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每个人成长的养分。

对于一个缺爱的人来说,在身体上,可能不会留下伤疤,可是在心里,却难免会产生一些缺失感。

在不同的关系里,爱有着不同的形式与表现,但它通常是由以下4个元素构成的:

  • 陪伴

  • 接纳

  • 关心

  • 信任

当一个人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那么TA往往无法将这4种爱的感受,传递给自己所爱的人。

当真爱来临时,也更有可能会激发他们内心的防御机制,而表现出以下几种行为。

害怕分离

在感情里,有一些人,会表现出很强的粘性。

而对很多人来说,这也成为了爱情里的一个很大的困扰。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对于陪伴的需求,往往与童年时期所获得的陪伴与关注成反比。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婴儿到了2-3岁才能够习得一种名为“客体恒常性”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意识到,那些从我们视线中离开的人事物并不是消失了,他们依然存在,只是暂时的离开了我们的实现。

没有一个父母能够一直陪伴在孩子身边,因此,在3岁之前,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验过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但如果分离的时间过长,缺乏足够的陪伴,那么一个人就会更倾向于形成一种非安全性的依恋关系,在亲密关系里,对于陪伴的需求也会变得特别强烈。

不自觉的表现出自己糟糕的一面

大多数人,总是习惯把自己糟糕的一面,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一个人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一种行为模式,往往是由于在童年时期,没有获得足够的认可与接纳,因此,在亲密关系里,表现出自己糟糕的一面,实际上是为了重新找回那种被无条件接纳与信任的感觉。

缺爱的人,所受到的关注与认可,往往是有条件的。

也就是说,我们只有表现出自己“好”的一面,才能够获得父母的认可。

因此,那个被压抑了的“坏小孩”,依然会在亲密关系不自觉的表露出来,因为那一部分的“我”,依然渴望获得一种存在的感觉。

不断的索取关心

“你一点也不关心我。”

在感情里,这是一句出现频率很高的话。

每个人对于关注,都是有需求的。

因为作为一个孩子,想要健康的生存下来,我们首先需要父母的关注,因为那时候的我们,还未习得主动去获取食物的生存能力。

缺乏关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因此,缺爱的人也会更加主动地去索取关心,因为小时候经常体验到生理与心理上的匮乏感,也就会更加容易养成囤积的习惯。

即使在感情里,能够感受到对方的真心,我们往往也需要去囤积更多的“爱”,来满足自己内心的那种不安全感。

多疑

缺乏爱的生活环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充满危险的。

一个缺爱的人,也会对自己生活的环境缺乏足够的信任感。

TA会认为,自己的周围是存在着很多潜在的危险的,特别是那些与自己最亲密的人,因为他们与自己的距离最近,因此,也更加容易伤害到自己。

习惯性的胡思乱想,以及负面的思考模式,通常也是一个人缺爱的一种表现。

爱,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对这个世界的信任感,而只有我们相信自己是安全的,一个人才会放心地去交出自己的真心。

没有一个人拥有完美的童年,对于每个人来说,内心对于爱,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匮乏感。

事实上,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成年人,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一部分的爱。

因此,我们都具备了一定的爱的能力,可以去陪伴、接纳、关心与信任自己所爱的人。

同时,我们也一定拥有了一种爱自己的能力,去接纳真实的自己,然后把这份爱传递下去。

发表回复

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