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年代:【魏晋】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年代:【唐】 作者:【李峤】 体裁:【五绝】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长歌行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体裁:【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望洞庭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绝】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秋词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秋夕

年代:【唐】 作者:【杜牧】 体裁:【七绝】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虞美人

年代:【唐】 作者:【李煜】 体裁:【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1]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爱秋

年代:【宋】 作者:【释文珦】

宋玉悲秋我爱秋,清秋行乐胜春游。

林疎尽见山中石,更有寒泉带石流。

悲秋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

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

悲秋

年代:【唐】 作者:【卢殷】 体裁:【七绝】

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

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年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

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一宅无遗宇,舫舟荫门前。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果菜始复生,惊鸟尚未还。

中宵伫遥念,一盼周九天。

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

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

贞刚自有质,乃石乃非坚。

仰想东户时,馀粮宿中田,

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既已不遇兹,且遂灌我园。

秋思

年代:【唐】 作者:【张籍】 体裁:【乐府】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阏氏黄叶落,妾望自登台。

月出碧云断,单于秋色来。

胡兵沙塞合,汉使玉关回。

征客无归日,空悲蕙草摧。[一作李白诗]

秋思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古】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

寂寞余雨晴,萧条早寒至。

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

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成安感秋

年代:【宋】 作者:【寇准】

蝉噪木叶下,远客忽惊秋。

凝恨悲晚候,万绪皆如抽。

芳时同梦幻,急景如奔流。

念我何为者,年来生百忧。

贫居负胜事,壮岁伤羁游。

临民惭墨绶,垂钓思沧州。

达则济天下,穷当守一丘。

胡能效时辈,腼冒随沉浮。

池上早秋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酬乐天感秋凉见寄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律】

庭晚初辨色,林秋微有声。槿衰犹强笑,莲迥却多情。

檐燕归心动,鞲鹰俊气生。闲人占闲景,酒熟且同倾。

酬令狐相公秋怀见寄

年代:【唐】 作者:【刘禹锡】 体裁:【五律】

寂寞蝉声静,差池燕羽回。秋风怜越绝,朔气想台骀。

相去数千里,无因同一杯。殷勤望飞雁,新自塞垣来。

酬李侍御书记秋夕雨中病假见寄

年代:【唐】 作者:【孟郊】 体裁:【五古】

秋风绕衰柳,远客闻雨声。重兹阻良夕,孤坐唯积诚。

果枉移疾咏,中含嘉虑明。洗涤烦浊尽,视听昭旷生。

未觉衾枕倦,久为章奏婴。达人不宝药,所保在闲情。

酬乐天秋兴见赠,本句云:莫怪独吟秋兴苦,

年代:【唐】 作者:【元稹】

劝君休作悲秋赋,白发如星也任垂。

毕竟百年同是梦,长年何异少何为。

酬娄秀才寓居开元寺,早秋月夜病中见寄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客有故园思,潇湘生夜愁。病依居士室,梦绕羽人丘。

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壁空残月曙,门掩候虫秋。

谬委双金重,难征杂佩酬。碧霄无枉路,徒此助离忧。

酬梦得暮秋晴夜对月相忆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体裁:【五律】

霁月光如练,盈庭复满池。

秋深无热后,夜浅未寒时。

露叶团荒菊,风枝落病梨。

相思懒相访,应是各年衰。

酬韦渚秋夜有怀见寄

年代:【唐】 作者:【卢纶】 体裁:【五律】

萧条良夜永,秋草对衰颜。露下鸟初定,月明人自闲。

独悲无旧业,共喜出时艰。为问功成后,同游何处山。

初秋

年代:【唐】 作者:【孟浩然】 体裁:【七绝】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初秋

年代:【宋】 作者:【陆游】

雨气排残暑,风声送早秋。

拂窗闻叶落,绕井看萤流。

卧起须人助,炊舂尚自谋。

萧条岁将晚,百虑入搔头。

初秋对雨

年代:【宋】 作者:【张耒】

闭户理残编,疏慵得自便。

朝凉清病思,秋雨对高眠。

屋冷深藏燕,槐疏混抱蝉。

所欣堂下菊,芳意已鲜鲜。

初秋即事

年代:【宋】 作者:【陆游】

帘栊雨过不胜清,秋气依依似有情。

高栋尚余双燕宿,短莎先放百虫鸣。

挑灯剩欲开书秩,擘蟹时须近酒觵。

却愧邻家常作苦,探租黄犊待寒耕。

初秋寄友人

年代:【唐】 作者:【温庭筠】 体裁:【五律】

闲梦正悠悠,凉风生竹楼。夜琴知欲雨,晓簟觉新秋。

独鸟楚山远,一蝉关树愁。凭将离别恨,江外问同游。

初秋寄友人

年代:【唐】 作者:【罗隐】 体裁:【五律】

九华曾屏迹,罹乱与心违。是处堪终老,新秋又未归。

病中芳草歇,愁里白云飞。樵侣兼同志,音书近亦稀。

初秋寄子由

年代:【宋】 作者:【苏轼】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

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万叶穿户牖。

子起寻裌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勿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堂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初秋书感

年代:【宋】 作者:【陆游】

流年冉冉不容追,余息厌厌只自知。

马革裹尺违壮志,鹿门采药卜幽期。

林蝉委蜕仙何远,巢燕成雏去已迟。

触事尔来多感慨,北窗闲赋早秋诗。

初秋玩月

年代:【宋】 作者:【杨万里】

月华只是寻常月,如何入秋顿清绝。

泼在中庭满地冰,飞上寒窗一堂雪。

今霄无雨风亦无,凉气却如风雨余。

九州四海几人看,作意独来寻老夫。

仙人餐霞燕朝日,老夫不顾受此术。

不如掇月入杯中,酒浪月波供一吸。

老夫病肺怯清秋,对酒不饮月莫愁。

老夫未眠月未落,相伴且到三更头。

初秋雨晴

年代:【宋】 作者:【朱淑真】 体裁:【七绝】

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

浮云尽逐黄昏去,楼角新蟾挂玉钩。

初秋属疾

年代:【宋】 作者:【刘筠】

秋阴凄淡隔重城,一亩居仍近禁营。

汉苑楼台沉暮影,谢家鼓吹发新声。

烟昏露井残桃坠,叶下凉波独鸟惊。

节物变衰吟更苦,可堪漳浦卧刘桢。

春花秋色

年代:【宋】 作者:【潘牥】

似觉山桃野杏非,耻将浓绿眩群姿。

向天乞入秋风队,兰菊中间入片时。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诗词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诗词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表达人生无奈洒脱的诗句

1、《凉州词二首·其一》唐代:王翰

原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精美的夜光杯之中,歌伎们弹奏起急促欢快的琵琶声助兴催饮,想到即将跨马奔赴沙场杀敌报国,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今日一定要一醉方休,即使醉倒在战场上又何妨?此次出征为国效力,本来就打算马革裹尸,没有准备活着回来。

2、《登幽州台歌》唐代: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3、《易水歌》先秦:荆轲

原文: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译文:风萧萧地响把易水岸边吹得很冷,壮士去了就再也不回来了。刺杀秦王就像是到虎穴到龙宫一样危险啊,但是我们的英雄英勇的气概,连仰天吐气都能形成白虹。

4、《狱中题壁》近现代:谭嗣同

原文: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译文:逃亡生活是如此紧张,看到有人家就上门投宿,我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也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我横刀而出,仰天大笑,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5、《将进酒》唐代: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见,汹涌奔腾的黄河之水,有如从天上倾泻而来?它滚滚东去,奔向东海,永远不会回还。你难道没有看见,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早晨还是满头青丝,傍晚却变得如雪一般。

因此,人生在世每逢得意之时,理应尽情欢乐,切莫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明月。既然老天造就了我这栋梁之材,就一定会有用武之地,即使散尽了千两黄金,也会重新得到。烹羊宰牛姑且尽情享乐,今日相逢,我们真要干杯三百。

岑夫子,丹丘生,请快喝不要停,我为你唱一首歌,请你们侧耳为我细细听。在钟鼓齐鸣中享受丰美食物的豪华生活并不值得珍贵,但愿永远沉醉不愿清醒。自古以来那些圣贤无不感到孤独寂寞,唯有寄情美酒的人才能留下美名。

陈王曹植过去曾在平乐观大摆酒宴,即使一斗酒价值十千也在所不惜,恣意畅饮。主人啊,你为什么说钱已经不多,快快去买酒来让我们一起喝个够。牵来名贵的五花马,取出价钱昂贵的千金裘,统统用来换美酒,让我们共同来消融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天凉好个秋是什么意思?

语出辛弃疾《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时值词人贬官外流之际,心情灰暗,抑郁。遂发人是物非之感。垂髫总角之时,不知世事艰辛,爱赋诗词,却缺乏人生阅历,只好独上高楼,拍遍栏杆,装做老成,沧桑之感。而待诗人真正经历人生起伏,宦海沉浮之后,一腔尽忠报国的赤胆忠心被南宋小朝廷泼了一大盆冷水。真真愁,真真苦。他想怒问苍天,他想斥述厚土,但这些愤怒,悲伤到了嘴边,却化为一声叹息,天凉了~至真的悲凉,沧桑,被这句“却道天凉好个秋”诠释的完美。悲伤到极点,不是嚎啕大哭,而是默默的在心里咀嚼。

推荐:梁衡的《栏杆拍遍》

秋浦歌的诗句意思

《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

《秋浦歌》的原文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后两句“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是说:照着清亮的铜镜,看到自己萧萧白发,简直没法知道自己的头发怎么会变得这样的白。通过向自己的提问,进一步加强对“愁”字的刻画,抒写了诗人愁肠百结难以自解的苦衷。“秋霜”代指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自古诗人多悲秋 但却说秋天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这是为什么?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紧承上片意,写景,写的是真实感受。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妩媚。但却绝对不是“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假如说在这两句中,于秋风春光,尚无所轩轾;那么,紧接着写道:“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就于秋风春光,已有所抑扬了。为什么“胜似春光”?春天里哪能有这天高气爽、江净波平的既鲜明又绚丽的寥廓景象呢?“廖廓江天万里霜”,这可同杜甫的“天宇清霜净,公堂宿雾披”,大不相同。同是秋霜,杜甫联想到的是“公堂”,联想到的是“春光”。而以秋比春,所作出的审美评价,显然根据不全然在于春与秋的自然属性,关键还是在诗人的战斗性格更喜欢劲厉,不接近妩媚。因而在这种借景抒情之中,自然便有了寓意,有了寄托。“秋风劲”使人联想到如花似锦的和平生活。于是“胜似春光”,便是合乎逻辑的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