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曹操生性多疑,极为自负,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奸雄之一。在三国的舞台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孔融生性正直,公谨,忠心汉室,不屈强权。而据《后汉书·孔融传》记载:”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由此也更可见孔融的良好品行。

但是孔融在长大之后的事,却甚少有人知晓。历史上的孔融,为孔子的世孙,自小对儒家思想便是耳濡目染,思想道德修养极高,同时也富有极好的文学修养。但可惜的是,他生在乱世,才能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相反,其死于一代奸雄曹操之手,并株连九族。但死前其子的一句话,却成为千古名句。那么这句话究竟是什么呢?

第一、孔融生性正直,在曹操麾下多次言辞激烈,引曹操不快。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而开头我们便提到了,孔融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家学渊源不可谓不深厚。而孔融本身更是少有异才,不仅尊敬师长,更尊老爱幼,与人为善。

而且自小也十分伶牙俐齿,善与人争辩。又因腹有才华,学富五车,出身名门。而其直率不屈的性格,也随着孔融做官,一同带到了他的仕途与官场。在汉献帝即位后,孔融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以及北海相,时称为”孔北海”。为官期间,也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后兼领青州刺史。

但这样的性格,是福,亦是祸。公元196年,汉献帝迁都许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借汉献帝名义征召孔融为少府。此时,但说到底,曹操最根本的目的。还是希望借助孔融的名气,吸引更多的人才,扩张势力。但孔融生性正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让孔融极为鄙视,对于曹操,自然也看不上眼。

第二、孔融曾多次与曹操对峙,但曹操或因忌惮其才能名声,并未下手。

在孔融被曹操招入朝堂后,其便对曹操的人品十分不耻。且曹操多次滥杀无辜,凌驾于汉帝刘协之上,更是与孔融多年来接受的教育背道而驰,于是,孔融便时常对曹操加以讥讽,言辞激烈。而从这时开始,曹操便对孔融心有不满。

后来,因为刘表未按时上缴贡品,多次蔑视朝廷权威,以曹操为首的朝臣便主张讨伐刘表,以示帝威。但孔融却与曹操正面相抗,说刘表虽昏庸僭越,罪大恶极,但若讨伐刘表,对整个国家来说并无好处。但孔融真实的意图,曹操也是心知肚明的,不过是想保留汉室宗亲的实力,以求推翻自己而已。

这一举动,更让曹操对孔融十分不满。而在曹操攻打邺城时,看中了袁绍的儿媳甄宓,想将其据为己有。但后来甄宓却被其子曹丕看中,并收取房中。而孔融在知道此事后,便写信对曹操加以嘲讽。而在建安十二年,曹操讨伐乌桓,孔融又对曹操是一顿嘲讽,言及”大将军远征,萧条海外。昔肃慎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

第三、孔融与曹操二人水火不容,被曹操诛杀九族,其子一句话流传至今。

除了上述孔融对曹操的嘲笑之外,还有一件事,让曹操对其彻底难以容忍。此事,便是戒酒令。按理来说,三国时期战乱四起,粮食匮乏,曹操颁布禁酒令,本意也是避免粮食浪费,这本是好事一桩。但处处对曹操看不顺眼的孔融,毫无意外地加以反对,并对曹操又是一番冷嘲热讽

孔融直接写了《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来反对曹操的戒酒令,文中提到各大名士不喝酒,便无法成为圣人,与曹操的建议背道而驰,公开唱反调。而真正惹怒曹操的,则是孔融上表的《宜准古王畿之制》,此篇中,公开与曹操唱反调,建议朝廷”千里寰内,不以封建诸侯”,而这一举动,也直接导致了曹操对其彻底难以容忍。

随后,御史大夫郗虑以蔑视国法为由,弹劾孔融,这一举动,正中曹操下怀。罗列了种种罪名,将孔融处死,并株连九族。此时孔融为了身下一双儿女得以保全,不惜放弃尊严,低三下四地向曹操求情,放过自己的孩子。当时他的儿女正在院中下期,见到父亲如此卑微,其儿仅说了八个字”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因此,也有了史书记载的”书奏,下狱弃市。时年五十六。妻、子皆被诛。”但其子年纪尚轻,便说出这千古名句,更可见大家之风。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