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魏文帝曹丕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

  1. 第一类为宴游诗。多写游赏之乐,文词富丽,多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代表作有《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等。

  2. 第二类是言志之作。主要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于水火,避免涂炭的决心,代表作有《黎阳作诗》三首。

  3.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这一类诗体现了曹丕诗的水平。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同时.《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曹丕写的诗词?

曹丕写的诗词有《秋胡行》、《钓竿行》、《煌煌京洛行》、《大墙上蒿行》、《临高台》等。

秋胡行

[魏晋]曹丕

泛泛绿池。中有浮萍。寄身流波。随风靡倾。芙蓉含芳。菡萏垂荣。夕佩其英。采之遗谁。所思在庭。双鱼比目。鸳鸯交颈。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钓竿行

[魏晋]曹丕

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

煌煌京洛行

[魏晋]曹丕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大墙上蒿行

[魏晋]曹丕

阳春无不长成。草木羣类随大风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独立一何茕。四时舍我驱驰。今我隐约欲何为。人生居天壤间。忽如飞鸟栖枯枝。我今隐约欲何为。适君身体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尝。冬被貂鼲温瞹。夏当服绮罗轻凉。行力自苦。我将欲何为。不及君少壮之时。乘坚车。策肥马良。上有沧浪之天。今我难得久来视。下有蠕蠕之地。今我难得久来履。何不恣意遨游。从君所喜。带我宝剑。今尔何为自低卬。悲丽平壮观。白如积…

临高台

[魏晋]曹丕

临台行高。高以轩。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黄鹄往且翻。行为臣。当尽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曹丕的诗歌代表作之一是什么

燕歌行二首·其一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

煌煌京洛行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夭夭园桃,无子空长。虚美难假,偏轮不行。 淮阴五刑,鸟尽弓藏。保身全名,独有子房。 大愤不收,褒衣无带。多言寡诚,抵令事败。 苏秦之说,六国以亡。倾侧卖主,车裂固当。 贤矣陈轸,忠而有谋。楚怀不从,祸卒不救。 祸夫吴起,智小谋大,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智矣燕昭,可谓得臣。 峨峨仲连,齐之高士,北辞千金,东蹈沧海。 >>

善哉行·其一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

清河作诗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方舟戏长水。 湛澹自浮沉。 弦歌发中流。 悲响有余音。 音声入君怀。 凄怆伤人心。 心伤安所念。 但愿恩情深。 愿为晨风鸟。 双飞翔北林。 >>

燕歌行二首·其二

[作者] 曹丕[朝代] 魏晋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形颜,谁能怀忧

曹丕的代表诗歌是什么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Yā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除了李煜和曹丕,中国古代算的上是文学家的皇帝还有谁?请帮我写出他们代表作的名称,谢谢

李煜和曹丕算是代表,不过宋徽宗赵佶也可以算。宋代著名亡国之君,靖康之耻被掳的皇帝之一。宋代著名书法家,画家,词人(他的绘画和书法更出名一些)。宋徽宗虽昏庸,但在文艺上的造诣旷古未有。其书法独创瘦金体,为世人所推崇。画风也独具一格。其诗词作品主要在被掳之后较多。

<醉落魄>

无言哽噎,看灯记得年时节。 行行指月行行说。愿月常圆,休要暂时缺。 今年华市灯罗列,好灯争奈人心别。 人前不敢分明说。不忍抬头,羞见旧时月。

<燕山亭>

裁翦冰绡,轻叠数重,冷淡燕脂匀注。 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 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 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 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 无据。和梦也、有时不做。

<小重山>

罗绮生香娇上春。金莲开陵海,艳都城。 宝舆回望翠峰青。东风鼓,吹下半天星。 万井贺升平。行歌花满路,月随人。 龙楼一点玉灯明。箫韶远,高宴在蓬瀛。

还有许多有文采的皇帝,不过有的成就不高。比如乾隆帝,一生著诗万首,也未见有价值极高的,纵观皇帝之中,昏庸者与亡国之君深切体会到凄凉之时,才会真正写出有价值的东西,否则身在庙堂,不知疾苦,永远不可成家。

曹操 曹植 曹丕怎样的诗文风格

  曹操 曹植 曹丕怎样的诗文风格

  曹操:

  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曹丕

  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三曹的评价及作品分析

  曹操:

  诗歌的突出成就:

  ①曹操诗是学习汉乐府结出的硕果。他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比如《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写当时的社会现实。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

  ②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短歌行》等诗“汉人乐府本色尚存。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含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骨直,甚有悲凉之句。

  ③就艺术形式而言,曹操的四言诗也为已经板滞僵化了的四言诗体注入了活力。

  作品:

  《蒿里行》

  找出诗中名句并说明?

  答:“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你认为锺惺〈古诗归〉评此诗说“汉末之实录,真诗史也”的评论如何?

  答:诗歌首写群雄起兵,次叙军阀混战,末言人民遭殃,真实而概括地记录了东汉末年诸侯拥兵自重,为争夺权利而互相残杀,至使百姓遭殃的受沉重灾难的黑暗的社会现实。特别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大幅度地勾画出了战乱时代百姓悲惨的生活画面深刻反映了战乱破坏的严重,控诉了军阀的罪行。

  《短歌行》

  举例说明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及此诗的语言特点?

  答:以“朝露”比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比喻才德高盛。以山、海比喻胸怀宽阔,招纳人才越多越好;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积极向上的情绪。

  本诗主旨(思想感情)?

  答:诗歌开头便抒写自己对时光流逝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接着通过思念贤才,宴饮嘉宾的描写,表现了他求贤若渴的急切心情,最后用周公吐脯的典故,抒发其延揽贤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宏大理想。

  艺术特点?

  答:①这首诗在表达感情上运用诗经成句②诗中运用典故表达③运用比兴手法贴切恰当④语言质朴自然,在深沉的忧郁之中激荡着一股慷慨激昂的向上情绪。

  曹丕

  诗歌分类:1、宴游诗 2、抒情言志诗 3、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

  作品:

  《燕歌行》

  前四句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前两句比兴手法领起下文造成气氛的作用。后两句增加气氛,大雁南飞更能勾起对子女丈夫的思念之情。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

  简析这首诗的感情内容?

  这首《燕歌行》着意描写出一幅萧条寂寞的深秋景象,接着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拟闺中少妇在秋夜思念出门未归的丈夫,倾诉自己独处空房,对月伤感的怀抱,最后以牛郎织女的故事比喻自己相思的衷肠。

  艺术特点?

  答:全诗于写景抒情为一体,秋天的悲凉气氛为少妇的孤独寂寞情怀起了烘托和渲染的作用。而一韵到底,句句押韵的形式,更适合于婉转抒情的舒缓旋律,流畅的语言,抑扬的节奏,使全诗产生出一种感伤的情调和音韵和谐的美感。

  曹植

  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快乐、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主要表达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内容可分四类:一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瞒。代表作《赠白马王彪》

  二:用思弃妇寄托身世,表白心迹。

  三:述志诗。

  四:游仙诗

  如何理解锺嵘《诗品》对曹植诗歌的评价?

  答:1、这一评价准确而高度概括指出了曹植诗歌最突出的特点,也就是说其诗内容充实而丰富,多慷慨多悲愤之气。艺术表现形式上注意辞藻的华美从而形成了既华丽绮焕的浑厚雄健艺术风格。曹植一生热爱于功名,追求理想遭遇挫折后,壮志不衰,对抗迫害面对迫害转而有和多悲愤之情。所以诗歌充满追求与反抗,富有气势和力量,这就形成了他诗歌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的一面。骨气奇高主要指他诗歌的内容。

  2、在艺术上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汗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加以改造和创新,描写细致,辞藻华美,使诗歌逐渐文人化,从而造成了他的诗歌辞藻华茂的一面。

  谈曹植对五言诗发展的贡献?

  答: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写作无言诗的文人,他现存诗歌九十馀首,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涵了《楚词》窈窕深邃的奇橘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他的诗又有自己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这是一个时代的事业,却通过曹植一个人完成了”。

  诗歌分析:

  《白马篇》

  中心内容?为什么说这也是他的自况诗?

  答:这首诗热情赞颂了边塞游侠儿驰骋沙场,奋勇杀敌,保卫边疆的英雄行为和忧国忘私、视死如归的爱国思想。曹植“生乎乱,长乎军”又素以国仇为念,所以此诗写来情意昂然,显然寄托着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志愿。朱乾〈乐府正义〉说“此寓意与幽并游侠,实自况也”

  此诗是怎样用铺陈的手法描写游侠儿的?

  答:1、开头两句烘云托月的表现出游侠儿的高超骑术,豪迈气概。

  2、借问四句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补叙游侠儿来历。

  3、以下8句刻意描绘了游侠儿的超群武艺,用了“破”“摧”“接”“散”四个动词,从不同的方位,表现了他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又以“猴猿”“豹螭”为喻说明他的敏捷灵巧和勇猛。

  4、‘边城’以下四句写了游侠儿驰骋沙场杀敌的情形,

  5、最后8句表达了游侠儿报效国家,视死如归的内心世界总之这首诗既有外在形象描绘又有内在心理刻画,成功地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赠白马王彪并序》

  曹植后期作品,一首五言诗。

  写作背景:1、京城会节气

  2、曹彰暴死了

  3、使者不允许他们手足同行

  4、使曹植内心愤恨因此作了此篇文章

  思想内容:它以赠别的形式,抒写了诗人悼死痛生、手足离异的愤恨,全诗紧扣“愤恨”这一中心,以曲折的笔触,分析描写了自己对京都的的眷恋,在途中的艰难,对自身的感伤,对任城王的哀悼,对白马王的劝慰以及对前途的忧惧。字里行间流露出哀伤、苦闷、恐惧的情绪,揭露了曹丕骨肉相残的狠毒与阴险,深刻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权利斗争的尖锐复杂和冷酷无情。

  艺术特点:全诗叙事、抒情、议论有机结合在一起,叙“归番”之事,状残秋之景,抒亲爱离居之情,发小人离间,人生无常之论,移情于事、理之中,成功地传达生死离别的沉痛感情。造成特有的阴郁悲怆的气氛,真切动人。

  结构特点:借鉴《诗经·大雅·文王》的蝉联顶针手法,造成特殊的章节结构和层层递进的抒情气氛,不仅使情感得以绵密细致地表达,而且加强了诗的音响节奏,从而使作品结构更加紧密,内容和形式谐统一。语多对称,辞藻华丽,开启了文人诗歌“辞藻华茂”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