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高考时节,安徽有一个地方必定会登上热搜,宏大的送考场面、艰辛的伴读生活、高的离谱的本科上线率,这些风光的、艰辛的的场景都是出自安徽西南部的一个山区小镇:毛坦厂镇,因为这个镇子里有一所安徽省重点初中:毛坦厂中学。

说来也是一桩美谈,安徽有两个地方学校比地名更加出名,一个是合肥,一个是毛坦厂镇。前者是因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后者是因为毛坦厂中学。

教育界有南毛坦北衡水的说法,河北跟安徽能分别诞生两所顶级中学的原因是有些相同的,两省都是人口大省,顶级教育资源稀缺,如果形容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安徽河北的的高考的难度最起码还要上升一个档次。

毛坦厂中学每年的应届毕业生一大部分都是复读生,也就是上一年在别的学校高考失利又来到毛坦厂重新奋斗一年的学生。很多人都经历过高三时代,可以说在整个读书生涯里高三那年的压力要远远大于其他年级,能够选择重新复读一年尤其是去毛坦厂中学复习的学生一般都是意志比较的坚定的那一类学生,为什么我要这么说?

毛坦厂中学位于舒城、霍山、金安三县区交界的毛坦厂镇,整个镇子没有任何娱乐场所,最多的场所就是饭店、民房跟书店。曾经有人在毛坦厂镇开了一间网吧,开业还没几天就倒闭了,因为镇子上只有三种人:当地住户、学生、学生家长。网吧在当地完全没有生存的土壤,所有人的焦点都是学生的学习。

毛坦厂的学生每年要做5000份试卷,你没有看错,是5000份,平均每天要做15份试卷,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这仅仅是毛坦厂中学学生的日常。走近教室去看,无论什么时候,每个学生的课桌上都摆满了高高的试卷,每个人都在奋笔疾书,他们知道他们来这所学校是为了什么,知道这份罪意味着什么。

毛坦厂中学很多学生的家庭都是工薪阶层或者打工一族,为了能够为孩子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母亲往往都会选择伴读,母亲独自带着孩子在学校旁边租房子住,为孩子洗衣做饭,每天天不亮就为孩子准备早餐,吃过早餐之后就要把昨天孩子换下的衣服洗干净,然后去买菜做饭。做好饭以后用饭盒装好送到学校门口,有的孩子为了节省时间就在学校栅栏旁边匆匆吃完母亲送来的饭菜然后回到教室继续学习。孩子吃过饭以后母亲才会有稍微宽裕的休息时间,下午的时候再去买些新鲜的食材准备晚饭,鸡鸭鱼肉是孩子饭桌上的常客,因为再苦不能苦了学习的孩子。

安徽自古就特别重视教育问题,作风粗犷的皖北诞生了建安文学,皖中诞生了桐城派文学、皖南诞生了徽商文学。虽然有着些许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

安徽自古也是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经常泛滥的淮河给皖北平原的安徽人带来了绵绵不绝的灾难,辛辛苦苦一年的庄家很可能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那时候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奢望,拖家带口的乞讨求生更是轮番上演。战乱时期,地处战略要地的安徽也饱受兵祸之苦,太平天国时期,皖北的捻军,皖南的天平军甚至湘军都对安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皖南地区的人口至今没有恢复到鼎盛时期的数量。

都说安徽南北差异大,安徽最没有差异的地方就是对待孩子的教育,皖北知道读书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就是砸锅卖铁也会无限制供应孩子上学。皖南则是鱼米之乡,文风盛行,读书的传统根深蒂固。

毛坦厂中学能够诞生在安徽有着大环境的驱使,也有着安徽人民对教育孜孜不倦的追求。纵然这所学校有褒有贬,可是那些批评毛坦厂把学校变成军事化工厂的人永远都不会懂这所学校正源源不断的改变成千上万的安徽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