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朱艳霞

截至目前,保险机构重资产打造的养老社区已开业近20家。大批长期资金投入之后,如何运营这些养老社区?如何提高入住率?如何更好地为主业服务?都是保险机构必须要思考并解决的难题。

近期,《中国银行保险报》采访了多家已运营养老社区的保险机构,发现存在入住率“冷热不均”的情况。这些险企办的养老机构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入住者的支付能力方面都有一些尝试。

入住率“冷热不均” 护理区“一床难求”

□记者 朱艳霞

《中国银行保险报》了解到,目前,保险机构运营的养老社区入住率呈现“冷热不均”的状况,一些养老社区入住率未达预期,运营成本高,带动保险销售效果较弱。同时,也存在活力型社区入住率不高,而护理区“一床难求”的情况。

入住率提升是“慢热”过程

业内普遍认为,重资产的养老社区达到一定入住率时,可以满足保险资金长周期投资收益的要求。天风证券曾在研报中提到,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养老社区入住率如果能达到65%-70%,就可达到运营盈亏平衡。

截至2021年上半年末,已有部分重资产养老社区的入住率达到这一标准。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开业的泰康之家·燕园一期入住率达99%以上,2016年开业的泰康之家·申园一期入住率95%,2017年开业的新华家园北京莲花池尊享公寓入住率为70%,2018年开业的泰康之家·蜀园一期入住率超90%。

但是,也存在一些入住率低于预期的情况。“新开业的养老社区普遍存在入住率低这一时期,一个阶段后才会上升。保险企业做养老运营能够盈利的并不多,还处于爬坡期,尤其是养老机构入住率的提升,是一个慢热过程。养老社区一旦住满,会处于长期满员状态,较少出现入住率大幅起落的情况,盈利性相对稳健。”大家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业内普遍认为,提高养老社区入住率,一方面可能需要进行机构管理运营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需要时间进行品牌宣传,并通过口碑机制扩大影响力。

护理型社区是刚需

事实上,当前有些养老社区入住率未达预期,原因之一是,其中的活力型社区(也就是身体健康的老人自理区)入住率偏低,而专业护理区往往“一床难求”。

“选择这里,我最看重的是养老社区内的二级康复医院,我和先生老了以后,如果有一人生了重病,住在这里既能得到不错的医疗护理服务,也可以每天见面,多陪在彼此身边。”已经购买了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张女士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

《中国银行保险报》梳理发现,当前保险机构已经运营的养老社区可以细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活力型社区 医务室;第二类是活力型社区 护理型社区 医务室;第三类是活力型社区 护理型社区 康复医院。其中,第三类入住率和需求量都较高。

那些已经入住了养老社区或购买了养老社区入住资格的消费者,最的不是高端养老社区良好的居住环境,而是养老社区能够提供的医疗、康复等专业服务,因为年纪大了之后对于医疗的需求更为迫切。

保险机构当前的运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已经投入运营2家养老社区,新华家园北京莲花池尊享公寓楼下配建有二级康复医院,而新华家园海南博鳌乐享社区是活力型养老养生社区,因主要面向新华保险内部客户、季节性较强等因素影响,年平均入住率不是很高。比较来看,护理型社区较为刚需,入住率更高。

“我们认为,养老社区配备一定水平的医疗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新华保险未来投资建设养老社区时,会充分考虑入住客户的医疗和健康管理需求,根据项目类型和周边医疗资源情况合理做好医疗健康配套。” 上述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合众人寿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公司于2010年率先投资兴建养老社区,至今已投资、兴建、并正式运营3家养老社区,其中武汉养老社区和沈阳养老社区属于第二类,南宁养老社区属于第一类。专业护理型社区一直处于满载运行状态。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活力型社区入住率不高,而护理型社区“一床难求”的情况比较普遍,所以保险机构也在调整服务结构,因时而变,以适应市场的需要。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医养结合的养老社区才有前景,而且这种趋势未来会越来越明显。

养老护理:留住人才是关键

□记者 朱艳霞

一位考察了多个养老社区,最终决定入住国寿嘉园的长者感慨地说:“这儿环境好,社区工作人员很专业,看着一群年轻人在身边,觉得自己都变年轻了。”

近日,中国人寿首个医养结合型养老养生社区国寿嘉园·天津乐境正式开业。《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一般养老院护理人员年龄偏大不同的是,这里有一支非常年轻的专业照护团队,平均年龄28岁左右。

据了解,加速布局养老社区之际,保险公司日益察觉养老护理专业人才缺失的压力,已将培养养老护理人才提上日程,特别是加大年轻护理员的培养,以期在未来的康养产业竞争中占据优势。

缺口巨大

我国已进入新一轮老龄化加速时期。

日前,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老年护理、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安宁疗护等一直是我国护理领域的短板弱项,我国目前2.64亿老年人中有4000万左右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多达600多万名,但是我国目前仅有50多万名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

另外,养老护理员目前并未作为专业的职业设置,从业人员整体文化水平偏低,缺乏职业认证和专门的职业培训,无法满足群众多层次的护理服务需求。

根据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一项课题组的调查分析,全国养老机构专业护理人员仅占12.21%,养老护理员学历水平集中于初中以及中专学历,教育水平较低且接受的培训不足,护理人员队伍整体文化素质较低。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现阶段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基本以40岁、50岁人员为主。在北京,很多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主要来源为外来农民工,且用工形式以临时工与合同工为主。

定向培养

鉴于当前养老服务业人才的严重缺失现状,除了外聘关键人才,保险机构运营的养老社区均采取自行培养人才的方式,构建人才梯队。

“我们提前6年就开始储备养老护理人才了。”国寿嘉园相关负责人对《中国银行保险报》表示,中国人寿从2013年开始布局核心城市养老产业,2015年,即与保险职业学院启动了养老人才储备培养计划,共建养老养生服务与管理订单班。从2018年开始,订单班毕业生开始在中国人寿养老社区工作,目前已有200余名订单班毕业生和实习生分布在中国人寿各个养老社区中。

此外,国寿嘉园·乐境在与保险职业学院合作养老服务订单班的基础上,与国内率先设立老年护理专业的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设立国家级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等两家医学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行专业人才培养。

其他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方式。据泰康保险集团介绍,公司已经与全国数十家大中专职业学校形成合作关系,通过与这些院校签订定向人才培养协议来支持泰康各地的养老业务发展。

“因为每个养老社区的定位、服务内容和要求都不同,所以我们需要根据社区的运营情况和服务标准进行具体的培训及管理。”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的护理员团队中有30%来自大中专院校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学生。

留住人才

养老护理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即使进入养老机构工作,岗位流失率也较高。据统计,从全国养老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学生到岗第一年的流失率可能达到30%,第二年50%,第三年70%。

将年轻的养老护理员“定制”到养老社区中,如何留住这些人,是保险机构运营养老社区面临的一道必答题。

上述国寿嘉园相关负责人认为,薪酬、福利、考核、评价等是必要条件。基于这一理念,他们给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从最初的护理员、资深护理员到管理岗位的职业发展通道,随着职级的不断提升,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此外,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选择到中国人寿集团及旗下公司从事其他工作。

合众人寿表示,为了调动年轻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公司针对一线员工专门设立“护理师星级员工评定制度(1级~5级)”,每年进行考核评定,并与薪酬挂钩;同时在薪酬待遇上,对于年轻的员工,在工资上给予年龄补贴,从而吸引鼓励年轻护理人员。

通过护理员星级评定,基层护理人员可晋升为护理组长、护理主管、护理经理等,建立了明确的职业晋升体系。同时,该公司开发了一套完善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设置养老护理专业课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定期开展护理规范、康复训练心理疏导等技能的交流、培训及训练,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综合能力。

此外,一线养老护理员的社会认同问题也亟须得到。事实上,养老护理并不是一个短期、临时性的工作,而是一个可以终生从事的专业职业。

“泰康之家的年轻护理员在内部上升有两个通道,专业通道和管理通道,双通道发展。”泰康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专业的培训,她们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生活护理,更多包含文娱活动组织带动、运动康复实施、营养管理、健康宣教等等,她们是有专业技能的、备受尊重的、有职业前景的专业人才。

如何跨越支付门槛 长护险来帮忙

□记者 朱艳霞

当前,保险机构投资兴建的养老社区绝大多数属于高端产品线,与特定保险产品结合,获得入住资格,而入住“门槛”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此外,还需负担一定的入住费用,包括房费、餐费、护理费以及医疗费用等,一般活力型社区每月收取的费用就达万元,护理区的费用则要在此基础上根据服务项目增加收费。

如何提高入住者的支付能力?保险机构在积极探索。

年金保险所产生的生存金及红利,可以用来支付退休后入住养老社区所需的部分费用。2012年泰康推出国内首款将虚拟保险产品与医养实体相结合的综合养老计划。泰康曾表示,客户入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后,可选择将保险利益直接支付养老社区的月费或护理费等,解决养老社区服务支付问题。

业内普遍认为,通过长期护理保险、医疗险、重疾险等可对接养老社区的部分费用和服务。此外,配套医院能否介入医保支付也是影响入住率的重要因素。

我国自2016年起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根据国家医保局数据,截至目前,全国49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参保人数达1.34亿人,累计享受待遇人数152万人。

“国寿嘉园·乐境是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机构,参保老人如果符合相关失能标准,每个月可以领取一笔费用,但是这笔费用远远不够支付这里的花销。”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商业护理保险还未与养老社区衔接。

事实上,我国商业护理保险一直发展缓慢。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与中国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8-2019中国长期护理调研报告》显示,66%受访的成年人对自身失能风险持过于乐观的态度,低估了未来的护理需要。与失能风险直接相关的长期护理保险在各类商业人身险中的购买率最低。

业内普遍认为,商业护理保险的发展有赖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护理服务规范和质量评价标准的统一。因此,从长期来看,提高入住养老社区的支付能力,需加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落地,鼓励发展商业性护理险,还可以对保险公司开展商业性护理险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撬动商业护理险的需求杠杆。

同时,当前政府对民营医院的医保资格认定条件逐渐放松,且养老机构内的医院限制更少,因此,养老社区配套的医院也在积极申请医保定点。

“在已开业的7家养老社区配套医院中,已经有6家医院是医保定点,7月刚刚开业的大清谷医院也在积极地申请。”泰康保险相关负责人介绍。

新华保险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家园北京莲花池尊享公寓楼下配建有北京新华卓越康复医院,是二级康复医院,目前正在申请成为医保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