为保存时间长,档案馆有很大需求,一些公司也买去做特色请帖、信封,总体还是供不应求。”加里说,金东藏纸恢复生产后,已经开发出笔记本、画册、书刊等产品,2013年她的作坊销售收入5万多元。

目前,国家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马盛德表示,金东藏纸是藏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对研究西藏的历史和民俗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下一步将支持金东藏纸拓展实用价值,帮助金东藏纸开拓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